分享

老子与孔子论道,果然都是圣贤

 翠竹明月 2023-10-18 发布于四川

与孔子论道

一,关于“礼制”的争论

巷党助葬时,孔子第一次见到老聃,并且从他那里了解到很多前所未闻的礼制制度。为了进一步学习周礼,孔子在老聃去职之前,曾带着弟子南宫敬叔去拜访他。

一日,身在鲁国的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朝守藏室之史官老聃,博古通今,知晓礼乐之源,明白道理之要。今日吾欲去周向其求教,汝愿同行否?”南宫敬叔听先生言,欣然答应。于是师徒二人千里迢迢来到了老聃任职的洛邑。

老聃为孔子千里求教的精神所感动,除言传身教之外,又引荐他拜访精通音律的大夫苌弘。从苌弘那里孔子学到了很多乐律,乐理。另外,老聃还带他参加了周朝的祭神典礼,参观了周朝太学。所有这些都令孔子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然而,此时的老聃却因目睹了官场的腐败,看清了周礼幕后的丑恶而不愿让孔子沉迷其中。他说:“制定周礼之人已经腐朽,留下的只是他说过的话罢了。时过境迁,不必拘泥与此道。”

几日的接触老聃看到孔子从政心切,便劝导 他说:“君子如逢时,则可一展胸中之报复。如不逢时,则应顺自然之理,不必以己之身而强托于人。”

孔子像老聃告辞,老聃将他送至馆舍之外,赠言到:“吾闻之,富贵之心赠人以财物,贤能之人赠人以良言。吾虽财物匮乏,却愧得仁人的虚名,只能以数言相赠。当今之世,看似聪明贤达而几近危难之人,因其善揭人之私,讥人之非;然真正贤明之人却看似无知无识,愚笨无比,因其懂得多言多败,多事多患之理。资产甚丰之人,给人以穷困之表象;德高望重之君子,看起来却很愚钝。而你应该去除焦躁激进之气,功名之欲,清高自大之习,这都是拖累你的东西,对你毫无益处。为人之子,不应表现清高;为人之臣,不应表现高尚,望汝切记。”孔子听完,不禁顿足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走到黄河岸边时,孔子见河水滔滔而去,翻波逐浪,有万马奔腾之势;水声响亮,如虎吼雷鸣般震慑人心,便驻足岸边,叹息道:“世间万物的逝去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黄河止水奔腾不息,而人的年华也流逝不止,河水不知道要流向哪里,人生的归处又在哪里?”

听到孔子的话,老聃道:“人生于天地之间,乃于天地融为一体。天地,乃自然之物;人生,亦是自然之物:天地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人也有幼,少,壮,老的变化,这都是自然之理,不足以悲伤。生于自然,死于自然,才是顺应天理;如果违背自然之理,奔忙于仁义之间,则会使本性受到羁绊。过于热衷功名,则会新生焦虑;过分热衷利益,则会滋生烦恼。”

孔子以为老聃误会了自己的本意,便解释道:“我是担心大道不能在世间推行,仁义不被世人接受,战乱频繁,国事不治,才叹人生短暂,恐怕不能建功立业,有功于国,有利于民。”

老聃道:“天地的运行并没有人推动,日月的光亮并没有人点燃,星辰的序列并没有人排列,飞禽走兽的生存并没有创造,这都是天地之道,自然而为,人难道付出过力量吗?同理,人的生,死,荣,辱,都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行事合自然之理,遵自然之道,人不治国,国将自治,人将自正,哪里还需要津津乐道于礼仪的倡导呢?然而,现在你之所会津津乐道于礼仪的提倡,是因为人离本性已很远了,就好像一边敲鼓一边追捕逃犯,鼓声越响,逃犯跑的越远。”

孔子若有所思。片刻之后,老聃手指黄河继续说:“你为何不能学习水的德行呢?”孔子不解,问道:“水的德行又是怎样的?”老聃回答说:“善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逐利,处于天下众生所厌恶的地方,反而更接近于道,这是谦虚的德行;江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成为百谷之王。天地之间,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但是它却能穿透最坚硬的事物,如水滴石穿。可见,柔能克刚,弱能胜强。不见具体形状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可知,无言的教化和无为的益处更甚于有为。”

孔子恍然大悟,说道:“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天下之人都高高在上,只有水处在下方;天下之人都喜欢安逸,只有水处于艰险;天下之人都喜欢洁净,只有水处在污秽之中。水趋向的处境都是天下人厌恶的,所以没有人能与之相争,这就是最高境界的善。”

老聃点头称是,说:“孺子可教啊!千万记住,当你不与天下人相争时,天下将没有人能与你相争,这就是效仿水德行事。水最接近于道,道无处不在,水无所不利,水避高趋下,从不回流,善于利用地势的起伏。你看那深潭中的一汪碧水,表面清澈而平静,却是那样的深不可测。水也会有流逝,但却从不枯竭。默默无闻的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这就是水至善至仁的品格。它遇到圆形障碍就绕其而行,遇到方形障碍就折回而走,遇到堵塞就暂时停止,一旦出现决口就浩荡奔流,这就是水的信誉。它能洗涤肮脏污秽,能使崎岖的地势趋于平缓,这就是水的能力。它用浮力载物,用清面照人,用坚毅的恒心克服障碍,这就是水的长处。它日夜而行,安宁聚势,一旦出现前进的机会,便倾泻而出,这就是水的耐性。所以那些圣人,贤人和聪明的人都善于选择时机,能随机应变,顺应天时,就像浩浩明月,静观世事沧桑。你现在回去,应该戎骄戒躁。要不然,你人还没到,名声就已经传来,身体还未动,声势已经先行,张张杨杨,就像老虎走在大街上。这样,谁还敢用你呢?”

老子与孔子论道,果然都是圣贤

孔子教学

孔子听了老聃一番话深受感动,说道:“先生的肺腑之言深入我心,使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这次回去我一定遵奉,努力改变自己,以感谢先生的教诲之恩。”说完向老聃告别,依依不舍的向鲁国驶去。

孔子回到鲁国后,弟子们都问他:“先生是否见到老聃呢?”孔子答道“见到了。”弟子又问:“那老聃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回答说:“鸟,我知道它能在天上飞,但可以用箭来射杀它;鱼,我知道它能在水里游,但可以用鱼钩来钓到它;野兽,我知道它能在陆地上奔跑,但可以用网来收服它。可是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有多大能力,它可以乘风云而上九重天。我所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他的学识高深莫测,志趣高尚难知,就像蛇可以随意伸曲,龙可以顺时而发生变化。老聃,他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