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软!中种、液种、烫种3合1吐司,拉丝柔软三天都不硬!

 Fashionbake 2023-10-31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上个月,我们推送了文章:面包松软的方式只需要2步!面包蓬松暄软,放3天也不硬!

很多小伙伴好奇,中种法液种法汤种法都可以让面包柔软,那3种方法可以一起使用吗?

这不就来了,让我们看一下究竟成品如何?期待。

1

中种法

中种法又称为海绵法、二次发酵法,使用50%以上的小麦粉,加入酵母全量和水混合做成「中种面团」,室温发酵3~4小时发酵后,再一次放进搅拌缸,把「主面团」,也就是剩下的原料全部加入搅拌的制作方法。

图片

 #. 中种发酵时间与中种环境密切相关 

温度   发酵时间

   5℃ → 15~18小时

  10℃ → 10~11小时

15℃ → 7~8小时

20℃ → 4~5小时

25℃ → 2~2.5小时

30℃ → 1~1.3小时

 #. 操作细节 

1、中种面团中的面粉占所有面粉的70%为最合适的比例。

通过中种取配方面粉的占比不同,可划分中种比例为50%[55]、70%[37]、100%[100]等。

但如果中种过少,则中种面团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我们曾经推送过的100%中种吐司配方,因为没有70%的容易操作,很容易搅打过头,新手操作起来失败率较高。

2、中种的搅拌到水分完全吸收即可。

若使用直立电动搅拌机,低速2~3分钟、中速2~3分钟足够。

搅拌完成后面团不需要到完成(伸展)状态,平均放置4小時左右,让中种发酵期间,完成面团中的水合效应及熟成。

若使用酵母食品添加剂(氧化剂、乳化剂等),需要在中种搅拌阶段添加。长时间的中种发酵,让酵母食品添加剂的效果得以完全发挥。

3、如何判断中种发酵完毕?

可以参考上面给出的时间,根据温度判断中种发酵所需时间。

图片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观察面团内部的网状结构可以判断发酵是否完成。

如果网状结构干燥且细密,用手拉取小块面团,面团无强韧的延展性,且断裂处整齐,则表示发酵完成。

4、主面团的搅拌,将除油脂以外的其余粉类材料放入发酵后的中种当中,中种材料不需要回温,可以直接使用。

将中种面团和主面团进行混合搅拌时,为了使中种面团和主面团中的材料更好的混合,需要把中种面团撕成小块加入,这里不要担心撕开面团会破坏面筋。

大部分面团搅拌完成的目标,都是将面团搅拌至柔软且具延展性的状态,所以搅拌力道较强、时间也较长。油脂加入的时间,一般都在水分完全吸收之后。

图片

5、中种配方也需要基础发酵:面团搅拌完成的状态,会非常柔软黏,所以需松弛/进行延续发酵(延续发酵也是发酵过程之一),在这期间面团开始氧化、干燥而变得易于下一个步骤的进行。

基础发酵温度26℃-28℃,湿度75%,时间根据发酵状态增减,一般在10~30分钟。

如果中种面团发酵有些不足的话,延续发酵要相应多给一些时间;如果中种面团发酵过头,延续发酵要缩短一些时间。

 #. 中种面团中没有盐 

中种面团是粉类、水及酵母搅拌制作而成。

中种面团中没有盐分,面筋强度并不强,会使得小麦蛋白水分吸收良好,可以形成延展性良好的面筋组织。

预先使用50%以上的粉类做中种面团,因长时间的水合反应,使得面团能进入熟成的稳定状态。

图片

中种的配方非常简单,不含抑制酵母活动的盐分及其他材料,可以发酵更充分。

这样的面团不论是搅打、发酵、分割、整型,都很方便。在各阶段包容性大、较有弹性,不易失败。

Wilson经验分享:

