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大学生政党认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北省6所高校的抽样调查分析

 skysun000001 2023-10-27 发布于北京

摘要:为探讨当前大学生政党认同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在湖北省的6所高校对54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政党认同的整体水平较高,同时也发现我国大学生的政党认同遵循“理性选择”的原则,执政党自身建设可促进政党认同水平的提升,意识形态教育对政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当前增强大学生的政党认同,应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强化他们的未来预期;应持续推进执政党自身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应注重理想信念引导,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政党认同;获得感;共享预期;从严治党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图片

政党认同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坎贝尔提出,他认为政党认同属于感性认同,是选民“在心理上对某一政党的归属感或忠诚感”[1]。随着研究的深入,政党认同的内涵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其感性的底色也逐渐被理性色彩所覆盖。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政党认同被倾向于视作一种较高层次的认同,有学者从心理和行为倾向兼容的角度界定政党认同,比如柴宝勇认为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政党所产生的“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对政党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和行为表达”[2],也有学者单纯从心理倾向角度来强调政党认同,如倪春纳认为政党认同是个体对政党在政治态度、政治心理和世界观上的归属和忠诚[3]。王庆兵认为政党认同是“选民个体对执政党体系的总体评价”,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心理依恋现象[4]。政党认同的客体划分主要涉及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就广义而言,政党认同的客体包括政党政治的认同、政党制度的认同以及对具体政党的认同。就狭义而言,政党认同的客体主要是对具体政党的认同,包括政党意识形态的认同、政党组织的认同、政党领袖的认同以及政党执政绩效的认同[5]。从便于实证施测的角度,本文的政党认同倾向于从心理倾向的角度,将政党认同界定为“在中国特定的政治情境中公民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政党领袖、执政绩效和政党组织的认知和评价,进而产生的对于执政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1.西方政党认同形成的理论解释

首先,政党认同受到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密歇根学派认为家庭社会化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是政党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他们认为,选民个体的政党认同通常会受到家庭政治态度的影响,从而与父代保持相似的政党认同。可见,密歇根学派强调家庭社会化对个体政党认同的影响,当然,家庭并非唯一影响因素,政治社会化的途径还包括学校政治教育以及媒体传播等因素。其次,强调议题和具体政策对于政党认同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负责任的选民”模式认为,重大议题对政党认同变迁有重要的影响,政党认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会随着议题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后出现的“杰克逊模式”认为,政党认同与近期政党在某些议题上的相对立场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优势议题模型”也认为,若能将本党的优势议题转变为大选的重要议题,就可占据竞选优势[6]。可见,政策议题由于在选民投票中的突出作用成为政党认同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再次,政党认同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菲奥里纳模式从理性选择的角度认为,政党认同是选民对政党执政绩效理性评估的结果[7]。对于政党执政绩效的评估,分为回顾型和前瞻型两类。回顾型评估认为选民们会根据现任政府的执政业绩,尤其是经济情况来投票[8]。后来又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宏观的经济形势并不能决定选民政党认同水平的高低,只有微观经济状况改善与否和执政党公共政策挂钩时才会影响公民的政党认同[9]。前瞻型评估则重视执政党未来的潜力,当政党的施政方针和执政理念能够给予民众良好的未来预期时就可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同[10]。因而,政党认同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执政业绩,也取决于民众的未来预期,若民众通过政党的纲领和执政理念对未来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时,也能促进政党认同水平的提升。

2.新时期我国政党认同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政党认同存在着有别于西方政党认同的特殊之处。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因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认同提升,除了西方传统的政党认同途径外,可能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途径和因素。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坚持从严治党和正风反腐,注重共享发展和民生改善,着力夯实执政基础提升民众的认同水平。

当前国内关于政党认同影响因素的考察,大多沿用国外基于两党制情景下产生的经典理论假设。这些研究为考察当前我国政党认同的内涵和提升对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基于西方两党制情景下产生的政党认同理论并不能较为有效地解释和分析中国政党认同的来源和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对中国政党认同的研究理应考虑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特别是不能脱离我国的政党制度及新一届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鲜活实践。当前,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正风反腐以改进党风政风,这些新理念和新举措能否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党的认同度,成为执政当局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当前现有文献还缺乏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本研究试图关注当前大学生政党认同的影响因素,力图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回答以下假设:

