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临床经验1000条,让你快速成为国医大师(3)

 谢绍润 2023-11-09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传统文化阁,经典传承
分享国学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图片
可点击下列链接:
图片
肿瘤癌症秘方偏方与验方(子雨禾秘藏)( 一 )
肿瘤癌症秘方偏方与验方(子雨禾秘藏)( 二 )
肿瘤癌症秘方偏方与验方(子雨禾秘藏)( 三 )
中医痿证(重症肌无力症)辩证论治、配方及临床案例记录(一)
中医痿证(重症肌无力症)辩证论治、配方及临床案例记录(二)
疑难杂症名老中医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13)糖尿病专辑
中医治疗乙肝病毒药方
图片
中医临经验1000条,你快速成为国医大师(3)
图片

201、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
202、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
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
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203、治火切不可久任寒凉之品,重伤脾胃,便不可救。
益阴宜远苦寒,益阳宜防增气,祛风勿过燥散,消暑毋轻下通。
204、用药经验
(1)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
(2)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3)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4)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5)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6)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7)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8)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9)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10)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205、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206、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207、以寒药治胃,用石膏、竹茹、麦冬为主;以寒药治脾,用天花粉、白芍为主。
以温热药治胃,用吴茱萸、生姜、党参、大枣为主;以温热药治脾,用党参、白术、干姜、炙草为主。
以补药治胃,用半夏、党参、白蜜,或用麦冬、半夏、炙甘草、粳米、大枣为主;以补药治脾,用补中益气汤或建中汤为主。
以泻剂治胃,用大黄、元明粉、甘草为主;以泻剂治脾,用理中汤去术加大黄温脾汤为主。
208、水蛭
(1)水蛭为治瘀血而不伤正气之药。
(2)口服水蛭面比煎服疗效显著。
(3)水蛭面配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药治疗风湿性结节性红斑不易复发。余常以水蛭1:3三七共为细末,入胶囊,每日三次,每次六丸,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
209、用桂枝加附汤合玉屏风同送服硫黄2g(分两次服用),治疗畏寒久不愈者而获奇效,曰硫黄之功矣。
其制法:把硫黄放在豆腐中于水中煮至豆腐变绿即可!余用硫黄半夏各等份为末,生姜汁调为丸,每日三次,每次3g,治疗寒喘甚效。
