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饔飨飧食”怎么读,是什么意思,一天三顿饭,少吃哪顿最伤身?

 hjh2004 2023-11-08 发布于福建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饔飨飧食”,但你知道它怎么读吗?它是什么意思呢?
它和我们现在的一天三顿饭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Image

首先,我们来看看“饔飨飧食”的读音和含义。这四个字的读音分别是yōng xiǎng sūn shí,意思是古代指一日之餐。
其中,“饔”是早饭,“飨”是请人用餐,“飧”或“食”是晚饭。这个词语反映了古代人的饮食习惯和礼仪。
我们现在的一天三顿饭,看似理所当然,其实是古人餐饮的演变结果。
从秦汉以前到汉代以后,古人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一次在早晨,一次在傍晚。
这是因为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人们要节俭用粮。
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乎人的身份地位而定。
比如说,兵士每天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从一升到五升不等。
古人还讲究“食不时不食”,意思是在不该进餐的时候吃饭是越礼之举。

Image

在汉代以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粮食也变得充足了。
于是,两餐逐渐变为三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
早饭,在汉代叫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到了唐代,寒具开始有点心之称。
直到现在,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在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晚饭,在古人称之为“夕炙”或“夕燕”,指傍晚时分用火烧烤肉类的食物。
Image
那么,我们现在的一天三顿饭和古代人的“饔飨飧食”有什么不同呢?
显然,我们现在的三餐比古代人的更加丰富多样,不仅有粮、菜、肉、蛋、奶等各种营养素,还有各种美味佳肴和小吃零食。
我们现在的三餐也比古代人的更加灵活自由,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随时随地享用。
但是,我们现在的三餐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有些人因为工作忙碌或者减肥健身而忽视了某一顿或者某几顿的重要性,导致营养不均衡或者摄入过多。

Image

那么,少吃哪顿最伤身呢?
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每天三餐都吃很重要,少吃哪顿饭都会增加死亡风险。
这项研究涉及了2.4万人,跟踪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与每天三餐相比,每天只吃一餐会增加30%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3%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每天吃两餐会增加7%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0%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那么,一日三餐中,跳过哪一餐更“致命”呢?
研究结果显示,不吃早餐会增加11%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0%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不吃午餐会增加12%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5%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不吃晚餐会增加16%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9%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Image

可见,每一顿都很重要,都不能少吃或者不吃。
早饭是一天的开始,可以补充一夜的能量消耗,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预防低血糖和胃病。
午饭是一天的中间,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防止饥饿和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
晚饭是一天的结束,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促进睡眠质量,预防失眠和肥胖。
因此,我们应该保证每一顿都吃得合理适度,不要过饱或者过饿,不要挑食或者偏食,不要暴饮暴食或者节食。

Image

总之,“饔飨飧食”是一个反映古代人饮食习惯和礼仪的词语,它和我们现在的一天三顿饭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古人的节俭和规律,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饮食计划,让每一顿都成为健康美味的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