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志辉 | 篆书写的太燥且锋芒毕露怎么医?走进《石鼓文》

 朝歌淇水悠悠 2023-10-21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石鼓文是指春秋战国时秦国刻在十个鼓形石头上的文字。十个鼓形刻字石,每个高约100 厘米左右,后人称之为“石鼓”。

图片

      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唐代初年,“石鼓”在宝鸡与凤翔两县交界的南西端被发现。至唐宪宗时,石鼓被存于凤翔孔庙,至北宋时移置凤翔府学,但此时已遗失一鼓。宋皇佑四年(1052年),向传师在民间访得已被民人凿成米臼的“作(乍)原鼓”。

图片

      到宋代大观(徽宗)年间,十鼓迁至汴京(今开封),得以妥善保存。金兵破汴京后,将石鼓掠走,运往燕京(今北京),元代,石鼓被安放于孔庙大成殿门外,分左右两壁排开,明清两代均依此存放。抗战期间,为避战乱,石鼓被迫南迁至四川峨眉,直至1951年石鼓重新被运回北京,陈列于故宫博物院宁寿宫。

风格特征:

      一、石鼓文字体多取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图片

石鼓文北宋拓本

      二、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线条较金文更加匀整圆润,字形结构较甲骨文和金文简单,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图片
石鼓文北宋拓本

     三、 石鼓文气质雄浑,刚柔相济,古茂遒朴而有逸气。严谨而工整,善用中锋,笔划粗细基本一致,有的结体对称平正,有的字则参差错落,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

图片

石鼓文北宋拓本

      四、在章法布局上,虽字字独立,但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其笔力之强劲石刻中极为突出,在古文字书法中是堪称独具奇彩和风神的。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以下为辛志辉书法工作室精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