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延巳词作欣赏

 杏坛归客 2023-10-26

冯延巳 ,(903年-960年),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冯延巳深受南唐烈祖李昪、中主李璟信赖,三度为相。《南唐书》中关于冯延巳的评价颇有负面。但《南唐书》是根据《钓矶立谈》记述而撰写的。《钓矶立谈》的作者史温是史虚白的次子,而史虚白则是韩熙载的好友,与冯延巳处于对立阵营。因此,史温在撰写《钓矶立谈》时对冯延巳等人极尽攻讦,对孙晟和韩熙载等人则过多褒扬,确有失公允。如史温在《钓矶立谈》中污蔑冯延巳“与其弟延鲁如仇雠,并疏隔继母”,实际上《南唐书》中记载的是:其一,保大五年,冯延巳之弟延鲁因攻打福州兵败获死罪,冯延巳为救延鲁主动辞去相位,足见兄弟情深;其二,保大六年,继母去世,延巳丁母忧三年不仕,说明延巳是个传统的孝子。《南唐书》中还记载了一件冯延巳对待政敌的事。刑部郎中萧俨曾在朝堂上当面斥责冯延巳的罪过,后来萧俨出任大理卿断案时误判疑犯死刑,朝臣们认为萧俨应被处死,唯独冯延巳一人为其辩护:“萧俨为大理寺正卿,因失误而错判一妇人死刑,便要以死抵罪,那么你们今天议论要杀正卿,将来谁又来承担杀他的责任呢?”接着又指出:“萧俨素来有正直的名声,如今错判的案子已经更正赦免了,应当对他加以宽恕。”萧俨因此得以免罪。所以,南唐的首领们看中冯延巳的不仅是他博学多才、鸿笔藻丽、诙谐歌酒,更重要的是冯延巳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胸襟宽广、宅心仁厚。值五代乱世,冯延巳能保得富贵一生,也确属不易。

冯延巳位高权重,平生波澜不惊。虽处乱世,但南唐也算偏安一隅,所以夜夜笙歌是免不了的。和他处于敌对阵营的韩熙载,就被画家顾闳中留下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作为证据。和五代其他词人们一样,冯延巳的笔下,也同样留有“犹忆笙歌昨夜欢”的感慨,留有“红楼人散独盘桓”的惆怅。

在北方大国的虎视眈眈中,在吴越国的钳制夹击中,“息兵安民”是南唐既定的国策。这样的政权,前景是渺茫的。加之朝中派系井然,大臣倾轧,政治环境非常恶劣。所以,冯延巳在燕乐笙歌之余,少不了一个愁字。“萧条风物正堪愁”,“晚风斜日不胜愁”。萧条风物,晚风斜日,这就是南唐权势者们的生存环境。这样的愁是不会消逝的,所以“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愁上眉梢,愁入心田:“双眉愁几许”,“愁心似醉兼如病”。这样的愁与恨,与温庭筠的“忆君肠欲断,恨春宵”不同,也与韦庄的“愁消镜里红”、“愁听漏更长”不同。

当然,冯延巳的闲情、闲愁,偏于隐晦。而且,冯延巳的愁绪并不总是牵扯到家国情怀,也自然会有异性之间的情爱和相思。从他的泪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几分:“泪眼倚楼频独语”,“负你残春泪几行”。从他的梦中我们也能觉察些许:

“一夜西窗梦不成”,“惊残好梦无寻处”,“闲想闲思到晓钟”。似是而非,若隐若现,这就是冯延巳不愿意告诉人们的内心深处的酸楚。

冯延巳词集名《阳春录》,或题《阳春集》,收词一百多首,北宋时尚有传本,但终散佚。明代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收有冯延巳词作。曾昭岷等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冯延巳词112首。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冯延巳的五首词。

其一、【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闲情:闲愁。

抛却:别本作抛掷。

病酒:饮酒引起身体不适。

不辞:别本作敢辞。

青芜:杂草丛生貌。

小桥:别本作小楼。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冯延巳《阳春集》中一百多首作品,除了《蝶恋花(鹊踏枝)》及《寿山曲》为六十字,勉强称为中调外,其余都是小令。唐五代为词的初创期,短小的篇章乃其成规。花间词人及南唐词人概莫能外。