假设1:获得感是影响大学生政党认同的重要因素;

假设2:共享预期作为对“共享发展”的未来预期,也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党认同;

假设3:严纪肃贪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可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政党认同;

假设4: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政党认同水平的提升。


二、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图片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笔者在湖北省6所高校实施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整群分层的抽样方式选取调查样本,于2015年12月中旬至2016年1月中旬在湖北省的6所高校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78份,其中有效问卷532份,有效率为92%。调查样本的具体情况见表1。

图片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政党认同,而解释变量包括获得感、共享预期、严纪肃贪、思想政治理论教学4个方面,其中获得感和共享预期可归为个体内部因素,而严纪肃贪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属于外在政治因素。下面分别介绍本研究的主要变量。

1.因变量:政党认同

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文对政党认同的界定,笔者将大学生政党认同操作化为“大学生对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政党领袖、执政绩效和政党组织的认知与评价”。具体而言,意识形态认同强调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的认知和评价;政党领袖认同强调大学生对当下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认知和评价;执政绩效认同强调大学生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方面成就的认知和评价;政党组织认同强调大学生对政党组织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认知和评价。结合在结构确定过程中对政党认同问题的基本界定,以十八大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形成了由28道题构成的初始问卷,经过专家咨询、试测检验,最终形成了包括20道题目的正式问卷。通过正式施测的调查数据对政党认同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政党认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其中意识形态认同、政党领袖认同、执政绩效认同和政党组织认同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89、0.87、0.90和0.78,表明政党认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同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模型的拟合程度,其中x2/df=4.105(<5),RMSEA=0.071(<0.08),相关的拟合指数TLI、NFI、CFI的值均在0.93以上,说明数据模型与理论构想之间的拟合程度较好,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解释变量

对解释变量的测量采用Likert量表5点记分法,“1”代表非常不满意,“2”代表比较不满意,“3”代表一般,“4”代表比较满意,“5”代表非常满意。

(1)获得感的操作与测量

“获得感”经官方正式提出和使用后,具有了特定含义,当前尚无学者对“获得感”加以界定,有研究指出“获得感”应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上要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上要让每个人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权利[11]。借鉴上述内涵,本文将“获得感”界定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广大民众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对自身分享改革成果的评价和感受”。因而,将“获得感”操作化为大学生在收入差距缩小、就业问题解决、民主参与、教育公平、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感受和评价。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2)共享预期的操作与测量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共享发展理念的阐述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引导共享预期,增强民众对未来的信心。笔者将共享预期界定为“基于对党当前执政绩效的认知,大学生对于未来实现'共享发展’的预期和信心”。为此,笔者设置了“我对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充满信心”“未来发展一定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未来社会发展一定彰显公平和正义精神”“人民是未来中国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成果共享的主体”等题目。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3)严纪肃贪的操作与测量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举措。新一届党中央强力推行“八项规定”遏制了党内的不正之风,铁腕反腐凝聚了党心民心,开展群众路线有效扭转了党风政风。据此,笔者设计了“新一届党中央强调党纪,严厉查处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党中央推出和践行的八项规定,遏制了党内的不正之风”“新一届党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惩治腐败”“群众路线教育有效扭转了党风政风”等题目。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4)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操作与测量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通过大学生对下列5个题目的感受和评价来反映,包括“思政教师鼓励我们围绕政治议题和社会热点进行辩证分析和理性判断”“思政教师提供从网上寻找可信赖信息的指南”“思政教师学识渊博令人信服”“思政教师的政治观点与主流媒体一致”“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令我满意”等题目。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3.控制变量

本研究将性别、民族、学校、政治面貌、年级、生源地、是否是学生干部等作为控制变量。


三、研究结果


图片

1.政党认同的描述性结果

图片

由表2可知,在执政党认同的4个维度中政党领袖和意识形态两个维度得分较高,而意料之外的是,执政绩效维度的得分却不高。通过对执政绩效维度下的因素作描述性分析发现,在执政绩效维度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因素的得分都超过中数3,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得分仅有2.68,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因素的得分较低,从而对执政绩效维度的得分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政党认同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大学生政党认同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来探讨4种因素对于政党认同的影响。在控制了人口变量的前提下,从内在性因素到外部性因素逐步引入,从而分析变量引入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改变,最后的回归模型参见表3。

