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大作文:劳动(名校学案)

 一中大语文 2023-11-06 发布于福建

一、设计意图

本次作文在学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后完成。

本单元课文的主要体裁为人物通讯,单元任务主题是“劳动”。

就写作具体任务而论,一是劳动话题专题讨论会,一是就本单元人物通讯,任选一篇,写作新闻评论,一是为熟悉的普通劳动者写一人物通讯。

这些写作“命题”都符合新课标对写作的新指向,体现了情景化和具体化(与写作抽象化相对)的取向。

本设计想结合教材要求,拟想更为具体的写作题目,借以落实本单元教学任务。

其理由如下:

(一)初高中作文命题,最好不要着眼于宏大叙事,宜从具体的、更能让学生真切感受的角度入手。

刘半农、梁启超及胡适之诸先生,在上个世纪上半叶之前期,早已就作文命题的要求,提出过非常深刻的见解。《应用文之教授》《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论中学的国文教学》《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等论文、论著中,均有深入的论述。

如果按照题目所提出的要求,比照我们当下的某些作文命题,有的还是值得我们再思考。比如,与其让学生抽象地谈“某省精神”,虽然命题方向很好,立意很正,充满正能量。不过,如果能给学生关于这个话题的方方面面的具体而概要的材料,诸如义乌的鸡毛换糖之“三千精神”,永嘉学派、浙东学派及王阳明、黄宗羲、鲁迅的等典型事例,阿里、乌镇等网络经济时代的力量展示,等等,让学生梳理材料,形成观点,或许更有利于避免学生无话可说,即使说也往往流于空对空的现象。我总觉得,语文学科的写作能力考测,确实应该考价值维度,也更应该考测学生表达能力(所谓关键能力,也应该包含这样重要的语文能力),而有的命题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对其时事、历史及其相应的文化知识积累的考测,或者说是对那些外在于本学科的静态知识之记忆力的考测。

就人教版必修上册的第二单元而论,“劳动”这个主题非常重要,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在单元写作命题时,都会注意到这一点。但是,如果在命题时,仅仅叫学生谈谈对劳动的一般看法,弄不好,可能会显得比较空洞。我们应该给中学生,特别还是高一学生一个思考的支架——把作文命题具体化。

(二)如前所述,教材对本单元写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任务。一二两个任务主要可以是议论性写作,而第三个则是叙述性的实用文体。

本设计想朝前两个任务倾斜。不是说学生不需要写人物通讯,而是相比之下,写成议论性文章,对学生在高中阶段学术性(学习性)写作的教学取向(这可是2017版语文新课标所守护的新理念之一)来看,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从可以理解的功利角度看,在可预见的将来,高考全国卷在作文考试环节安排学生写一篇人物通讯的概率几乎为零——这个推想同样适用于对第一单元教材要求学生尝试写作新诗之任务的处理。

我们的教育虽然不能把“学生”看做是“考生”,换言之,不能把素质教育窄化为应试教育,但是我们不能着意于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屠龙之术不是不可以学,但是长“虫”当前,先得学会屠“虫”之术。

(三)结合《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学习,概略了解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附带提及,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中,对新闻评论的解释是,“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逻辑性”。这些说法似乎值得商榷。

实际上,以上三个方面,是对全体议论性文体的基本要求,而非为新闻评论所特有。试想,如果没有鲜明的观点,主张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能够叫议论文吗?包括一篇发言稿(辩论稿、悼词、演讲词等),能没有鲜明的观点吗?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是讲一通到处都可以用,又到处都没有效用的“普通话”,没有读者意识,不考虑具体的情景因素,不论是新闻评论,还是发言稿,都不就是无的放矢,“放野箭”(刘半农语)吗?至于“注重行文逻辑性”真是一切诉诸理性的文章的标配,岂为新闻评论所特有?当然,注重逻辑性也确实给我们一个提醒,新闻评论的引文表述包括措辞,一般来看,不宜太过抒情、太有诗意。笔者私意以为,作为教材且势必成为学生写作模仿样板的《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行文,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情胜于理、文胜于质的况味。

有专家提出,新闻评论写作的要求是,科学性、有新意、鲜明、全面、深刻(邵华泽《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版,页46-135);当然,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要求,对我们高中学习习作来说,难免过高。不过,我们还可以听一听别人的不一样的说法:争议性、明确性、平衡性和挑战性。具体内容,等到我们讲评这个命题作文时,再予以展开。 

二、写作目的

(一)贯彻读写结合的理念,通过书面表达促进学生对本单元重要课文群的理解和内在脉络的贯通,运用单元内课文的思想资源和事实材料,作出定向的集中的表达,完成单元教学任务;

(二)学习运用新闻评论的一般方法,能结合本单元三篇人物通讯所供材料,学写新闻评论(时评);

(三)写作时求体现读者意识,持论、论证、措辞等既能体现文章体式,又能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体验。

三、命题设计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关于“种子”,《辞海》最主要的三个解释是,❶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发育成的结构;❷比喻事情发生、发展的萌芽或力量;❸比赛中,进行分组淘汰赛时,被安排在各组里的实力较强的运动员或队称“种子”,如:种子选手。

本单元中,袁隆平的一生可以说是矢志于杂交稻“育种”,以解决国人乃至人类温饱、推动“绿色革命”的一生;钟扬的人生可谓是钟情于种子事业,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不断探界,甘愿作出牺牲的先锋者的人生;张秉贵则是一颗燃烧的火种,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周到、热情、贴心的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

从“种子”的角度来看本单元的这三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深切的体会,并引发深刻的思考。请以“我看'种子’”为副标题,写一篇新闻评论,给明年考入我校后的新高一学弟学妹推荐本单元的这三篇人物通讯。

写作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补满正标题;

2. 用来分析证明时,援引理论依据及事实论据,一般以本单元文章为主;

3.字数不少于800字,一小时内当堂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