这阕词并不难理解。春日花前欢宴无度,但形容消瘦,闲愁未断。下起强调了新愁年年有,反复吟唱,加强了愁的力度,这是诗经中就开始使用的手法。

这阕词的亮点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愁的广义化,不仅是个人的哀愁,更浸透了对国运的担忧、忧愁。除了征闽和征楚的短暂胜利,扩大了南唐的疆域外,北周的虎视眈眈及讨伐,时刻影响着南唐的安危。加上政坛的纷争,冯延巳的内心应该是非常苦闷的。这些,都被他融入了词作之中。

二是结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词人通过造景,描画了两个场面:冷风袭来,独自站在小桥上,是一种无法排解的孤独。原野上空高悬一钩新月的夜晚,于静谧中归来,更是一个茕茕独立的场景。通过造景,以景融入心境,是词的惯用手法,而冯延巳正是这一技法的开创者。

其二、【采桑子】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这首词明白如话,连注释都显得有些多余。写的依旧是惆怅、愁心。三度为相的冯延巳,经常沉浸于忧国忧民之中。而且这种苦闷无人可以言说,所以也懒得去说。

两结皆为景语。“一树樱桃带雨红”,本是一番优美的场景,但惆怅的主人心事重重,这就起了一种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了主人的满腹心事。“双燕归栖画阁中”,也是一个很安逸、温馨的画面,但日暮疏钟,似醉如病,是不是更会加重愁心?

我们在填词时,也要切记不必去写一大堆言辞形容,感叹或赞叹,那经常会沦为废话。而恰当的、精准的、合适的景语,胜过你许多堆砌的句子。词的出新,词的新意,就看你能不能把握景语,用新的场景,去表达出自己的心境。如果一昧拾前人的牙慧,故作古雅,故作深邃,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你的作品?还不如直接去读古人的东西!

其三、【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引:逗引、撩逗。

挼:揉搓。

斗鸭:斗鸭和斗鸡一样,都是古人的一种娱乐活动。

搔头:簪子,女性的头饰。

这阕词比起上面两首显得格外轻松。这首是模仿女性口吻而创作的。词中假借女性的身份抒发情感,并不少见,尤其是唐五代,正处于词的初创期。因为那时候,词多数是在宴席上演唱的,而演唱者又是歌女。所以,假借她们的口吻来表达,就是抒发自身的情感,而不是陈述他人的观感,会更为动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是冯延巳的名句,也能充分展示他的功力。南唐中主李璟就非常喜欢这一句,甚至有点嫉妒。他曾对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冯延巳不敢自诩,而是谦卑地回答说:“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特高妙也。”吹起、吹散、吹动、吹乱,有许多词汇可以表达池水在春风中的样子,但“皱”字用得确实极为精妙。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表现的是百无聊赖的心态。“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表现的则是孤独和懒散。这又都是为了什么呢?很明确。苦恼都来自“终日望君君不至”。但“举头闻鹊喜”,却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喜鹊叫,贵客到。”不论究竟来或是不来,终归有了新的期盼。

在那个女性没有成为独立个体的时代,没有自由,只有束缚,薄命的红颜,谁不是将自己的一切寄付在郎君身上,但薄幸郎君何其多。默默期待喜鹊带来好兆头、带来希望的,恐不在少数。

其四、【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流光:飞逝的时光。

凤楼:女性的居处。典出自秦穆公为其女弄玉筑造凤台。

鸾镜:镜子的别称。传说鸾鸟见镜中之影便翩翩起舞,故称。

鸳衾:绣着鸳鸯图案的被子。

魂梦:即“梦魂”,古人认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薄幸:薄情,负心。代指负心人、薄情郎。

南乡子节奏非常特殊,有点急促、明快。这多缘于五字句和七字句中掺入了短促的两字句。这两个字的承转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这阕词理解起来应该没有多少困难。冯延巳为女性代言,谴责那些辜负了爱情的薄情郎。芳草、斜阳,春天很好。但多情的女子却守在凤楼,睡在孤枕。