210、盗汗诸方用之不效时,投之仙鹤草30g,大枣20枚煎服而愈。
211、半夏取效关键在量,燥湿化痰6~10g,降逆止呕15~20g,镇静安神30~60g,顽痰宿疾(癌性痛疼)应大胆重用生半夏(久煎去毒性)。
212、缠腰火丹痛非常,全蝎止痛建奇功。
余遇一刘姓老者,患蛇胆疮(带状疱疹)愈近三年,患处虽平依然时而痛疼,余用朱老方全蝎早中晚为末,陈醋送服,周余病若失。

213、奔豚气
奔豚一证气上冲,肉桂换桂枝效更佳。
一妇得奔豚气上冲,用桂枝汤加桂枝效罔,改用桂枝汤加肉桂一剂知,二剂已,三剂而愈。
奔豚气,这个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其主要症状就是有一股气从下腹部往上冲,直到心胸咽喉部,并且伴有腹胀腹痛,胸闷气急,心慌心悸,烦躁不安等现象,稍作休息,可自行缓解,会反复出现。
一般奔豚气在西医方面检查,多无明显异常;中医多认为属阴证,体内阴寒寒水过甚,上逆心胸部,导致出现的症状。
中医的治疗,多使用伤寒论里面的桂枝加桂汤治疗,这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大桂枝的分量,也有医家使用肉桂;基于奔豚气的病机和肉桂的药性,我认为加肉桂更为合适。
最近治疗一例类似奔豚气的80岁男性老人,每天都会发作下腹坠胀,逐渐气往上冲,然后觉得心胸胀闷,烦躁不安,不得入眠,西医检查无异常,身体无其他明显异常,患者多处求医,用药未见效果,来我处就诊,查面色白,舌淡胖,属阳虚寒凝水湿征象。
予处方: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三片,大枣24克,肉桂9克(焗服)
服药三剂后症状好转,发作病情程度较前减轻;嘱原方续服。
214、制乳没各等份为细末,装胶囊每次5个(约1.5g),日2~3次口服,可治疗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脘痛疼,续又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亦获佳效。
215、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愚每遇中风后遗症,腰颈椎病等久不获效时,入之20g,效即显,足显其通利经络血脉之功速矣。
216、'石菖蒲功擅治痰'。中风不语,多为痰壅之祸。
余于临证时常在辨证方剂外,以鲜竹沥30g兑温开水冲服石菖蒲末6g,一日两次,可速解不语之症。
217、黄芪地龙相配治慢性肾炎尤佳。
曾治一李女,因慢性肾炎住院治疗月余,然下肢水肿经久不退。其子问诊于余,求中医药配合治疗,其乃气阳两虚,湿瘀互结之症:
黄芪30g,地龙20g,丹参30g,桂枝10g,淡附片10g,茯苓20g,薏米45g。
煎水,日一剂分三次温服,三日顽肿逐渐消除,续服三剂收功。嘱归脾丸桂附地黄丸以善后。
218、手心为劳宫穴,汗为心之液,心包经有热,小肠不通。牡蛎灯芯草,专治心经发热,汗水上冒。
219、放化疗之后,出现发热、口臭、恶心呕吐等胃热上逆现象,都可以用芦根。
220、寒湿腰痛,肾水寒,脾土湿,温化寒水,健运土湿,附子+白术,
221、心阳心气不足,银杏叶、红景天。
222、猪甲居下,通导大便,引浊气下行。
223、我治100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说有笑了,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这个东西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子加等量制马钱子粉,看看会不会对这个病起到一定的效果。
224、瞿麦扁蓄,此两味药乃出自《施今墨对药》,加白茅根车前草双花藤(鲜药为佳),煎水当茶饮,用治热淋(急性尿道炎),往往效佳。
225、鸡血藤
本草论伤寒论之通草是木通还是白通草,争论已久,似乎意义不大,取通利血脉功效如鸡血藤之类药物也很好。余治疗血络痹证,多用鸡血藤50g,其功甚著,且攻补一味,弊害甚微。
226、白芥子利气豁痰、收剔内外。
中风后遗症之肢体瘫痪久不效时,有痰瘀经络者多加入白芥子20g、桂枝10、川膝30g予原方中,效果立现,甚于诸虫等类药物。

227、鸦胆子
(1)外痔,大如鸽蛋,自服鸦胆子30粒/次(装胶囊),日三次,三日而全消。(体虚之人勿用此大量)。
