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贼

 直尾昂述 2023-11-06 发布于广东

​虚心神性合、

六贼、承负、

内丹心性论

虚心神性合:

后期江南全真道

关于心、性、神

三者关系的

基本观点

--

《中和集》:

“性与神同系乎心”

只有心才是

修炼的主体

性(真性)与

神(元神)

都是经过了修炼

才会存在的实体

-

性与神是对心之

虚明湛然状态的

两种描述

-

若是无心

则性与神

都无着落

-

心为根基

通过制心

而去炼神

心定神全

-

神若完足无缺

真性自然莹洁

-

全神到全性

实际上即是

同一步工夫

--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中

概述心、性、神三者关系:

“性者,寂然不动之真空也,

神乃真空之中妙有灵通者。

性与神所以感而通也。

-

心者,

性之枢,

神之机。”

-

“安其性,通其神,

心也,万物莫不由心焉。”

-

本心、本性和元神

三者是一体而三名

-

这一观点在

思想方法上

-

融合了

禅宗和

理学的

心性观点

--

六贼:

影响修道的六种不利因素:

色、声、香、味、触、法

-

道教认为

此六种

污浊之尘

具有诱人

去善从欲

之恶

-

故名六贼:

-

色为眼之贼,

声为耳之贼,

香为鼻之贼,

味为舌之贼,

触为身之贼,

法为念之贼。

承负:

先人的善恶报应

由其后人来承担

-

这种观念

流行于

早期道教

--

《太平经》谓:

承者为前

负者为后

承者

乃谓先人

本承天心

而行

-

小小失之,

不自知,

用日积久,

相聚为多,

令后生人

反无辜

蒙其过谪,

-

连传被其灾,

故前为承,

后为负也。

-

负者,乃

先人负于

后生者也。”

--

意思是:

先人

犯有过失,

积聚多了,

报应于后人

-

而后人

无辜承受

先人之过,

即“承负”

-

同理

若是先人

行善积德

后人就会

报应受福

-

故有“力行善,反得恶者

或有力行恶,反得善者”

-

也都是承受

先人的行为

所致

-

并谓

天道循环

十世一周

-

因此,十世祖以前的,过失

均归,十世祖之后的,子孙受惩

-

承负者,

天有三部,

帝王三万岁相流,

臣承负三千岁,

民三百岁,

皆承负相及。”

-

认为人的承负

根据社会等级地位的差别

而会有着时间长短的不同

-

认为:

祖父母

应当为了

后生着想

勿犯过失

-

可以使得

子孙免除

承负之厄

--

《太平经》:

“天”为

承负之灾

四流而忧

-

于是天神

驱使天师

呈示天书

传道度人

-

只要信仰“真道”

则“承负之厄大小,

悉且除矣”

-

即断承负而登仙

-

汉代以后

-

承负说

除个别道经

有所引用外

未得到道教

认同和发扬

-

后世道教

转而接受佛教

因果报应之说

内丹心性论:

-

隋唐之后,道教

中内丹学,兴起

-

其理论

经由,外丹的宇宙构成论

转入,内丹心性论

-

特别是宋元时期

明心见性

作为目标

的全真道

-

以传统道教的

精、气、神概念

接纳心性诸概念

-

吸收理学、禅宗心性论的

二分一体的义理构架模式

-

在性命双修的

宗旨下形成了

-

系统的道教

内丹心性论

-

金代马丹阳

及早期全真道

主清静本色心性论

-

金代元初

的丘处机

及其代表

的龙门派

则提出了

内道外儒

心性论

-

郝大通

及其所创的盘山派

主以道合禅心性论

-

内丹心性论

对道教及

中国哲学

心性论的发展

有重大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