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筋骨病

 玄德玄同 2023-11-08 发布于上海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永远健康,出现疾病能正确的认识,及时的治疗,扭转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避免影响生活工作,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医生和患者共同期待的结局。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慢性劳损的增加,慢性筋骨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

慢性筋骨病是由人体自然退变,并因各种因素加速退变造成脊柱、骨与关节、骨骼肌等部位筋骨动静力平衡失调,出现全身和局部的疼痛、肿胀、麻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的综合征,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等,属于中医“骨痹”“痿证”范畴。

头下筋膜

什么是筋?

“筋”的含义相当广。它概括了除骨以外的皮、肉、筋(筋膜、筋络、筋腱)、脉等组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肌肉、筋膜、韧带、肌腱、关节囊、软骨、神经、血管的统称,同时包括了《灵枢·经脉》所言的十二经筋。筋具有连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骨性坚刚,为人身的支架。《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什么是筋骨病?

筋骨是撑起我们整个身体的框架。有了筋骨的支撑,我们的身体才能保持目前的形态。有了筋骨的力量,我们才能完成各种动作。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的筋骨会出现问题:

1)如果我们的身体,长时间保持在某一个特定的姿势,比如久坐两三个小时打牌,或者歪在沙发上,一个晚上看电视,筋骨要承担较大的压力,可能会出现肌筋膜损伤。

2)有些动作,经常需要用到爆发力,我们在搬起箱子那一刹那,要用到腰背的爆发力;打网球的时候,要用到整个手臂,尤其是胳膊肘的爆发力。这种短时间内的爆发力,可造成筋肉损伤。

3)有些不小心动作,把腰闪了,落枕,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都藏着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例如腰局部的气血筋肉比较虚弱,以至于这里稳定性出了问题,然后一个小小的动作,就把腰闪了。落枕的背后,通常都有长期存在的颈椎问题。只是在一次小事件之后,表现出来了。

筋膜损伤有哪些危害?

骨不仅可支持形体,保卫内脏,是人体之支架,为筋起止之所;还内藏精髓,与肾气有密切关系。骨居筋内,筋位骨外。筋为机体活动的动力、联络之纽带;骨为全身之支架。筋络骨,骨连筋。筋病影响肢体活动,骨病则引起负重及支架功能障碍。伤筋可影响到骨,伤骨必伴有不同程度的伤筋。

长期持久的肢体疼痛麻木,导致四肢活动障碍、致残;且骨质疏松容易并发骨折,严重者可导致老人死亡。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引起或加重其他系统的病变。

怎样防治?

气虚血瘀,本虚标实”是筋骨退变的重要病理基础,“调和气血,补肝益肾”为其防治关键。《伤寒论·平脉法》曰:“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指出营卫失和与“痹”之间关系密切。疼痛是慢性筋骨病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症状,风寒湿邪外侵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外因。

痹证的发生是内因与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外邪侵袭、六淫外感是外在的致病因素,而正气虚弱、营卫气血失调和脏腑功能紊乱是痹证形成的内在基础。饮食不节及情志失和致脏腑功能失调,使痰瘀内生,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导致筋骨肌肉疼痛。

1)调和营卫:营卫不和区分为营卫不足与营卫不调。

人体内的气血只有运行畅通、周流不息,才能营养经络、温煦四肢及皮肉筋骨。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导致局部气血功能失调,运行不畅,不能循运行,瘀血凝滞,瘀积日久不散,凝聚于关节,局部骨骼筋肉失于濡养,发生疼痛、变形、功能障碍。

(1)营卫不足:患者临床上常见周身酸痛、麻木、易汗出、手足不温等症状。用当归四逆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原用于治疗血痹病,对病久麻木严重、汗出较多者,黄芪用 30~50g,加乌梢蛇、蜈蚣等虫类药祛风通络止痛。

