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数学卷压轴题命题模拟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0-22 发布于甘肃

图片

      根据目前的高考的创新和实际应用要求(实际上就是检验自我的学习能力),高考数学卷中会出现一些对于大家来讲较为陌生的概念。而大家在遇到新概念、新名词后在高考紧张的环境下,往往更加紧张,对其理解的程度会大大折扣。所以,大家在平时要刻意对新的名词、概念进行了解和练习。本节后面例2中的第三问,打破常规考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以下通过模拟命题过程说明:

给出情景的概念定义

递归函数定义:
     对于某一函数f(x),其定义域是集合A,那么若对于A集合中的某一个值x0,其函数值f(x0)f(f(x0))决定,那么就称f(x)为递归函数.
不动点定义:
    函数的不动点,是指被这个函数映射到其自身的那些点。其数学语言描述为:对于函数f(x),若存在定义域上的某个x0,使得函数f(x0)=x0,则称x0为函数f(x)的一阶不动点.
稳定点定义:
      若存在定义域上的某个x0,使得函数f(f(x0))=x0,则称x0为函数f(x)的二阶不动点,即稳定点.
      函数的不动点,是指被这个函数的函数映射到其自身的那些点。那么再继续迭代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自己思考一下.

推论:对于稳定点,f(x0)不等于x0,则点(x0,f(x0))和点(f(x0),x0)关于直线y=x对称。

高考命题类型

稳定点,不动点通常出现在数列迭代或者函数迭代的问题中!

给出的定义概念的理解:
先看以上定义,重点信息有哪些?
递归函数:y=f(f(x))
不动点:y=f(x0)=x0
稳定点:y=f(f(x0))= x0
定义中还给出了两个名词一阶二阶,可以理解成调用次数,即f(f(f(x0)))三阶

重点清楚了,逻辑理顺了,我们再看一下下面的题目:

1:若函数f(x)单调递增,则其不动点与稳定点完全等价。
解析:首先要弄明白完全等价是什么意思?即不动点与稳定点是同一点。其次要证明是同一点。就用反证法,证明不是同一点。
证明:若函数y=f(x)有不动点x0,显然也有稳定点x0
若函数y=f(x)有稳定点x0,即f(f(x0))=x0,设f(x0)=y0,则f(y0)=x0,即(x0,y0)和y0x0)都在函数y=fx)的图象上·
x0>y0,因为y=f(x)是增函数,则f(x0)>y0,即y0>x0,与假设矛盾;
x0<y0,因为y=f(x)是增函数,则f(x0)<y0,即y0<x0,与假设矛盾;
x0=y0,即f(x0)=x0y=f(x)有不动点x0.

高考数学题,出的题目灵活多变。以下这道题的第三问,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需要多次放缩进行证明,打破了常规考法,自己做一下一定会有所收获。

2:数列{an}满足a1=aan+1=-an^2+3an-1,

求证:a=1a=2,数列{an}单调递减。

          存在使得无数个自然数n,使得an+1=an,求a

         ③a=3时,数列{bn},令bn=1/an-2,求证1/2<Sbn<1的范围

解析:题目给的是一个数列递推式,简整理一下,an+1-an=-an-1^2.

对于第一问:我们可以借助函数的单调性,先求出an关于n的通项,对于这道题目显然不好求。我们在回顾一下函数单调性的基本定义:只需证an+1-an<0即可,根据化简的式子,满足。

对于第二问an+1=an,显然是一个常数数列,即an=a,带入题干给出的等式,解a=-a^2+3a-1,即可。

注意,这里有一个陷阱,就是直接利用an+1-an=-an-1^2,得出an=1=a.思考一下忽略了什么呢?

对于第三问:求和的范围,我们快速回顾一下,貌似裂项求和,仔细研究发现并不不能直接使用。方法穷尽用归纳,充分利用题干信息进行转化放缩!

解:对于bn=1/an-2,a1=a=3时,b1=1,a2=-1,b2<0,根据{an}为单调递减,可知Sbn<1

再证1/2<Sbn,当n≥2时,令dn=-bn=1/(2-an),利用已知条件:2-an=3-3an-1+an-1^2  an≤1

2-an=1-an-1(2-an-1)>0,1/(2-an)进行放缩:

1/(2-an)<1/[(1-an-1)(2-an-1)]=1/(1-an-1)+1/(2-an-1)<1/(1-an-1)

1/(2-an-1)+1/(2-an-2)<1/(1-an-2)+1/(2-an-2)=1/(1-an-2)

故:Sbn<1/(1-a2)=1/2


归 纳 总 结
     解答高考数学题,遵循以下原则,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会有很大的提升。
拿到一道数学题后,不要急着下笔。思考几分钟是很有必要的!怎样思考呢?
  1. 看题干的重点信息,以及隐含信息,将其归类到高考的题型。
  2. 理清问题与给出的已知条件的内在逻辑关系。
  3. 根据逻辑关系提取该类题型之前总结的、学过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