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Loading69 2023-11-06 发布于四川

家族的辉煌,命运的转折——鲁迅家族的沉浮史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鲁迅的家族却有着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在他的自述中,他提到了家族的衰败,但并未透露具体的原因。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然而,通过清朝的官方档案,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一切。本文将揭示鲁迅家族的家史,探究其辉煌与转折,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历史,思考其中的启示。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的进士,还被皇帝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这在古代可是相当于现在考上清华北大的难度。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然而,周福清并没有因此享受到成功的官场生涯。他是一个直率而不会奉承的人,不懂得趋炎附势,只当了几年七品官员后就在官场上失去了立足之地。最后,他只能花钱去捐官,才得到了一个内阁中书的职务。这样的经历无疑让人感到遗憾,尽管他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周福清的家族衰败始于1894年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清廷提前开恩科,也就是提前举行科举考试,以庆祝这一重要的节日。当时,浙江省的乡试主考官是周福清的同年进士殷如璋,他们两人算是有一些交情的。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为了让自家的子侄,尤其是周福清的儿子周伯宜(即鲁迅的父亲),能够成功考取功名,周福清不惜投入巨资,凑了一万两银元的银票,托家丁送给主考官殷如璋作为贿赂。然而,这个家丁却不堪重任,当着副主考官周锡恩的面直接把厚厚的信封交给了殷如璋,并要求收条以便回去交差,以免被指责私吞。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殷如璋只能坚决拒绝,并将送信的家丁送入苏州府接受调查。这个案子很快传到了北京,光绪帝大怒,下令彻查。案发后,周福清逃亡到上海租界,而他的儿子周伯宜则因为承担了罪名而被捕。最终,周福清不得不投案自首,被判处死缓。为了救出周福清,周家人只能变卖家产,上下求援。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经过长达8年的监禁,周福清终于在1901年获释回家,但周家却因此走向了衰落。正如鲁迅所言:“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周福清的自作聪明毁了儿子一生的前途,然而,周家后来的后人并未被剥夺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1898年12月18日,17岁的鲁迅与弟弟周作人以及堂叔周伯文、周仲翔一起参加了会稽县的考试。尽管在500多名考生中,他排名第137名,但他并未继续参加府试,而是选择了去南京的矿务学堂改读新式学校。1904年,周福清在抑郁中离世,享年66岁。随后的1905年,清廷废除了科举制度。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鲁迅家族的历史,既有辉煌的光芒,也有转折的坎坷。周福清的不幸经历成为了鲁迅一生的阴影,而科举制度的废除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然而,这段历史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家族的兴衰并非只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社会变迁的缩影。历史的转折点总是以个人的命运为背景,透露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回顾鲁迅家族的沉浮史,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历史的变迁,家族的兴衰与社会制度的更迭紧密相连。家族的辉煌并非永恒,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和适应。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找适合发展的道路。

鲁迅有一段不光彩家史,他自己讳莫如深,官方档案却记得明明白白

鲁迅的家族经历了辉煌与转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珍惜家族的传统与文化,同时也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变革。只有在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保持活力和竞争力。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何在家族的历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又应该如何面对社会的变革和挑战?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与我们一同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