(2)余常以此取仁捣敷疣,至多一次而愈,(或取仁捣碎入酒精泡取鸦胆子油外涂更佳)。
228、三叉神经痛
白附子、白芍、全蝎、蜈蚣、僵蚕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两次,治疗三叉神经痛甚效。余用此方疗一施姓患者,三叉神经痛疼,面部抽挈,其患近两年用尽法而效罔,更用此法,另配马前子片敷帖患处而获愈。
229、椒目劫药以祛喘,诸喘不止皆可疗。
椒目可祛喘。一吕姓翁,忽得喘证,输液三天氨茶碱等,好转,然时而小发作,余嘱之纱布包一点椒目,随时准备含服。另为细末入胶囊口服,一日三次,每次3g。单一味药竟可立效。
230、台乌,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佳品,用金钱草90g、台乌30g,疗肾及膀胱结石所致之绞痛,依其意常加台乌、威灵仙于三金排石汤中,治疗泌尿结石症比单用排石汤效倍增,排石止绞痛之功大显。
231、黄芪桂枝五物汤
大凡以肌肤麻木为主的病症均可以此方为底方,随证加味即可。
颈项强加葛根,游走加防风、威灵仙,疼痛加玄胡、姜黄,血瘀加桃红,血虚加芍归,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湿重加薏米、苍术,寒甚加乌头,附子…余用于颈椎病两例,肩周炎一例均获佳效。
232、六神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不俗之功。
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在常规用药中加入六神丸10~15粒,莫不应药而效。另,六神丸配云南白药疗诸痛尤佳,内服外敷同用。
233、老年性便秘
肉苁蓉、当归治老年性便秘,加麻仁蜂蜜尤佳。老年性便秘多为虚,余常用肉苁蓉、玄参各10~20g分两份,上、下午各一份开水泡浸当茶饮。
234、鬼箭羽活血降糖。
临床时,每在糖尿病患者的辨证汤剂中,加入鬼箭羽30g,可明显减轻糖尿病的并发症且降糖之功亦显著。
一朱姓患者,常服西药降糖药而血糖17.6持续不降,口渴善饥,下肢麻木,舌苔腻黄,脉滑数,余以天花粉20g,黄连10g,川膝30g,鬼箭羽30g,苍术15g,黄柏10g,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七天,诸症渐消,后以鬼箭羽30g/日煎水当茶饮近月余,直至血糖降到6.3mol/L。
235、治咳喘,薏苡仁为先!余记得一杜姓老妇,因身有瘊子(疣),问我要单方,余便嘱其自购薏米2斤,早晚一两煮食喝汤,一斤食完,疣体萎脱不少而宿疾老咳喘却不经意痊癒。另一斤续食疣尽,而停药近半年,咳喘未见复作。
236、诸多安神药中,以夜交藤催眠作用最佳。
记得治一胡姓妇人,常夜眠不得,诸药用尽,停药而眠不得,余用夜交藤、珍珠母(碎)各30g煎水,每日分两次服用,三日而效,服至七日,每晚可安睡近六小时,停药近三月,睡眠尚可,近又复发,再按方服七日亦然获效。
237、化痰祛饮平眩晕,能否收效之关键在于重用泽泻,此乃取《金匮》泽泻汤治支饮冒眩之意,此冒眩指真性眩晕。
以30g右左泽泻配12g白术,再临证加生半夏、 南星或天麻、钩藤、 炙姜蚕等。
以前曾得此证,或以颈椎,或以脑缺血用治,均不见佳效,余仿此意唯用泽泻30g、 白术10g煎水服,一日见效,三日而愈。后用治两例治不愈之眩晕者,均用本方加葛根、川芎各30g ,送天麻粉2g/次,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俱获愈。

图片

238、痰淤阻络病中风,地龙治疗显神功。
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善用地龙组合配方治疗,每次用6~15g,其作用有八:
(1),化瘀,(2),通腑,(3),清热,(4),化痰,(5),熄风,(6),通络,(7),降压,(8),利尿。
真善用地龙者也!余每疗中风者,多将地龙 、三七、 水蛭 土元四物同用,多可建功。将四药等份为末,可用汤剂送服,每次6g,每日三次。
239、生地最善清热,且有凉血,化瘀血,生新血之功,与引血下行,导热下走之川牛膝,以降炎上之虚火,治口舌生疮效甚速。
一余姓患者,乃小学女教师也,口舌生疮,抗生素、清火解毒药不离口,然依然反复,其甚为苦恼。其夫与余友矣,求余方法,余以生地 川膝各30g煎水当茶喝,不觉周余,舌疮自愈。
240、苦丁茶医细菌痢,方简价廉疗效佳。
