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文联读,简明有力——余映潮老师《搭船的鸟》教例欣赏——晨光孟语第1815篇

 张俊孟晨光孟语 2023-10-22 发布于江西

【教例简介】

《搭船的鸟》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也是一个习作单元,训练要点是“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周围事物的”。余老师教学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课文联读”的方式,把《搭船的鸟》和《翠鸟》两篇文章进行联读,先重点学习朗读《搭船的鸟》,再背诵《翠鸟》选段。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效果。

【教例简述】

一、教学铺垫

1.了解单元学习要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周围事物的。

2.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创意:课文联读。

二、《搭船的鸟》品读

1.字词学习

⑴读准字音:

蓑衣 摇着橹  鹦鹉  静悄悄  衔着

⑵理解词意:

船舱 蓑衣  摇橹  鹦鹉  衔着

⑶练习写字,学生书空:

     

2.朗读体味

⑴明确要求:

读好叙述语气、赞叹语气、疑问语气、描述语气、说明语气

⑵进行第1自然段朗读训练,读好叙述语气。

⑶进行第2自然段朗读训练,读好赞叹语气。

⑷进行第3自然段朗读训练,读好疑问语气。

⑸进行第4自然段朗读训练,读好描述语气。

进行第5自然段朗读训练,读好说明语气。

【俊孟评课:这样的朗读训练是多么细致,多么巧妙,多么有效啊!】

3.细节观察

⑴明确任务:说说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⑵学生自读批注。

⑶学生分享交流,老师点评指导。

⑷老师小结,学生齐读:

画面美——雨中小船:船舱,船篷,船后,橹,船头,雨声。

色彩美——美丽小鸟: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比鹦鹉还漂亮。

动作美——小鸟捕鱼:冲进水里;飞起来了,衔着一条小鱼;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静态的美,动态的美,色彩的美,聪明的翠鸟之美。

【俊孟评课:这样的总结是多么详细,多么准确,多么清晰啊!】

⑸再布置任务:《搭船的鸟》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⑹学生自由表达,老师点评指导。

⑺老师小结,学生齐读:

《搭船的鸟》,一篇很精美的记叙文,一个童年时的小故事,一次有趣的生活经历,一则观察细致的日记,一段镜头很美的视频。

三、《翠鸟》背诵

1.学生齐读《翠鸟》选段,品味《翠鸟》描写的细节。

2.老师解读《翠鸟》:

这是一则小小的观察日记,也是一篇小小的散文。围绕中心句写了翠鸟的颜色美、体态美、动作美。

3.学生朗读背诵。

4.学生集体试背。

5.老师小结:

《翠鸟》,一篇很精美的记叙文,一则观察细致的日记,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静态的美,动态的美,色彩的美,聪明的翠鸟之美。

【俊孟评课:这样的训练是多么简洁有力啊!】

四、回顾任务,结课。

【俊孟赏课】

《搭船的鸟》这一教例,可谓简约而不简单,表现了余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第一,余老师表现出高超的教学资源整合功夫。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之一。对老师来说,教学资源是非常广泛而又丰富多彩的;对学生来说,学习资源也是同样广泛而又丰富的。我们不能把教学资源等同于本课课文,那就太狭隘了。即使把目光聚集到教材上,也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首先是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的整个体系就是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库,就看我们如何利用它。其次是不同版本,不同时期的教材,又构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教学资源库。不用说再加上各种版本,各个时期的老师教学用书、配套读本,那简直就是语文的海洋。

第二,余老师表现出高超的朗读指导能力。学生的朗读素养几乎可以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对朗读的训练也是直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训练。余老师训练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他不是单纯的朗读示范,他能够敏锐地发现不同段落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特征的不同,然后抓住这样的不同点进行朗读训练,既巧妙又高效,令人叹为观止。

第三,余老师表现出高超的解读提炼能力。在学生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余老师不仅有精妙的点评,还有精巧的点拨和引导。每一环节的最后,都是他细致而又美妙的小结,这些小结,既渗透了语文知识,又概括了学习要点,给学生的学习指出了捷径。比如“画面美、色彩美、动作美”“动态之美、静态之美”“散文、观察日记”等。这种提炼能力是他长期坚持细致研读文本和解读课文练成了,并非一日之功。

总之,窥斑见豹,从这一节课我们能够感受到余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