中种法除了风味、时间上有优势以外,烘烤后的弹性也比直接法优越很多。

在日常生产中,我们常使用冷藏发酵中种,这时需要注意冰箱的温度,确认冰箱是否调节至0~5℃。

如果温度较低,可以酌情在室温下发酵约60分钟左右,再放冰箱中。

如果温度高于5℃,需要缩短发酵时间,及时查看发酵状态。

2

波兰种

波兰种(Poolish)也可称呼为「液种」。它起源于19世纪前的波兰,名字也是起源于英语的Poolish。

需要从主材料中取出部分的面粉和水及酵母搅拌均匀为糊状,通过发酵后来使用的。看上去液种法和中种法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 波兰种是懒人福音?

波兰种因为做法很简单,又被称为懒人福音。在中国传统面食制作时,常常也会使用到液种法。

将一部分面粉与水和酵母混合,待冷却到8~16℃,再加入其他材料一起搅拌就可以了。

图片

是不是非常省力!液种法可以节省机器搅拌的步骤,手工制作就可以成型。

 #. 波兰种发酵方法 

液种最好的发酵方法是冷藏发酵。经过低温12-17小时的发酵,可以生成更好的风味,与其他食材的风味可以更好地融合。

不管是常温发酵还是冷藏发酵,发酵时间都需要根据面团的发酵状态来判断是否发酵完成。

 #. 液种法和中种法的区别 

1、制作种面的面粉比例:液种为30%-40%,中种为70%以上。

2、种面含水量:液种含水量为100%,中种没有特定的含水量。

3、基础发酵时间:液种法制作面包基础发酵和直接法相同,需要60分钟左右,中种法面包基础发酵为30分钟左右。

Wilson经验分享:

液种可以制作任何面包,无论是吐司还是法式面包,都可以让内部组织柔软。

液种的保水性型对于其他操作更好,化口性会更好,老化会更慢。

如果你想要制作蓬松柔软的吐司,液种法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图片

3

汤种

汤种面包来自日本,在日本,汤的意思是“开水,热水,泡温泉”。汤种则表示热的面种,又被称为烫种。推荐阅读:汤种法「生吐司」!拉开门店差距,体验极致柔软!

汤种以提高淀粉的加热程度为目的,取一部分小麦粉使用高温烫水混合揉捏为汤种。

相比之下,汤种法面包应其保水性更强,口感更加柔软,相对于其他面种制法,大大缩短了发酵的过程。

图片

 #. 如何制作汤种  

汤种主要利用的是淀粉的糊化原理,汤种一般呈粘稠的面糊状,有点像小时候使用的糨糊。

制作方法很简单,只要把配方中的部分高筋面粉加入65~100℃的水中混合,不停搅拌,让面粉糊化即可。

汤种面粉的使用量不应超过整体面团重量的25%,太多的话,面包会变得无法成型。

Wilson经验分享:

汤种法中有一款非常经典--【65℃汤种法】。

面粉与水混合后,小火加热搅拌,使用温度计测量,加热至65℃。若制作汤种时没有温度计,可以观察面糊状态,在用筷子搅拌的时候,出现清晰纹路,且面糊颜色变为白色浆糊状,略带透明,这样就是最佳状态。

 #. 汤种的保存 

汤种不含有酵母,制作完成的汤种,可以用保鲜膜包裹,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存1~2天,如果发现汤种出现颜色发灰,就代表汤种已经开始变质,不可以使用了。

4

极致柔软的「云朵吐司」

吐司领域存在着这样的鄙视链:

