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肺炎支原体 痊愈后还会再感染吗?如何预防?

 医粒种子 2023-11-08 发布于北京

如何应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痊愈后还会再感染吗?如何预防?本文综合媒体报道以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为您答疑解惑,供参考一二。

主要症状有哪些?


▲▲▲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性病原体,结构处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相对于细菌它没有细胞壁,其结构比病毒复杂,在进化程度上更高。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牛宏涛表示,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后引起发病,潜伏期大概1~3周,北方的秋冬季节高发。

肺炎支原体本身就是感冒病原体的一种,在症状轻的时候,和感冒基本上是一样的,包括发热、咳嗽(干咳或排痰)、咽痛、鼻炎,偶尔还有头痛。

不过,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会出现高热,或者持续较久的发热症状,同时,咳嗽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有些患者可能会持续咳嗽两周以上,有时候会因为咳嗽影响睡眠。感冒通常在1个星期之内就能够好转,而肺炎支原体可能会进展为肺炎,引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可引起任何年龄段人群感染


▲▲▲

据报道,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肺炎支原体,但以下人群更容易感染:

1、儿童和青少年: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2、年长者: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可能会下降;

3、免疫系统受损人群:如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接受器官移植等情况下的人;

4、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心脏病、肺病、糖尿病等;

5、长期接触感染者。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 如何应对?


▲▲▲

在用药方面,北京疾控表示,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和头孢等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目前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

牛宏涛则表示,总体上,如果感染初期症状轻,一部分患者就能自愈。如果仅仅是咳嗽,无发热,可以对症服用止咳药。如发热,建议发热门诊就诊,由医师指导治疗方案。如果治疗用药可覆盖感染病原体,大多数3天内症状会改善。但是,如果3天后症状加重,有可能是继发肺炎或合并其他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蒋荣猛表示,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支原体,不能自己随意吃药,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对肺炎支原体有效的药物中,四环素类,8岁以下儿童是不建议使用的;喹诺酮类,18岁以下是不建议使用的。如果怀疑对大环内酯类耐药,需要权衡利弊,知情同意后才能使用。

此外,有一些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孩子出现了耐药的情况,对此有的家长表示担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徐保平表示,部分孩子感染的是耐药株,而不是在治疗过程中才出现耐药,即便感染了耐药株也不用特别恐慌,因为既往一项研究曾考察耐药的支原体肺炎和不耐药的支原体肺炎到底有没有区别?研究结果显示,耐药支原体肺炎的发热时间、病程稍微比不耐药的要长一些,大家不用特别紧张。

据专家介绍,耐药与不耐药的差别主要在于耐药者的退热时间延后、病程较长,但重症的比例差别不明显。有家长在孩子出现耐药的情况后,自行给孩子更换药物,这样的做法是有风险的。

根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用法:轻症可予10mg/(kg.d),qd,口服或静点,疗程3d,必要时可延长至5d;轻症也可第一日10mg/(kg.d),qd,之后5mg/(kg.d),连用4天。重症推荐阿奇霉素静点,10mg/(kg.d),qd,连用7d左右,间隔3~4d后开始第2个疗程,总疗程依据病情而定,多为2~3个疗程,由静脉转换为口服给药的时机为患儿病情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体温正常时。对婴幼儿,阿奇霉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制剂要慎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后72h,根据体温情况等初步评价药物疗效。

痊愈后还会再次感染吗?


▲▲▲

蒋荣猛表示,因为目前没有支原体的疫苗,人群对肺炎支原体都是普遍易感的。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就是说,我们的免疫保护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下一次可能又被感染。

如何预防?


▲▲▲

1、注意手卫生。

2、注意室内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大概30分钟。

3、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

4、外出尽量佩戴口罩。

5、加强营养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肉等摄入,均衡饮食,提高免疫力。

6、天气变化时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忽冷忽热,保证夜间睡眠质量以及睡眠时间。

此外,专家提示,在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长期滞留,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等风险。对于已经明确诊疗方案的轻症患儿,建议居家治疗,或转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另外也可利用互联网咨询复诊、网上预约诊疗等方式,尽量避免在医疗机构聚集。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