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业承统-今日头条

 新会佬l3bgs3j2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2023-10-23 15:55·新会佬2

鲁国同样发生过“跻僖公”的事情。

《春秋·文公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

《公羊传·文公二年》:“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跻者何?升也。何言乎升僖公?讥。何讥尔?逆祀也。其逆祀奈何?先祢而后祖也。”

这里的问题是“鲁僖公”是鲁闵公的弟弟,然而却按照昭穆制度,需要排在鲁闵公之后,作为鲁闵公之子的地位。但是鲁文公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于是就“跻僖公”,把鲁僖公提升到鲁闵公同列的位置。

后世已经不再严格按照“为人后者为之子”这样荒谬的宗法信条了。《公羊传》之所以提出“为人后者为之子”严苛办法,也是出于一种善意,用来防止兄终弟及带来了君位继承中出现的兄弟相残。但严格按照“为之后者为之子”伤害了兄弟之间的平等性,等于是把“弟”降低到“子”的位置上。所以,后世依然有“兄终弟及”的变通。但“父死子继”成为了一种牢不可破的原则。

继业承统中的“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原创 崔云飞 儒家修养工夫论 2023-09-21 18:01 发表于河北

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都有一个开创者及其继承者所形成的政治发展统纪。开创者起到了“创统”作用,而继承者则实现了继统,也被称作承统。继统者往往被形容为“继体守文治君。”《公羊传·文公九年》写到:“继文王之体,守文王之法度。”后来把所有在世袭制条件下,继承前任君主权力称之为“继体守文”。继体守文与世袭制具有着内在一致性。世袭制仅仅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但并不能解决“创统”问题。尧舜之间存在着禅让承统的性质,但尧舜依然被看做是两代,分别命名为唐尧与虞舜。从夏启继承夏禹开始,世袭制成为继承的一般形式。后世的禅让也往往成为新朝创统的开端,受禅让者也往往会“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作国号、迁宫邑、易官名”,进而开启新的王朝。

继统最大的问题是“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孔子、儒家坚持嫡长子继承制,要传子。但是按照商朝的习惯则是“传弟”。这两个原则被书写为“尊尊”与“亲亲”。尊尊就要父为尊、以大宗为尊,而不得传弟。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则多次出现兄终弟及的现象。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兄终弟及就是尧帝代帝挚。司马迁《史记》记载云:“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宋国的开国之君微子,也传位于其弟微仲。宋国以此为传统。宋宣公传位给其弟宋缪公,宋缪公传位给其侄宋殇公,而驱赶了自己的儿子公子冯。这导致公子冯与宋殇公不断战争。宋国的华督最终杀孔父嘉与宋殇公,迎回公子冯,是为宋庄公。

春秋乱世经常出现四子相继为君的弑君夺位事件。比如,齐桓公去世后,就发生了五子夺位的事件。前前后后分别是齐君无亏、齐孝公、齐昭公、齐君舍、齐懿公、齐惠公。

《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亦有宠,公许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殡。

而齐桓公自己却也是抢先继位,然而勒令鲁国杀其兄长公子纠。其次,比较壮观的是郑庄公的四子相继为君。郑庄公在鲁桓公十一年夏天五月份去世,七月份下葬,九月份宋国人就劫持了祭仲。紧接着,祭仲带着公子突“归于郑”,同时,“郑忽出奔卫”。这就是著名的“出忽立突”事件。从此之后,郑庄公的四位公子相继即位为君。这分别是“郑昭公、郑厉公、郑子亹、郑子婴”。其中郑昭公还复位一次。

而春秋最早的一次弑君,恰恰也是兄弟相残。

《春秋·隐公四年》: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

《左传·隐公四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 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 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昣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 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即”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 公立,乃老。

卫庄公先后娶妻庄姜、厉妫。厉妫生孝伯,孝伯早早就死了。戴妫生公子完,公子完后来成为卫桓公。卫庄公还有嬖人,也就是身份低微的贱妾,生了公子州吁。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然而卫庄公却不加以禁止。公子州吁弑君,完全是卫庄公宠爱庶子造成的。

而鲁国的弑君事件同样发生在兄弟之间,出现了“隐代桓立”“公子翚弑隐公”的事件。公子庆父的弑君对象则是其侄——子般、鲁闵公。

楚国也出现多次兄弟之间的弑君。最著名的是楚共王。楚共王生了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招、次子公子围、三子子比、四子子皙、五子弃疾。他的五个儿子如同齐桓公的“五子”、郑庄公的四子一样,都曾做了国君,最后由公子弃疾(楚平王)建立正统。楚共王的次子公子围杀死夹敖,成为了楚灵王。楚灵王是一个不仁的君主。他通过杀死侄儿(楚郏敖)上位。还杀死了郏敖的两个儿子。郏敖甚至都没有谥号。其后公子比公子皙公子弃疾相继假如君位争夺之中。公子弃疾最终成为楚平王。

