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里的处世之道

 大道至简64382 2023-11-07 发布于江苏

图片《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中国第一部最权威、最重要的编年体史书。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图片

《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史学双璧”,是不朽的史学名著。

如果说《史记》是一部“中国群星闪耀时”,写尽了高光时刻与历史传奇,那么,《资治通鉴》则是一部务实冷静的“谋略之书”。

《资治通鉴》既讲述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同时又分析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管理政策得失,经验总结,以及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它是“皇帝教科书”,更是古人智慧的宝藏。

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读《资治通鉴》,是读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也是读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历史滚滚向前,古籍留给我们的,更多是关于生活的教义。

如果你此刻正处生活的岔道口,相信这些经典名句也能帮你越过迷茫的荒原,打开你的历史视野,看到更多可能。

曾国藩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金庸说:“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

两代帝师张居正,曾亲自注评《资治通鉴》,为万历皇帝讲解……

《资治通鉴》中到底藏有怎样的密码,让历代管理者如此着迷、奉若枕边之宝?

精华录

图片
01.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译文】
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启示】
巨鹿之战中,项羽将渡船沉于水中,捣毁做饭用的锅灶,每个士兵仅带三日口粮,誓死与秦军血战到底,最终大败秦军,这就是“破釜沉舟”故事的由来。

项羽一心追求成功的勇气无人能及,他能力虽超群,但缺点也很致命。

刚愎自用,迷信武力,嫉贤妒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身边矛盾重重,没人能帮助他,最终导致失败。

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观察和见识。

因此,学会聆听,你就相当于在借别人的眼睛观察世界,也包括审视自我,于是才能周全、有高度和格局。
图片
02.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译文】
不辨别事情的是非对错只是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

不思量道理在哪边而一味地奉承讨好,没有比这更让人讨厌的了。

【启示】
人人都爱听夸奖自己的话。

正常来说,一个人被批评时,心里是不痛快的。

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感觉自己做得完全正确,二是怕面子过不去。

《荀子·修身》有言:“非我而当者,吾师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一个人的格局大小,也体现在面对批评时的态度上。

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格局越大的人,在听到批评时越是能够虚心接受,越是可以“闻过则喜”。

只有真心对你好的人,才会批评你。

如果有人还愿意冒着吃力不讨好,还被你嫌弃的风险,来敢于指出你缺点,敢于批评你的人,一定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图片
3.吏洁于上,俗移于下。

释义:

在上位的官吏廉洁,民间的风俗也会随之改变。

启示:

上行下效,上梁正则下梁不歪。

曹操任命崔琰为丞相西曹掾、毛玠为丞相东曹掾,为朝廷选拔人才。

他们尽忠职守,让一批品德端正,年轻有为的人进入官场。

于是民间风气好转,官员也开始以清正廉洁为荣,社会气象为之一新。

图片

4.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释义:

以权势压人,别人不服你,只会唾弃你。

【启示】

要想让别人心服口服,那就要拿出真本事,蔑视和欺压别人,只能让别人瞧不起你。

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地位财富不能让一个人变得高贵,但是谦卑守礼,尊重他人,却能让一个人备受敬仰。

 
图片
05.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译文】

送来的礼物很多,说的话又非常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启示

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真心希望你好。一些违背人之常情的好,往往是别有所图。

别人对我们好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因此得意忘形,这时危险就在其中孕育了。

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往往对你并不是真的好,只是你身上有他所需要的利益。

一旦你的利益落到了他的手里,可能便会翻脸不认人了。

孔子讲:“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意思是,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这就是小人,嘴巴甜,心里坏。
图片
6.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释义:

做大事的人,一般都有非同一般的眼光,他们认准了马上就去做。与别人商量,反而容易出事。

【启示】

猛虎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喜欢独处的人,有更多时间独立思考,不会被流言左右,也更容易掌握大势,做出一番事业。

图片

7.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释义:

治理国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靠小恩小惠。

【启示】

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时候,执法必严,鼓励农桑,选拔贤能,国家欣欣向荣。

后来大将军费祎执掌蜀汉朝政,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经常无原则的赦免囚犯。

无原则的大赦只能鼓励奸恶之徒,于是蜀汉社会风气开始败坏。

想要做大事,不能依靠小恩小惠去欺骗别人,而是要心胸开阔,真正做到惠及大家,才能有所成效。

 
图片
08.腹心未平,难以图远。

【译文】
心腹的祸患没有平定,就难以谋求远大的计划。

【启示】
建安二十二年,陆逊向孙权建议说:“现在山寇依仗深山老林经常出来作乱,要想平定天下,必须先消除这些隐患。”

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正赶上丹阳土匪发动叛乱,还煽动山越人一起闹事,孙权便派他前往镇压。

