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方剂大全-你想要的这里都有(供参考)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3-10-28 发布于河南

一、月经先期:

1.脾(补)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固)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3.阳(清)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4.阴(两)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5.肝(丹)肝郁化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肾(当地)肾虚: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大补)血虚: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虚《金》血寒(虚寒型):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匱》或艾附暖宫丸

4.实《全》血寒(实寒型):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

5.气(乌)气滞: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三、月经前后无定期:

1.肝(逍)肝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固)肾虚:补肾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举)气虚: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

2.热(保)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地榆、茜草

3.瘀(笑)血瘀: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

1.肾(归)肾虚: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当归地黄饮

2.血(滋)血虚: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

3.瘀(桃)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痰(苍)痰湿: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汤加芎归汤

六、经期延长

1.气(举)气虚型:补气升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两+二)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廘茹丸

3.瘀(桃+笑)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七、经间期出血:

1.阴(两+二)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止淋)湿热: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3.瘀(止血)血瘀: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1.脾(止崩)脾虚: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气(苁)肾虚(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

3.阳(右)肾虚(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4.阴(左+二)肾虚(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5.虚(上下)血热(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6.实(清固)血热(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7.瘀(止血)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九、闭经:

1.气血(荣)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2.肾(苁)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一)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瘀(府)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苍+四)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十、痛经:

1.滞(膈)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2.寒(少)寒凝血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3.湿(清调)湿热蕴结: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或银甲丸

4.气血(圣)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

5.肾(益调)肾气亏损: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十一、经行感冒:

1.寒(穗)风寒: 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

2.热(桑菊)风热: 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

3.邪(小柴)邪入少阳:和解表里——小柴胡汤

十二、经行泄泻:

1.脾(参)脾虚: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固+四)肾虚: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三、经行浮肿:

1.虚(肾+苓)脾肾阳虚: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2.瘀(八)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泽泻益母草

十四、经行吐衄:

1.火(引)肝经郁火: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

2.虚(顺)肺肾阴虚:滋阴养肺——顺经汤加牛膝或加味麦门冬汤

十五、经行头痛

1.火(羚)肝火证: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2.瘀(窍)血瘀证: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3.虚(八)血虚证:养血益气——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

十六、经行身痛

1.血(当补)血虚证: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加鸡血藤、白芍、丹参、玉竹

2.瘀(趁)血瘀证:活血通络,益气散寒——趁痛散

十七、经***胀痛

1.郁(逍)肝气郁结证:舒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

2.虚(一)肝肾亏虚证: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麦芽、鸡内金

十八、绝经证:

1.阴(左+二)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

2.阳(右)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

3.俱(二+二)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十九、经断复来:

1.肝(安)脾虚肝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

2.肾(知)肾阴虚: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3.热(易)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

4.毒(萆+桂)湿毒瘀结:利湿解毒,化瘀散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二十、带下过多:

1.脾(完)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内)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夹(知)阴虚夹湿: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

4.结(五)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

5.注(止)湿热下注: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

二十一、妊娠恶阻:

1.脾(香)脾胃虚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橘)肝胃不和: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姜半夏、枇杷叶、竹茹、乌梅

二十二、妊娠腹痛

1.血(当芍)血虚证: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加首乌、桑寄生

2.气(逍)气滞证:舒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

3.寒(胶)虚寒证: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

4.瘀(桂+寿)血瘀证: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二十三、异位妊娠

1.未(Ⅱ)未破损期:活血化瘀,消症杀胚——宫外孕Ⅱ号加蜈蚣、全蝎、紫草

2.已休(生+I)已破损期休克型:益气固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

3.已不(I)已破损期不稳定型:活血祛瘀,益气——宫外孕I号方加党参、黄芪

4.已包(Ⅱ)已破损期包块型:活血破瘀消瘕——宫外孕Ⅱ号方

二十四、胎漏胎动不安:

1.肾(寿)肾虚: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

2.热(保)血热: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

3.气(胎)气血虚弱: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4.瘀(桂+寿)血瘀: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二十五、滑胎

1.气(补固)肾气不足: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补肾固冲丸

2.阳(肾)肾阳亏虚:温补肾阳,固冲安胎——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

3.精(育)肾精亏虚:补肾填精,固肾安胎——育阴汤

4.气血(泰)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5.瘀(桂+寿)血瘀证: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二十六、子肿:

1.脾(白)脾虚:健脾利水——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2.肾(真)肾虚:补肾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或肾气丸

3.气(天)气滞: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

二十七、子淋:

1.阴(知)阴虚津亏:滋阴清热,润燥通淋——知柏地黄丸

2.心(导)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玄参、麦冬

3.湿(五淋)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

二十八、产后发热:

1.毒(五+笑)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或解毒活血汤

2.外(穗)外感: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或参苏饮

3.虚(补)血虚: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

4.瘀(生)血瘀: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加味或桃红消瘀汤

二十九、产后腹痛:

1.虚(肠)气血两虚:补血益气,缓急止痛。肠宁汤或内补当归建中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2.瘀(生)瘀滞子宫: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结定疼汤或补血定痛汤

三十、产后身痛

1.血(黄五)血虚:补气养血,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

2.寒(独)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趁痛散、防风汤

3.瘀(身)血瘀:养血活血,化瘀祛湿——身痛逐瘀汤或生化汤

4.肾(养荣)肾虚:补肾养血,强腰壮骨——养荣壮骨汤加秦艽,熟地

三十一、产后恶露:

1.虚(补中)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热(保)血热: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加益母草、七叶一枝花、贯众

3.瘀(生)血瘀: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

三十二、缺乳

1.虚(通)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通乳丹

2.肝(下)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3.痰(苍)痰浊阻滞:健脾化痰通乳——苍附导痰汤合漏芦散

三十三、癥瘕:

1.气(棱)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癥——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2.痰(苍+桂)痰湿瘀结:化痰除湿,活血消癥——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3.热(大黄)湿热瘀阻:清热利湿,化瘀消癥——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

4.虚(补肾)肾虚血瘀:补肾活血,消癥散结——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三十四、急性盆腔

1.毒(五+大黄)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仙)湿热瘀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

三十五、慢性盆腔:

1.热(银)湿热瘀结:清热利湿,化瘀止痛——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气(膈)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

3.寒(少)寒湿瘀结:祛寒除湿,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4.虚(理)气虚血瘀: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三十六、不孕:

1.气(琉)肾气虚: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

2.阳(胞)肾阳虚: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

3.阴(种)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4.肝(开)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5.瘀(少)瘀滞胞宫: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6.痰(苍)痰湿内阻: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

三十七、阴痒:

1.虚(知)肝肾阴虚:滋阴补肾,清肝止痒——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2.湿(龙)肝经湿热:清热利湿,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三十八、阴疮

1.热(龙)热毒证:清热利湿,解毒消疮——龙胆泻肝汤

2.寒(阳)寒湿证:温经散寒,除湿消疮——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三十九、子宫脱垂

1.气(补中)气虚: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续断

2.肾(大补)肾虚: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加黄芪

温馨提示:提供给中医师大方向思路,四诊合参,辩证加减,临床疗效优良。患者切不可擅自抓药。


码字不易,路过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