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南方游击区战史(56)大别山红旗不倒(十)豫鄂边的红旗

 兰州家长 2023-10-18 发布于甘肃

豫鄂边的红旗,是由党在豫鄂边留下的仅有的几颗种子—— 张新江、张望丘、王国富、王国华等人高高举起来的。

中央红军长征后,王国华奉命由瑞金中央党校回到了河南。当 时,河南和鄂豫边的党组织,已遭到大破坏,许多党的负责同志和优秀党员,有的被捕,有的被害。白色恐怖,像一块浓重的阴云,笼罩着豫鄂边区,工农群众重新陷入人间地狱。

阴历5月间,王国华在豫南找到老战友张新江、张望丘等人。 同志相见,千言万语说不尽心中的喜悦和悲愤。张新江说:“瓜儿离不开秧,孩儿离不开娘,受苦的人们离不开共产党,咱们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把党的红旗高高举起来,也要烧红豫鄂边。”大 家一致赞同他的意见,成立豫鄂边区省委,推选张新江为省委书 记。省委成立之后,第一个步骤就是到信阳县铁幕山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铁幕山,地跨四个县份,是个“四不管”地带。这里地瘠民贫,群众多以卖柴为生。张新汇等人来到驼里,隐蔽在卖柴人中 间,白天砸树疙瘩,挑到集上换来红薯维持生活;晚上挨家逐户向群众进行宣传。辛勤的劳动有了结果,很快,吴家尖山东坡的 小王庄,这些靠打柴糊口的穷庄户,秘密组织扁担会,开展了抗缴柴税的斗争,党的组织随之建立起来。革命的种子,像铁幕山上的蒲公英,随着阵阵春风,迅速传播开来,并在肥沃的群众土 壤中扎下了根。

1935年腊月初,省委在信阳吴家尖山以北的石岭村,组成了7个人的游击队。人员少,武器更差。全部武器只有借来的一支八音手枪和两粒子弹,一支土造步枪和用5块钱买来的一支镬子, 还没抓子钩。八音枪很快又被要回去了,实际上只有一条半枪。这支小游击队的第一任队长是王国富。

游击队成立的第一天,便以战斗的姿态,同敌人展开了斗争。

小石岭的联保主任,是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群众都叫他坏货,早就想除掉他。游击队成立的当天晚上,便决定向他开刀,搬掉压在群众头上的这块大石头。几个队员悄悄跟踪,没费大劲就解决了他,喜得一支手枪和几十发子弹。紧接着,在群众的帮助下,游击队又搞到了方寨富农的三条枪。旧历年三十晚上,又冒着大雪,干掉了保家庙破坏过革命暴动的地主何怪世,又搞到了一支枪。到1936年秋,游击队已发展到有30多人枪的一支可观的武装力量。

随着形势的发展,武装斗争的规模也扩大了。平氏镇夺枪,是豫鄂边游击队一次影响较大的斗争。原来,阴历三月初三到初五, 是桐柏乡平氏镇庙会的日子。庙会期间,三台大戏对唱,附近的人都来这里赶会烧香,十分热闹。土豪劣绅也要趁此机会骑着马, 带着爪牙,来这里拌威风。镇上驻着土霸王别廷芳的民团和两个 保安连。省委开会研究了这个情况,准备趁此机会大干一次。平 氏镇离根据地100多里路,当天赶去,当夜必须赶回来,有的同志认为游击队脱离游击区是个大问题,但大多数人主张去。

三月初四这天,游击队和配合作战的近百名群众分两路出发, 一路由张新江带领在外围接应,一路由王国华带领,扮着香客混进镇内。长枪带不进去,就带了仅有的两支半短枪。

这一天的平氏镇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游击队一到街上,就看到一家货棚里一排挂着四支手枪,真叫人眼馋。王国华派四名 队员暗暗地盯住它,自己扮着“会头”,领着乡亲们烧过香,丢罢磬钱,吃了顿饱饭,随后便到货摊上买了80根结实的木棍和80条 白毛巾,分给大家,要大家把白毛巾扎在脖子上作联络记号,并 规定每人找一个对象跟上,4点半钟鸣枪为号,不许打枪,一齐动棍。这样,大家一路走,一路四下察看,遇上个带枪的,就给他派上个“护兵”。庙会上的人群来自好几个县,熙熙攘攘,拥挤不堪,80个游击队员,神不知鬼不觉地每人跟上了一个拿枪的敌人。

4点半钟,王国华的信号一响,就见数十条大棍,朝着那些背枪的人砸下去,等候在货棚的四个队员,迅速把四支枪夺到了手。 这时候,一个腰挂手枪,后边跟着两个护兵的官儿,背着手,挺着肚子叫喊起来:“呃!呃!怎么打架呀!”话音未落,背后三条大棍突然劈头盖脑地砸来,三个家伙一声没吭就瘫在地上。顷刻 间,庙会乱成了一团。有的队员夺了一支枪还不甘心,继续撵着 打,个个满头大汗。保安团丁弄不清到底来了多少游击队,吓得躲在屋后乱放枪。趁着混乱,所有的队员都夹在四散的人群当中, 安全地撤出了平氏镇。

平氏镇夺枪胜利之后,极大地震动了敌人。第二天,在国民党军队包围的形势下,省委书记张新江镇静地组织突围,他留在最后面,担任掩护。从上午12点开始,一直激战到天黑,才冲出包围圈。游击队是冲出来了,可张新江却在突围中壮烈牺牲了。

此后,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敌人天天“搜剿”,游击队活动地方越来越小,补充越来越困难。经历一番曲折后,省委改组,王国华任书记。新省委提出保存力量,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尽量缩小打击面的方针。

在省委的领导下,游击队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帮助组织自卫 队、防匪委员会等各式各样的群众武装。对于一般的土豪,只要他们按时缴粮缴款,不和敌人串通起来破坏游击队,欺负群众,游 击队就不予打击。

由于豫鄂边区省委和游击队把根子深深扎在群众的土壤里, 不但在敌人交通便利的平汉线附近站住了脚,保存了力量,而且不断给敌人以打击,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直到奉命改编为新四军,这支由七人游击队而发展成上千人的革命武装,又肩负着抗击日寇的重担,走向抗日的前线。

红军南方游击区战史完结!谢谢粉丝朋友和头条网友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