余曾遇一齐姓老妇,得痢,自服痢特灵、泻痢停而依然泻脓血便,腹痛。
巧其夫刚买苦丁茶一斤,便抓了一大把几乎装满杯子,用沸水浸泡,让其时时饮之,第二天,其夫来谓,小王真神,这痢竟无药而愈!孰不知此乃刚从书上学的东西立用而获效矣。苦丁茶浓泡时饮亦可,来老将苦丁茶加水使茶叶全泡住,用土沙罐在炭火上熬一二小时,过滤,连续煎三次,将汁混合浓缩至原茶叶倍量,成人每天3次,每次20mL,沖开水服,连续服至痊愈。
241、一味茯苓治秃发。
茯苓为细末,开水送服,每日三次,每次6g。
雷某,患鬼剃头(斑秃),遍服中西医药,或无效,或效而复发,求诊于余。余便将雲苓1kg轧为极细末,每次白开水沖服6g,每日三次。另用猴姜补骨脂侧柏叶酊涂患处,每日早晚一次,茯苓粉服完后来复查,发毛几乎似无损(外涂已停),至今约两年余,亦未见复发。
242、慢性盆腔炎
(1)、湿热之邪寝及盆腔,与气血相搏,日久可以导致湿热,瘀毒胶结,加之正气不足,不能抗邪,故而病情缠绵难愈。
红藤可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在急性发作时,我多按热毒治疗,与白头翁,败酱草,蒲公英,黄柏等同用。
(2)慢性盆腔炎不易治愈,视为顽毒,单纯清热解毒难以清除这种顽毒,故以此2药(皂角刺,蜂房)攻逐顽毒,其中皂角刺辛散温通,药性锐利,可直达病所,善于拔毒,消肿,排脓,蜂房咸平,善补阳,能攻毒外出,同时蜂房又善化湿邪,治疗带下频多。对正气不足尚需扶正,比如加黄芪补气,以托毒外出,等等。
(3)土鳖虫,湿热毒邪互结,可致血行不畅,形成瘀血,局部因感染导致结缔组织增生及粘连,属于瘀血范畴,针对瘀血,我最喜用土鳖虫以及乳没等,在经期,出现小腹痛,血中必有滞气,气中必有瘀血,故通因通用,以此药(剂量不可太大)借经期排出瘀血,恶血,如果病人月经过多,以三七代替,在非经期,运用活血药可以解除小腹痛,腰痛等瘀血体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使渗液,包块吸收,使增生,粘连消除,如果有必要,可以加蜈蚣攻散瘀毒,蜈蚣的运用已经多次提及,在这里不再细解,盆腔所在为肝经,故盆腔瘀血即为肝经瘀血,这正是蜈蚣的优势所在,它善攻窜,又善走肝络,原理和前列腺炎中提到的是差不多的。有时可以酌加化痰药,如白芥子等,白芥子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的吸收,有殊功,它又善化结节,对于此病有渗液或包块的不失为是个好办法。
(4)附子,桂枝,临床所见,脾肾阳虚,寒湿为患也不少,脾肾阳虚可以导致或加重寒湿之邪,寒湿之邪也易伤阳气,加重阳虚,它们经常互为因果,而导致病情难愈,故取此2药补脾肾之阳,化寒湿之邪,所谓湿非温不化,寒非热不除,此2药均为温热之品,即善补阳,又善祛寒湿,对于这种症型,我常选加苍术,茯苓,肉桂等以增强疗效。
(5)病有时多因情绪引发,肝失疏泄当然要用柴胡,再者盆腔走肝经,肝经有瘀滞,疏肝亦可散其瘀滞,最后,以它引药入肝经,再用牛膝引药下行,2个引经药联合在一起,最终就容易引药到盆腔处了。
此病临床极其常见,有很多人不能久用抗生素而不得不选择中医治疗,对于这样的慢性病来讲,中医其实是很有优势的,我治疗过的病人大多都是曾用西医治疗而屡治屡犯的,有的最终抗生素几乎无效了,而她们用中药治疗后,复发的基本上很少,我的病人里有一个复发的,是2年前服药的病人,这个复发的病人还很高兴,她说:以前不到1个月就得输液几天,越用效果越不好,用了中药7天后,连续2年没有复发,中医太好了。
243、双花伍甘草
疗疮疽多用此两药相伍,清热解毒消痈而不伤脾胃。
余临床亦喜用双花20g,伍生甘草10g为主治疗热毒疮疡斑疹等疾患。
某妇,下腿窝处得一毒疮,红肿疼痛,经某诊所输液抗生素三四天,而疮依然,故来余处求诊,余用上方加赤芍15g煎水服,一日一剂分三次服,渣煎水外洗患处,当晚疼肿大减,五日而愈,另剩两剂遭弃。

244、泽泻汤应用经验
(1)组成:泽泻15g,白术6g。
(2)用法用量: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3)功用:利水除饮,健脾制水。
(4)主治:饮停心下,头目眩晕,胸中痞满,咳逆水肿。
(5)方义:
