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乾隆“破坏”的3大书法,每件估值过10亿

 三余字画 2023-10-25 发布于山东

在历史上热衷艺术的帝王,除了李世民、武则天、宋徽宗,最出名的就是清代乾隆,他曾将养心殿的西暖阁,改为“三希堂”,并命令朝臣编纂《三希堂法帖》,将历代的书法珍品收藏其中,时常拿出来品味欣赏,不过乾隆对于书法的热爱方式跟李世民、宋徽宗有所不同。

李世民对于钟爱的艺术品,就喜欢让它陪葬,宋徽宗则从欣赏的书画中取法,提升自身技艺,创造出更优越的“佳作”,而乾隆就喜欢盖章题跋,发表个人见解,据说乾隆一生制作了1800余方的印玺,经常用的有500多方,也就是说若一天盖一个,要将近6年才能盖完,足以见乾隆对于盖章的执着。

被后人冠以“盖章狂魔”的称号,并且乾隆自身的书法水平与鉴赏能力较差,甚至曾把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赝品,当作真迹来赏析,所以不少书法“珍宝”,就被乾隆的题跋与无数印章“破坏”,尤其是他睡觉都抱着的这3件“三希帖”,被“破坏”的最为严重,首先看这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此作是王羲之在大雪初晴后,看到明媚阳光和银装素裹的雪景,心中愉悦不已,而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件,全文共计28字,行笔顺畅轻灵、潇洒自如,时而凝重遒劲,时而秀丽活泼,一字间呈现多种格调,气韵温厚闲适、萧散悠远,被后世誉为“二十八骊珠”,又称作“天下法书第一”。

这短短的28字,竟被乾隆盖上了172个章,题字60多处,尤其是在原作旁边的“神”字十分乍眼,一下子击破了魏晋的儒雅清逸之风,而第二件王羲之儿子,王献之的《中秋帖》也没逃脱魔爪,此作目前残留22字,以独创的“一笔书”写就,用笔奔放洒脱、雄健畅快,笔画间顾盼生情、起伏多变。

给人利落痛快之感,让米芾称赞曰:“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虽然《中秋帖》与王羲之儒雅气质相差许多,也没耽误乾隆喜爱,在周围密密麻麻的盖了80多个章,从卷头到卷尾都有他的题跋,有几分“喧宾夺主”的意味。

最后一幅王珣《伯远帖》是乾隆印章最少的作品,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子,自然书法深得家传,在这件47字的书信中,他运笔自然流畅、率真飘逸,点画凝炼秀劲、清瘦润丽,具有虚和出尘的意韵,把行书的神采飞扬,写到巅峰之境,有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烂漫气息,成为“天下第四大行书”。

被乾隆印上了20多个章,可题跋却一点没少,其中有十几处颇为乍眼,当然乾隆也因无休无止的“评价”,而被世人戏称为“狗皮膏药”,好在这些题跋跟印章,没有影响原作的艺术价值,如今这三幅书法,每一件估值都超过10亿,是货真价值的“艺术瑰宝”。

您对这3件书法和乾隆题跋有何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