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格过于软弱、讨好型人格,建议疯狂做这几件事,让你逆风翻盘!

 长沙7喜 2023-11-08 发布于湖南

当与他人相处时,总是不自觉地担忧自己的表现,生怕失言得罪对方。常常在人际关系中掩饰内心的不快,默默地为了和谐付出,即使内心百般不情愿,也从不敢表露。竞争氛围一触及,即便是微小的分歧,首要念头总是退让,因为担心对方不悦、艳羡自己。频繁地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以期赢得对方的喜悦。这些内心戏剧频繁干扰,使得个人的情感和时间经常受制于他人,但真实的愿望却鲜少有机会表达出来。在久而久之,这种处理方式导致自身越发谨慎,害怕得罪人,生活越发艰辛,甚至心生彻底远离人际关系、独处的想法。

相反,那些在人际关系中坚持真实自我,敢于拒绝的人,内心的冲突较少,自由度也更高。那么,要如何改变这种心态,告别“讨好型”人格?首先,要修正你的人生剧本。“讨好者”行为最早源于与父母的相处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方式不自觉地渗透到了与其他人的关系中。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讨好者”实际上在玩一场道德游戏。在任何关系中,都存在权力博弈,即权力游戏,即谁说了算,谁在话语权上占据优势。讨好型人格往往处于权力弱势地位,因为人们都自恋,而权力较弱的人常感受到压力,于是开始一种道德游戏,希望通过不懈奉献和牺牲来获取道德资本,从而在关系中占据更高的地位。例如,一个讨好型人可能会产生这种情绪:我付出这么多,为什么还不感激我?我已经做出如此多的牺牲,为什么对方还在索取?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加入这场道德游戏,许多人可能会接受你的付出而不断索取。因此,如果你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讨好者”的角色,就必须醒悟,主动调整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不再试图通过讨好来掌控他们的思维,不要一直保持低位,被别人不断索取。

其次,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也是至关重要的。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真正的自由是能够坦然面对他人的不喜欢。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实质的缺点,却常常迎合外界,试图满足他人的期望,以获得“好人”的称号。然而,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也不能控制每个人的想法。如果总是困扰于他人的看法,你的生活将变得越来越受限。因此,真正的自由意味着有勇气接受被他人讨厌,不再寻求别人的认可,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经验,建立坚固的自尊。

第三,不要成为那个筋疲力尽的“好人”。许多“讨好者”常常过于担忧和介入他人的问题,包括朋友和家人的事务,担心如果不介入,对方的人生会受到损害。但是,你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无法承担一切责任。认识到问题存在的事实后,可以选择让问题发生,因为只有在问题出现时,对方才能成长。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课题,只能专注于解决自身的问题。如果你过分干预他人的生活,承担他们的责任,实际上是在阻碍他们的成长。因此,如果你真的关心他们,就不要再成为那个筋疲力尽的“好人”,而要学会放手,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成长。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你的心态会发生改变,你将更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课题,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顺畅、更幸福。

总之,不要委曲求全,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不要用讨好他人的行为来控制自己的生活,而应该坚定做真实的自己,用自身的优势与这个世界碰撞,坚守自己的话语权。正如诗人卢米所说:“你生而有益,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所以不要将自己的善良过于虚弱,要让善良带有锐气,以便在人际关系中维护尊严、坚守底线,捍卫自己的权益。

要牢记三个关键点来帮助你改变“讨好型”人格:

  1. 自我觉醒:首先,要认识到你的行为源于内在的情感和与父母的相处模式。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场道德游戏中,试图通过讨好来获取权力,然后主动调整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摆脱低位的局面。

  2. 勇敢面对不喜欢:学会勇敢面对他人的不喜欢和批评。不要过分担心他人的看法,而是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经验,坚定自尊。

  3. 放手,让他人成长:不要过于干涉他人的生活和问题,而是允许问题发生,让他们自己解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课题,只能自己解决。这样,你将更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顺畅和幸福。

最终,要牢记,做真实的自己,不要让自己被他人的期望和要求所控制。通过坚定的内心,你可以拥有更自由、更充实的人际关系和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