陆逊迅猛出击,很快把叛乱平定下去,并在丹阳、新都、会稽三郡选精兵数万人,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武装队伍,凡是他所到过的地方,全都太平无事。

所谓“攘其外必先安其内”,解决矛盾的时候,必然是先除“内忧”,再除“外患”,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小家庭,都是如此。

若是家中没有应有的和气,处理起外务来也肯定是分身乏术,无从下手。

一家人如果勾心斗角,争吵不停,搞得整个家乌烟瘴气,这个家便离衰落不远了。
图片
9.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释义:

别人经常说你的过错,那么你犯错就会越来越少,福气就会降临。

如果听到的都是别人对你的称赞,那么你的灾祸就会降临。

【启示】

古人说:闻过则喜。

忠言逆耳利于行,多听忠告,不被溢美之辞冲昏了头脑,一个人才能有福气。

图片

10.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释义:

抓住时机,立即行动,不要等到最后。

【启示】

西汉王莽当政,多改汉制,尚书陈咸眼见汉家政权大势已去,他感慨地说了这两句话,然后称病退休。

《周易》里讲:君子待时而动。

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动之中,无论进退,都要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否则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图片

11.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释义:

勇略使国君受到威压,自己的处境就危险;功绩超过天下所有的人,他就无可奖赏了。

【启示】

韩信功高震主,手下对他说了上面的话,韩信不听,最终被刘邦迫害。

世界上的人与事没有长盛不衰的,兴盛是衰败的前兆,谦恭自抑,急流勇退,才是英雄本色。

 
图片
12.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译文】

倚仗自己身份的高贵蔑视人,人家永远也不会服气;靠着自己的权势欺压人,人家永远也不会心平。

【启示】

这是宋文帝刘义隆,教导其弟宰相刘义恭的话。

蔑视、欺压,是对人精神人格的一种侮辱,这是任何一个稍有自尊心、稍有骨气的人所难以接受的。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家长如此,领导亦如此。

自己做得不好,却一味强压要求别人做好,结果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被人厌恶和耻笑。

曾国藩讲:“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别管位置再高,总有下台的一天。

在台上时耍的威风,只会吹凉走后的一杯“凉茶”。

图片

13.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译文】

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启示】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显然,在孔子看来,犯错是难免的,知错难得,重要的是能够切切实实地改过、补过。

现在很多人都爱讲一句话:“知道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是道理错了吗?当然不是!

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就是不愿意去改正;明明嘴上喊着要干一番事业,但是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了……这是很多人的通病,也是平庸与优秀的分水岭。

王阳明曾指出:“悔者,善之端也,诚之复也。”

有悔过之心,更要有改过之行,如此方为天下之大勇。
 
图片

14.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译文】

做事要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

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
 
【启示

这句话其实表达了两层含义。

一是做事时的站位,二是做事的路径方向。

唐太宗在《帝范》中有言:“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你标准高,达成的目标才可能高;你要求严,得到的结果才可能好。

虽然不是什么样的标准就一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但却一定是正相关。

如果不断放低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得到的结果就只能是越来越差。

所以,做事的站位一定要高,难点被攻克了,简单的地方自然不在话下。

西方有个“木桶效应”,说的是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木板里最短的那一个。

人要有忧患意识,如果个人或者单位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都应该考虑尽快把它做长补齐,否则它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

很多时候,往往就是一件事而毁了所有的努力。

图片
 
15.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译文】

勇略使国君受到威压,自己的处境就危险;功绩超过天下所有的人,他就无可奖赏了。

【启示】

汉高帝四年,韩信灭齐,又杀楚大将龙且,项羽震恐。

刘邦派使者催促韩信进兵攻项羽,项羽派使者以三分天下为诱饵说服韩信与楚联合。

韩信谋士劝韩信背汉与楚合作,说了上面的话。

韩信不忍背汉,自以为功多,刘邦不会夺取齐地,拒绝了谋士的建议。

后来韩信遭迫害,果然应验了谋士之言。

人生的智慧不过六个字:懂分寸,知进退。

《左传》中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其实,知所进退,何止是“军之善政”,在官场、商场、职场、情场……在几乎一切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知所进退。

很多事情的成与败,都在于能否把握住进退之间的“度”。

该进时犹豫,便会失了机遇;该退时贪恋,定会惹来麻烦,甚至灾难。

激流勇进是勇气,急流勇退是智慧。

在适合的瞬间选择放下,不贪恋、不放纵,放下沉重的名利,反而得到快意的人生。
图片
16.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释义:

 

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启示】

 

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只是一片转瞬即逝的浮云,而内心却会忍受长久的煎熬。

图片

17.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释义:

 

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启示】

孔子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知易行难,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行动。

图片

18.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释义:

 

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启示】

德行不正,才能越大,危害越大。

所以古人先看德,再看才。一个人才华横溢,但是心术不正,那么他一定不能被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