(2)营卫不调:常见颈肩、腰背、上肢窜痛、僵硬、头部沉重或痛、恶风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状如太阳病,用桂枝汤加减,出现颈肩痛为主,兼恶风、无汗者,用葛根汤;汗出者用桂枝加葛根汤。许多患者由于病情重、病程长造成情绪焦虑,少阳枢机不利,肝气郁结,尤其是女性颈肩腰腿痛患者,常伴有胸闷、喜太息、咽喉有异物感等症,用柴胡桂枝汤出入疏肝解郁、调和太阳少阳以除痹止痛。

2)散寒除湿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临床上寒、湿邪常兼风邪致病。祛风散寒除湿最常用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常用于治疗感风寒湿较重、疼痛明显者。具体应用时,附子与蜜甘草等量同时先煎,重用白术 30g。

出现舌尖赤、有内热者,加重知母用量至 15~20g。痛剧者,予乌头汤加减,常佐生薏苡仁、秦艽、防己、木瓜、牛膝、绵萆薢等增强祛风除湿之效。顽痛日久者,酌情予全蝎、蜈蚣、乌梢蛇、酒地龙、土鳖虫等虫兽类药以取其搜剔逐风之功。对于以湿重为主者,用五苓散加减,慢性筋骨病症见关节浮肿、重滞、小便不利、舌润、苔白腻者可予之。表证明显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拘挛、恶寒无汗者,予麻杏苡甘汤加减,使风湿之邪从汗而解。“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若慢性筋骨病患者症见身体沉重、易出汗、恶风、脉浮等症,予防己黄芪汤出入,固表利湿,引湿邪从小便而出。

3)化痰通瘀:“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则津液为之不清,或变痰饮,或成瘀血,闭塞隧道。”痰又可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慢性筋骨病患者常为无形之痰致病,即并无咳痰等兼症。

治疗痰瘀以通为用,化痰逐瘀。慢性筋骨病患者见患处疼痛不移,局部肿块、结节难消,舌黯、苔白腻,脉弦细涩,常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常加二陈汤行气化痰,加川芎、郁金、青皮、佛手等助行气活血。若见局部刺痛明显,舌紫黯甚或舌边瘀斑,可予三棱、莪术、土鳖虫、水蛭等破血逐瘀。若兼见局部痛剧、下腹部胀满、便秘甚或数日不解、潮热、舌苔黄腻、脉实者,乃痰瘀结于阳明之腑,可予桃核承其气汤加减,或径以承气汤类方先予泻实通腑,给邪以出路,腑气通畅,气血乃行,疼痛缓减。

4)补虚止痛

五脏有化生气血和贮藏精气的功能,且与气血津液、五体都有密切关系。五脏失和,则皮肉筋骨失却濡养,出现一系列证候,而肝脾肾和慢性筋骨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病久加重其虚,“虚”贯穿始终,治疗时视其气血、肝肾之虚而补之。气虚者行津无力,局部疼痛、喜按喜揉外,常兼见乏力、气短、小便不利、汗出不畅等症。服桂枝汤,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血虚者不能濡养躯体四肢,不荣则痛,肝藏血,故补血当以养肝为主。

肝藏血主筋,肝血充盈,筋得所养;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依赖肾脏精气的濡养。肝藏血,主筋束骨而利机关也,肝血足则筋脉劲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至中年以后,肝肾亏虚,肾虚不能主骨,骨髓失其充养,则脆弱或异常增生;肝虚无以养筋,筋脉濡养不足,筋纵弛缓,或筋挛拘急,稍有劳累或外伤,便致气血壅滞,疼痛大作;筋肉不坚,荣养乏源,既无力保护骨骼、充养骨髓,又不能约束诸骨,稍有不慎,便磨损严重,导致关节过早过快出现退变。故在治疗慢性筋骨病过程中务必注重补肾,常合用左归丸、右归丸等补肾中药;使用养血柔肝、舒筋通络之品,如白芍、川牛膝、鸡血藤、伸筋草、当归尾等。

伤筋动骨一百天”,指的是人体受到伤害,引起骨折,伤及筋络,经过一段漫长的治疗休养方可痊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