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五十岁以后,你就不需要什么朋友了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没有人能够逃离衰老和死亡,
虽然很艰难但这却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情,死亡总是悲伤和孤独的,
时至今日,人类的科学技术仍然无法帮助人们长生不死,因此不分高低贵贱。
也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死亡都是一条孤独的必经之路,需要每个人自己应对。
人类是一种群居性动物,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独立地生活在社会当中,
但是人类却拥有超乎所有对其中的独立意识,或许人类生来就是孤独的。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对于孤独的感悟是不同的。
在20岁出头的年纪,人们感受不到孤独,与好友三五成群,每天打打闹闹。
通宵达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有享不完的乐。
到了而立之年,大多数人都已经在职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每个人都要为了事业而拼搏奋斗。接下来便是结婚生子,社会身份越来越复杂,
肩上担负的家庭责任越来越重。
既要承担工作压力,又要克服家庭压力,
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阶段,每个人都被压得无法喘息。
到了40岁,许多人的事业都已经进入了稳定期或者瓶颈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身体机能开始逐渐衰退,中年危机随之而来,
不少人都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身体上发生的变化,职场当中源源不断地新人,
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而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接踵而来。
50岁的人们逐渐从社会的中坚力量退出,一部分人开始进入退休生活,
似乎生活刚刚开始完全属于自己,但是身体方面的问题却逐渐暴露。
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病悄然而至,不能痛痛快快地享受美食,
也不能轻易地饮酒,好不容易得来的闲暇时光,却也无法享受生活。

孤独

随着退休生活的到来,个体身边的交友圈子会越来越小,身边的同事越来越疏远,
同学也早已无话可说,甚至有些人已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这座城市,
也有些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必须要直面孤独的问题。
有的人能够享受孤独,有的人却十分抵抗孤独,孤独是一个很美妙的东西,
它是丰富思想的具体体现,孤独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
真正地去寻找自己内心深处所需要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虽然看似孤独,但是个体的内心却无比富足。
简单来讲,孤独实际上是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给自己的心理和精神做加法。
以往人们总是被困在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中,要考虑多方利益。
选择和谁社交,选择怎样社交,怎样的做法才能够让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
每个人每天都被困在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中。
心理学家指出,当人们所面临的只有两到三种差距明显的选项时是最幸福的,
太多的选择会让人们变得患得患失,也会让人们变得畏首畏尾。
并且过多的选项容易耗费个体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有时孤独才是沉淀人生最好的方式,专注自身,才是自我实现的最好途径。
到了50岁,人们就必须意识到什么是有效社交,什么是无效社交,真心朋友有三两足矣,
虽然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当中,但是真正的朋友却寥寥无几,
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与他人交往。
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孤独,
甚至有些人无法理解孤独,这样的人无法深入地认识自己,
更没有能力去认真地思考客观世界。

如何享受孤独?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学会拒绝无用社交,现如今是一个社交的时代,
没有社交就没有发展,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人们必须要清楚地辨别哪些是无用社交,
这是不需要我们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的社交,仅仅做到面子上过得去即可。
其次就是删除那些无用的好友,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其有限的,
当人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用社交当中,那么能够投入到其他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相对减少。
有需要双向维护,是一种双赢的社交关系,当然这里指的并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双赢,
还有情绪方面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
最后,便是寻找真我,享受孤独,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真正的认识自己,
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