图片

(1)获得感与政党认同

在模型中首先引入的是“获得感”评价变量。“获得感”作为大学生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切身共享发展成果的评价和感受,可能受到个体政治面貌、城乡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控制了政治面貌、居住地等这些反映个体客观生活水平的变量后,将“获得感”纳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获得感”的主观评价对其政党认同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β=0.34,p<0.01),这一结论验证了理性评价因素在我国的政党认同中也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说明党中央提出的“让民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支持和认同。

(2)共享预期与政党认同

政党认同不仅取决于民众对执政党过去执政绩效的评价,也取决于民众对其未来执政预期的评价。“共享预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未来主导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预期之一,有可能成为增强政党认同的因素。从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共享预期变量对大学生政党认同的预测效应显著(β=0.29,p<0.01)。这一结果也表明在经济“新常态”下,着力践行公平正义理念,增强民众对未来的“共享预期”,能够成为有效提升政党认同的重要途径。

(3)严纪肃贪与政党认同

作为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从严治党”着力于严肃党的纪律,将规矩挺在前面,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势如破竹,初步遏制了腐败的蔓延势头,使党风政风有了较好转变,成为催生政党认同的重要因素。从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看,严纪肃贪变量对政党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β=0.27,p<0.01)。这一结果说明,新一届党中央严肃党的纪律,大力惩治腐败行为,使大学生看到了党中央改进党风、从严治党的勇气和决心,赢得了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

(4)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政党认同

在回归模型中,我们最后引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变量,用以测量意识形态教育对政党认同的影响。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回归系数也达到显著水平(β=0.08,p<0.05),但引入后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的变化最小。可见,作为意识形态教育重要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虽然对政党认同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其所发挥的影响力与其他变量相比相对较弱。因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大学生的政党认同,依然是意识形态教育领域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图片

1.大学生政党认同的整体水平较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政党认同的整体水平较高,这一结果与吴鲁平的研究结论相近[12]。从具体的维度来看,表现为政党领袖和意识形态认同得分较高,这一结论与季丽新的观点相同,该学者认为政党领袖和意识形态的高认同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历史财富,是建立政党认同的既有优势。正是靠着较高的政党领袖认同和意识形态教育,尽管党曾经在执政中犯了较大的错误和过失,仍然赢得了民众的谅解和支持[13]。在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应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阶级性与大众性的统一[14]。执政党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构建新型意识形态,力求最大限度地整合人民群众的基本价值取向[15]。同时,调查显示生态绩效是党的执政绩效的短板,民众对碧水蓝天的渴望,对清洁空气的期待成为民众对党改善执政绩效的重要诉求。民众的心声就是执政党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将生态文明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有机统一起来,推动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

2.“理性选择”在政党认同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党认同的“理性选择”集中体现在执政绩效评价对政党认同的影响方面。然而,由于执政绩效指标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民众对执政绩效评价标准的不同,都使得执政绩效评价对政党认同的影响力受到质疑。国内有学者从微观视角考察执政绩效对政党认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去执政绩效指标过于庞杂难以有效影响政党认同的不足。比如,祝灵君认为微观经济状况改善已成为政党认同的重要因素,“选民对当局执政绩效的评价不仅在于'蛋糕’是否做大,更重要的是'蛋糕’的分配方法是否合理”。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显示,获得感可正向显著预测政党认同(β=0.34,p<0.01),即调查对象对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发展成果微观层面的认知和评价,影响着他们对于执政党的支持和认同。“菲奥里纳模式”强调“理性选择”不仅体现在当前的执政绩效评价方面,也体现于民众的未来预期。本研究将“共享预期”作为影响变量纳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共享预期可正向预测政党认同,表明调查对象对政党未来执政的积极预期也能够有效促进政党认同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对于执政业绩的微观评价和对于执政党未来执政的预期都影响着政党认同的水平。换言之,在中国政治情境中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认同也遵循“理性选择”的原则。这一结论也启示着我们应从“利益认同”的视角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政党认同。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做大“蛋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要重视“蛋糕”的合理分配,使民众不仅收入上有所增加,而且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充分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大力提升民众获得感的同时,也应大力弘扬“共享发展”的理念,使民众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从而增进对执政党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追随者。