拉丝>不拉丝

云朵柔软>一般柔软

一只可以在撕扯中得到完美拉丝状态,绵软到飞起的吐司看上去更富有生命力。

喏~就是它了~

图片

 中种面团 

高筋粉……500g

鲜酵母……12g

蛋黄……100g

盐……5g

水……250g

操作方法

将所有材料,慢速搅拌成团,粗糙面筋即可出缸,冷藏3℃,一夜。第二天备用。

图片

 波兰种面团 

高筋粉……200g

鲜酵母……3g

蜂蜜……50g

水……200g

操作步骤

将所有材料搅拌至无颗粒,密封在15℃醒发箱,发酵12小时,第二天备用。

图片

 汤种面团 

高筋粉……100g

沸水……200g

操作步骤

将水煮沸,加入面粉,迅速搅拌成团,取出包好,冷藏备用。

图片
图片

 主面团 

高筋粉……300g

鲜酵母……15g

盐……10g

砂糖……120g

淡奶油……100g

黄油……120g

操作步骤

1、搅拌:将除去黄油外,中种面团,汤种面团,波兰种面团全部加入搅拌机中,慢速搅拌成团后,快速搅拌至略光滑面团;

图片

2、加入黄油,慢速搅拌至与面团融合,转快速搅拌至完全扩展;

图片

3、出缸,常温25℃基础发酵25分钟;

图片

4、分割、预整形分割150g/个,预整形为圆形;

图片

▲滚圆

图片

5、中间松弛:常温25℃松弛15分钟;

6、预整形:将面团预整形为长条状;

图片

7、最终整型:擀成长方形,翻面、卷成圆柱;

图片

▲擀开

图片

▲翻面、卷起

8、放入450g吐司模具中。

图片

9、二次发酵:度30℃,湿度80%,发酵50分钟左右,9分满即可;

图片

10、烘烤:上火160℃,下火255℃,烘烤22-25分钟;

11、出炉:震一下后,脱模;

图片

12、冷却:至中心温度35℃时,装好包装。冷却后的吐司柔软蓬松,回弹性很好。

图片

📍复习:《日销2000条的「生吐司」配方来了!一次性说清「生吐司」!》(点击划线文字查看原文)

5

吐司的制作流程与要点

想要做出完美的吐司,并没有那么难,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只要留心细节就可以。

图片
图片

 1. 吐司面团搅拌: 

搅拌最主要的是面筋程度的判断,做吐司要懂得判断扩展阶段完全扩展阶段。

在扩展阶段加入黄油,在完全阶段及时停止避免揉面过度。

揉面过程一定要控制好面团温度不超过30度,不然容易出现黄油融化、酵母提前发酵等问题,最后会导致面团越来越湿黏,拉不出手套膜。

最佳出缸温度在26-28℃。

图片

■搅拌小技巧:面团要搅拌到完全扩展,加入黄油时,黄油需呈膏状再加入到面团时慢速进行搅拌。(黄油较硬时面团不容易与黄油进行融合,会增加搅拌时间,这样面温容易不受控制)。

Wilson经验分享:

如果面团打过了,不是打得特别过的还能继续进行基础发酵,30分钟再翻面,然后使用。

如果像口香糖一样,一拿就粘手上,完全不能松开,就只能当老面用了。

图片

■控制面温小技巧:夏季搅拌面团时,配方中的液态材料可以使用液态材料的三分之一冰块来搅拌,也可以将面粉提前冷藏进行降温。

直接发酵的面团,面温控制在26-28℃之间,如果做冷冻面团面温需控制在18-21℃之间。

 2.吐司面团发酵: 

吐司发酵方法分为: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

■一次发酵法:一次发酵是在打完面之后直接整形,不存在已经产生气体的情况,所以成品组织会细腻很多。

关于组织我们要正确看待,不要太钻牛角尖,气孔只要是竖长向上的,能看出发酵的痕迹,那么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气孔也很美的。

大师都用手排气整形,他们真的不太在乎组织气孔这些,反而是家庭烘焙爱好者更追求这些。

图片

■二次发酵法:面团通过发酵会产生很多气孔,所以用二次发酵法时,在基础发酵过后,即使再怎么仔细的排气,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气体全部排掉,况且也不能疯狂排气,会破坏面筋,所以经过二次发酵的面团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大小不一的气孔。

Wilson经验分享:

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的区别:

一次发酵的吐司组织比二次发酵的细腻,这也是除了节约时间,大家做一次发酵最大的原因。

一次发酵的老化速度比二次发酵的老化速度快,所以做一次发酵的吐司要尽快吃掉,不然内部会容易发干。

二次发酵发酵时间长 ,所以它的发酵风味要比一次发酵的要浓郁,口感比一次发酵的更松软一些。

■使用二次发酵法制作吐司,又将两次发酵分别称为基础发酵和最后发酵。

因为每个人的发酵环境不一样,所以发酵只看状态不看时间。

Wilson经验分享:

这里给出一个参考时间:

室温28度,湿度70%

基础发酵用了1个小时

最后发酵一个小时20分钟

 # 基础发酵:比较适宜的温度是28度,湿度是75%。

一般在室温25度以上就可以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面团放入容器中,用保鲜膜盖住防止风干,这样也方便我们观察体积。

当面团体积膨胀到2倍,用手指沾上干面粉插入面团,手指离开后面团既不塌陷也不回弹,说明发酵到位了。

如果面团马上回弹说明还需要再继续发酵,如果面团塌陷了说明发酵过度了。

图片

 # 最后发酵:环境是温度38℃,湿度85%。

没有发酵箱就用烤箱发酵功能,再放一碗热水,目的是为了增加湿度,确保烤箱内温度不超过40度,不然酵母会失去活性。

如果烤箱没有发酵功能,也可以用一个大的密封容器,放一碗热水进去同样可以,不过要勤换热水。

如果做不带盖的山形吐司就发酵到模具的9分满,带盖的方形吐司就发到8分满。

图片

除了通过体积判断,还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面团,如果面团有印痕,不回弹或者缓慢回弹,就说明最后发酵到位了。

Wilson经验分享:

注意,今天制作的吐司,因为中种和液种含量达到70%,所以要适当减少搅拌和发酵时间。

留心观察搅拌状态和发酵状态。

  3.吐司整形: 

吐司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橄榄型或圆形、圆柱形、U型。

 # 橄榄形或圆形:

图片

-优点:橄榄型或圆形的整形方式对门店来说,会节省操作时间,做一个大橄榄型或几个圆形的吐司比擀卷三个面团,大大提高出品效率。

-缺点:手做橄榄型或圆形的吐司,在制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面团中的气体排净,烤出后的吐司内部气孔组织较为圆润,会出现些许大孔洞。

总体来看橄榄型或圆形整形方式的吐司,吃起的口感较为柔软,产生的香气略微减少。

 # 圆柱形:

图片

-优点:操作正确可以排出面团内大部分的气体、二氧化碳、酒精等,做出来的面包组织细腻,也比较有嚼劲。

-缺点:需要使用擀面杖操作,相比直接手做橄榄型,它耗时较长;而且要擀出前后均匀厚度一致的长条,也比较考验基本功,往往很多新手容易擀的中间窄一头宽,导致几个圆柱大小不一,最终烘烤出的吐司四边不整齐,内部组织不均匀。

Wilson经验分享:

今天的吐司由于添加了波兰种的面团,面筋结构会脆弱一些,在后期整形的时候,要控制力度,不要过度用力。

 # U型:

图片

-优点:面团的膨胀力与爆发力更强,烤出来的面包口感更为紧实。

-缺点:1.只能做带盖吐司,不能做山形吐司;

2.这个操作的的时候,要折叠成U型时,要拉一下再折叠,否则折叠处过厚,醒发时此处会发得比较大;

3.如果折叠处太紧实,建议交叠着放面团。

///

想要制作柔软吐司的方式有很多,如果你对“柔软”非常感兴趣的话,记得文末右下角点“在看”“赞”留言告诉我

下次教大家使用其他方法?还是你点单我来做?

作者介绍 :Wilson

世界面包冠军周斌的首徒

曾师从于法国MOF Michael、日本名师小仓孝树

互联网烘焙品牌大厂幕后研发负责人

本文编辑 | 年小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