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克绍吴茱萸汤治验

 青山依旧7818 2023-11-05 发布于云南

图片

摘自 李克绍 吴茱萸汤治验

睡后口角流涎(赵恕宾医案)
王某,女,老年。每入睡后即口角流涎沫,及醒时,枕巾即全已湿透。回忆《伤寒论》中吴茱萸汤能治干呕吐涎沫,即予吴茱萸原方,竟获痊愈。


此案从唾后口角流涏,想到“干呕吐洗过沫”为吴茱萸汤的主治病治。是否亦属“但见一证便是”?


(二)顽固性头痛(张殿民医案)
谢某,女,50岁,军人家属。1975年12月21日初诊。


患者疼痛已两年余,痛当颠顶,如有重物覆压,必以手或其他暖物温熨颠顶,才能略觉缓解。最怕冷,冷则剧痛,所以常年戴帽,不敢遇风,痛剧时,干呕,吐涎沫,但不吐食物,亦不吐水。再重则手足逆冷,出冷汗,别人呼唤,亦不答应。曾延医约40余名,遍及冀、鲁、豫、苏四省。曾服过珍珠、牛黄、琥珀、天麻煮鸡、蝎子、蜈蚣等,药价贵的每剂40余元,但毫无效果。查脑电图正常。脉沉弦,舌苔白薄而腻。此是寒浊上逆,厥阴头痛,宜温肝降浊,吴茱萸汤加减主治。处方:吴茱萸9g,党参9g,生姜3片,柴胡、生白芍、炒枳实、制半夏各9g,羌活、防风各4.5g。水煎服。


本证重则手足逆冷,出冷汗,为什么不诊断为亡阳,以四逆汤急救回阳?


12月25日复诊:上方3剂,痛减继服3剂。可以脱帽,夜间看篮球赛表演,亦不甚痛。脉弦象已减。嘱原方继服。1976年1月5日,三诊:痛虽减,但有时仍呕吐,上方加苏梗9g。


1977年4月12日四诊:时隔年余,上方前后共服20余剂,已不痛不吐,仅在月经前后,或有数秒或一两分钟的似痛感觉。饮食如常。自述以往遇冬,必以厚棉絮裹头,而1976年冬季极冷,未戴棉帽,亦顺利过冬。现在只是有时觉得眩晕。上方再加菊花、钩藤各9g,患者带方回家。


先生按: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凡三见:一在阳明篇,“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一在少阴篇,“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一在厥阴篇,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另外,《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还有“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一节。这四节对于吴茱萸汤主症的描述,虽有“欲呕” “烦躁” “吐涎沫” “头痛”“胸满”等的不同,但其中一个共同的病理是寒浊壅塞。寒浊或在胃上口,或偏近胸中,或聚在胃中脘,病灶的远近和寒浊的多少,以及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的耐受性,构成了这些不同症状的特点。但不管怎样,寒浊不开,症状就不会消失,而吴茱萸汤正是温胃降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