“细雨湿流光”,起句便不凡。一个湿字,粘滞了时光的流逝,让人们对春天有了反思。“烟锁凤楼无限事”,一个锁字,也值得读者好好去品味。但我们重点去理解一下词中的“泪几行”。

明末夏完淳的《卜算子》中有“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可算是“泪几行”直接的延续。而其他词人则有所不同,不是去探问泪有几行,而是直接陈述泪太多:“泪千行”!柳永词《忆帝京》中有“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东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我们再努力追寻一下泪几行、千行泪的来历与出处,这就追到了南北朝时“第一愁人”庾信那里。庾信出生的家庭被称为“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庾信久居江南,历经梁、陈,后被羁留于北周,但时刻未忘故土,曾写下《伤心赋》、《哀江南赋》。他曾经写过一首“寄王琳”的诗:“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其中千行泪赫然在目。写愁的老祖宗留下的“千行泪”,冯延巳觉得还不够愁,不够伤心,所以就直接改问了“泪几行”。家愁国恨几时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五、【醉桃源】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慵困:懒散困倦。

这阕词和前面的谒金门相似,描述了锦屏人无事可做的一种状态。词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淡淡的孤独 。“青梅如豆”,更加明确了时处暮春时分,浓密的露水和茂盛的青草也是。“人家帘幕垂”,很质朴的五个字,叙述了暮春时人们的闲适。“秋千慵困解罗衣”,坐在秋千上百无聊赖、懒散困倦,还稍微有点热,所以解开了外套。这位富贵人家的女子究竟在想什么,直到最后才加以交代:“画梁双燕归。” 双燕归来画梁上的巢穴,但这位女子却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秋千上。前面所描述的安闲、懒散的状况似可夸耀,但孤独是掩饰不了的,而只能羡慕双飞双栖的燕子。就是这五个字点明了主题:女子暮春的孤独。《谒金门》中最后一句五个字是“举头闻鹊喜”,给孤独添上了光明的尾巴。“画梁双燕归”,表述了嫉妒、羡慕,或者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期盼。

从以上所选的五首词可以看出,冯延巳的心中多的是孤独和忧愁,但其词集却名为《阳春集》,词中能有几许阳春?或许也是冯延巳想给自己沉闷的生活添上一些光明的色彩。

词发展至五代十国,依然以小令为主,尤其是宴席上歌女们的即兴演唱,多是辞章较短而韵律优美的小令。五代也是词真正的形成期,南唐和西蜀,则是词人集聚的两大中心。而南唐的词人则以冯延巳和李后主为代表。在唐及五代词人中,冯延巳词数量为最多,计有一百多首,辑为《阳春集》。

冯延巳作为词的开辟者之一,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留下了第一本词人专辑《阳春集》,更为重要的是,他开创了填词的一些新技巧。如果在《花间集》中还是以细腻、直白为主的话,那么,冯延巳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

其一,对照和衬托的大量运用。“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小堂深静无人到。双燕归栖画阁中。”这些场景中,不论是双飞的燕子,还是欢鸣的喜鹊,都成了孤独、慵懒的对照和旁衬,让寂寞、惆怅的表述达到了一种新的程度。

其二,情景融合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境界。例如,“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再如,“归去须沉醉,小院新池月乍寒。”

其三,冯延巳的炼字功力也值得后人好好回味比如,“细雨湿流光”,湿字,看似平淡,却留给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比如,“吹皱一池春水”,皱字的妥帖让人们赞叹不已。冯延巳词作的张力可见一斑,也深深影响了尔后北宋那些优秀的词人。

所以,刘融斋在《艺概》中言及:“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也足见正中词魅力之深。陈廷焯在《云韶集》卷一中则说过:“正中词为五代之冠,高处入飞卿之室,却不相沿袭,时或过之。”

愿天堂的冯延巳不再孤独。仅以此献给唐五代时词的最重要的开拓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