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气养阴平肝熄风通络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案(史仁杰主诊)

 史仁杰大夫 2023-10-24 发布于江苏

  梁XX,男,59岁。

  初诊(2023320日):诉4年前因中风后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头晕肢软无力,言语不利,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味觉、痛觉、知觉减退。舌红,苔薄腻,中裂,脉细右弱左弦。中医诊断:中风病(气阴不足);西医诊断:脑血管病后遗症。

  党参15g  生山药10g  玄参15g 生龙骨15g 醋三棱3g 炒鸡内金10g 生地黄15g 天麻10g 首乌藤30g 黄芪30g 知母15g 生牡蛎15g 丹参8g 醋莪术3g 生白术10g黄柏6g 青蒿30g28剂,日一剂,早晚温服。

  二诊(2023417日):诉药后右侧肢体活动明显改善,右上肢可提轻物,二便基本正常,言语改善但欠利。舌红,苔薄,中裂,脉细右弱左略弦。

  原方56剂,日一剂,早晚温服。

  三诊(2023612日):诉前药后右侧肢体活动较前顺畅,言语仍欠利但较前明显改善,知觉、味觉、听觉改善。舌淡红,苔薄略干,中裂,脉细右弱左略弦。

  原方加酒黄精10g56剂。日一剂,早晚温服。

  四诊(202388日):诉前药后言语较利,右侧肢体气力明显改善,舌淡红,苔薄,中裂,脉细右弱。

  原方减青蒿为15g,加牛膝12g56剂。日一剂,早晚温服。

  五诊(2023109日):诉药后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明显改善,可提重物,语言流畅,知觉、味觉、听觉基本正常。舌淡红,苔薄腻,中裂,脉细右弱。

  原方56剂。日一剂,早晚温服。

  按:中风病患者经过急性期及恢复期积极治疗后,很多患者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听觉障碍等后遗症。其中肢体活动障碍中医称之为偏枯偏风”。《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的论述,《素问·风论》谓:“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言语障碍归属于中医“风懿”“风喑”的范畴。中风后遗留的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等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后遗症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常见证型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肝肾阴虚,多从益气活血化瘀、熄风化痰通络、滋补肝肾去治疗。

  本案患者在中风后4年仍遗留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二便障碍、吞咽障碍、认知及精神障碍一般认为已经很难恢复了。老师通过四诊所得,认为本案患者为气阴不足,阴虚阳亢所致。以张锡纯十全育真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方中有党参、生山药、黄芪、白术益气健脾;玄参、生地黄、知母滋阴凉血散瘀,辅以青蒿、黄柏、生龙骨、牡蛎、天麻清热平肝熄风,首乌藤活血通络;丹参、莪术、三棱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经过半年余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说明即使是中风后遗症即使历经数年,只要治疗得法,仍有获得恢复的可能。(徐思敏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