襄公十二年,吴王寿梦去世。在去世之前,他想立季札,季札推让。于是,他只能立长子诸樊。《史记》载:“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随后,馀祭、馀眛相继为君。但季札依然辞让。吴国立了馀眛之子,即吴王僚。吴王僚本身还算是正派。“春秋危之”,以之为危。尽管他能够行善得众。公羊传讲求“居正”,讲究嫡长子制度,进而应当反对吴国的四子推让,而应当承认吴王僚即位是应当的。但却因为,没有明确的“父死子继”,所谓“以之为危”。对于任何一种不是正常的嫡长子继承君位的非常情况,春秋经都应该是认为是“危险”的。

秦朝之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大多王朝奉行“传位于子”的习惯,只有在皇帝绝嗣的时候,选择一位藩王入继大统。最早的一次是汉文帝,取代了汉惠帝之后的汉少帝。第二次是汉昭帝无后,霍光选择了海昏侯刘贺,旋即被废黜,择立刘病已为帝。汉成帝无后,又择立皇室支脉。东汉依然如此。

唐朝之后,宋朝出现了宋太祖与宋太宗的兄终弟及,被人们形容为“烛影斧声”。其中有以“长君”守位的诉求,防止出现幼君。元朝的皇帝世系比较混乱。明朝则出现了靖难事件,朱棣夺得其侄建文的帝位。明朝又出现了明英宗与景泰帝之间的继统问题,明英宗最终复位。明英宗之子为明宪宗。明宪宗之孙为正德皇帝。正德皇帝无嗣而亡。明朝再次出现藩王入继大统事件。嘉靖皇帝虽然实际上继承正德皇帝的帝位,但在皇统上却要继承成化(明孝宗)皇帝的统。杨廷和非要把武宗和世宗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要其以明孝宗为父。而嘉靖则坚持以兴献王朱祐杬为父,甚至要给其生父上帝号。于是,这就产生了“大礼议”。明朝末年还出现了朱由校、朱由检的兄终弟及,分别是天启帝与崇祯帝。清朝则出现了光绪要继承同治皇帝的帝位。但是按照官方说法,光绪要继承咸丰皇帝的统。这就实现了兄终弟及的原则。

儒家要严格按照“父死子继”进行继统,就形成了昭穆制度。这种制度要求严格遵照“为之后者为之子”,进行继统,对继统者形成了一种人格羞辱,从而禁止兄终弟及。

宣公八年,公子遂卒。其子公孙归父继续执掌大权。宣公八年到宣公十八年是公孙归父的执政时期。宣公十八年去世,季文子利用公孙归父,在晋国搬救兵没有回来之际,抢先发难,驱逐了东门氏(襄仲),掌握了鲁国的大权,开启了“三桓”统治的时代。公孙归父使乎晋,在路上听到宣公去世。于是就去了齐国。

《春秋·宣公十八年》:公孙归父如晋。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归父还自晋,至柽,遂奔齐。

臧宣叔则清算了公子遂(东门襄仲)叔仲惠伯、弒子赤、立宣公的罪恶。从成公开始,政权回到三桓贵族这里。三桓设立了公孙婴齐作为东门氏的宗主,用来继承其家业。公孙婴齐在成公十五年去世。

于是,鲁国史官就对公孙婴齐进行一番评论,给出了一个春秋大义。

《春秋·成公十五年》:三月乙巳,仲婴齐卒。

《春秋·公羊传·成公十五年》记载:“仲婴齐者何?公孙婴齐也。公孙婴齐,则曷为谓之仲婴齐?为兄后也。为兄后则曷为谓之仲婴齐?为人后者为之子也。为人后者为其子,则其称仲何?孙以王父字为氏也。然则婴齐孰后?后归父也。归父使于晋而未反,何以后之?叔仲惠伯,傅子赤者也,文公死,子幼,公子遂谓叔仲惠伯曰:「君幼,如之何?愿与子虑之。」叔仲惠伯曰:「吾子相之,老夫抱之,何幼君之有?」公子遂知其不可与谋,退而杀叔仲惠伯,弒子赤而立宣公。宣公死,成公幼,臧宣叔者相也。君死不哭,聚诸大夫而问焉,曰:「昔者叔仲惠伯之事,孰为之?」诸大夫皆杂然曰:「仲氏也,其然乎?」于是遣归父之家,然后哭君,归父使乎晋,还自晋,至柽,闻君薨家遣,墠帷,哭君成踊,反命于介,自是走之齐。鲁人徐伤归父之无后也,于是使婴齐后之也。”

公孙婴齐是公孙归父的弟弟,然而作为公孙归父的继承者,只能被视作是公孙归父的儿子,按照昭穆制度排列木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