3.执政党自身建设可促进政党认同的提升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该政党制度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为唯一长期执政的党,在缺乏反对党竞争和监督的环境下,要想抵御腐败侵蚀,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显得尤为重要。严纪肃贪作为新一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在扭转党风政风,凝聚党心民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严纪肃贪正向预测政党认同,且回归效应显著(β=0.27,p<0.01),表明党中央的严格执纪、铁腕反腐,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震慑态势,赢得了好评,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也验证了本文的假设,体现了中国大学生政党认同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来自于“人民的选择”,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正是践行着这一宗旨,才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党在领导国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脱离群众有悖宗旨的腐败现象。面对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只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纯洁党的组织,严肃党的纪律,切实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政治情境中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政党认同水平。当然,民众对于“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看中央层面的“打虎壮举”,更重要的是审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拍蝇行动”。

“'老虎’离得太远,'苍蝇’每天扑面”,当前高层反腐令人拍手称快,然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还未得到根本遏制,全面从严治党只有不断地向基层推进,才能更大程度地赢得民心。正如学者高波所言,“要厚植党的执政基础,让正风反腐给百姓带来获得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必由之路”[16]

4.意识形态教育对政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

政治社会化理论认为,政治教育是影响青年政治观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新一届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2015年1月由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发挥着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的重要作用,因而也可能对大学生的政党认同产生重要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显著影响大学生的政党认同水平。该结论验证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政党认同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大学生政党认同形成的独特之处。在大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政治合格德才兼备人才的主要载体。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深化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培养他们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他们对于执政党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当然,尽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对政党认同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但其影响效力与其他变量相比还略显微弱。因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仍是当前和未来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任务。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引领力和影响力,最根本的是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应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随者和建设者,此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根本所在。

取得民众认同是任何政党长久保持执政地位,有效贯彻执政理念和驾驭公共权力的基本前提。在以政党政治为核心的现代国家,强化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是各国执政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取得民众特别是大学生的高度认同反映着党进一步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政治智慧。本研究通过对于大学生政党认同现状的考察,发现大学生的政党认同整体水平较高。通过对于大学生政党认同影响因素的考察,发现在中国政治情境中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认同也遵循“理性选择”的原则,同时也发现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政党认同水平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对政党认同可产生显著影响。当前增强大学生的政党认同,应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强化他们的未来预期;应持续推进执政党自身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应注重理想信念引导,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培育研究”(DXS20150006)的部分成果。]

石庆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

参考文献:

[1]Angus Campbell.The American Voter[M].New York:John Willey&Sons,1960:121.

[2][5]柴宝勇.论政党认同的含义及其要素[J].探索,2009(1):62-68.

[3]倪春纳.交心运动的政治学分析—政党认同的视角[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2):56-57.

[4]王庆兵.发展中国家政党认同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1.

[6]Harold Clarke,David Sanders,Marianne Stewart,PaulWhiteley.Political choice in Britai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25.

[7]赵永红.政党认同的嬗变与重建:基于社会治理结构变迁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4):146-157.

[8][10]刘亚琼.论美国政党认同的来源、选择及变迁规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5):56-59.

[9]祝灵君,冉茜仪.个体化社会背景下的执政党认同[J].党政研究,2015(4):45-49.

[11]佚名.你需要了解的新词:“获得感”[EB/OL].http://news.12371.cn/2015/03/16/ARTI1426459267591555.shtml,

2015-03-16.

[12]吴鲁平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结果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25.

[13]季丽新.转型期农民对党政治认同增进模式构建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3):80-85.

[14]韩慧.政党认同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软实力提升[J].湖北社会科学,2013(5):40-42.

[15]郭根.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政治认同:内涵维度、现状特征及其建设路径[J].行政与法,2012(9):15-19.

[16]郑光魁.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群众感受反腐成效[EB/OL].http://fanfu.people.com.cn/n1/2016/0116/c64371-28059900.html,2016-01-16.

[17]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人民日报,2015-01-20(1).

本文刊发于《中国青年研究》,经本公众号重新排版,引用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