方中泽泻甘淡,利水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出,为君药。白术甘苦,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助脾运化水湿,为臣药。两药相须为用,重在利水,兼健脾以制水,为治脾虚水饮内停之良方。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水饮上犯证而设。泽泻汤的临床运用有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是抓住主要方证与方证鉴别,泽泻汤的方证是: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溏稀,舌体肥大异常,苔水滑或白腻,脉弦沉。其主要方证是: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头晕与体位无关,舌淡胖,凡是符合上述方证者,用之皆效,且应当与苓桂术甘汤方证相鉴别。
二是依照原方比例使用,泽泻与白术的比例应为5∶2,且应用重剂,常按照经方绝对剂量,用泽泻50~70g,白术用20~28g,量少则无效。
三是依照类方加减以及经方叠用,依五苓类方加减,可在泽泻汤基础上加猪苓、茯苓、桂枝,取五苓散之意,可叠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枳术汤等方剂。
(6)案例:
病案一:
患者张某,女,48岁。初诊:头沉紧,发蒙3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因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检查发现: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右),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左A2),时测血压128 /86mmHg,出院后遗留头沉紧,头发蒙,头胀的症状,现为求中医治疗,就诊于我处。
症:头部有沉紧感,如物裹头,头发蒙,舌尖发麻,身体发紧,大便1次/d,偏稀,纳眠可。
查:体型偏胖,面色微红,脸部有黑棕色斑点。舌淡红,有液线,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眩晕病水饮上犯证。
治疗:方用泽泻汤:
泽泻55g,炒白术22g。7剂,1剂/d,水煎服,分3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患者诉服药第2天头发紧发蒙即痊愈,近1周基本无头部不适,觉全身舒适,且感觉汤药味道适口,微有甜味。随访1周,症状未见复发。
按语:
本案患者因脑血管病遗留头沉紧、发蒙的症状,因水邪蒙于头面,故见头沉紧如物裹,脸部黑棕色斑点为“水斑”,其舌淡苔薄白,为水邪内蕴,阻滞清阳所致,水从肠间排泄,故见大便溏稀。
此病虽为脑血管病引起,但患者没有头部刺痛、舌紫暗、舌下络脉曲张的血瘀证征象,根据症状体征考虑为水饮上犯之证。
根据其方证,辨为泽泻汤证,故使用泽泻汤治疗,以大剂量的泽泻利水渗湿,以炒白术健脾利水,患者服药2剂即痊愈,而且患者反馈该方口感不差,容易接受。
病案二:
患者宋某,男,54岁。初诊: 反复头晕5年,加重半个月。
现病史:患者 5年前腔隙性脑梗后遗留头晕、头昏沉,反复发作。近半个月来出现额头发紧,似有贴物感,每天均有。患者甚苦与此,遂就诊于我处。
症:头晕,与体位变化无关,头昏沉,眼难睁,额头发紧,似有贴物感,全身乏力。大便3次/ d,偏稀,夜尿1次。
查:体型中等偏胖,舌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脉沉弦。
诊断:眩晕病,水饮上犯证。
治疗:方用泽泻汤:
泽泻69g,炒白术28g。7剂,水煎服,1剂/ d,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患者诉服药1剂后头晕大减,双眼即能睁开,服药2剂即无头晕。目前仅残余少许额头贴物感,大便1次/d,不干不稀。患者来复诊时直呼此方有奇效,描述该汤药味道似豆汁,不难入口。
按语:本案患者头晕,头昏沉,眼难睁,额头发紧,似有贴物感,皆因水饮所困,阻遏清阳,头为诸阳之会,湿邪水饮缠绵,恰如梅雨纷纷,日光不明,故见头晕、头昏沉、困乏、眼难睁等症状。
《内经》说: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支饮阻遏清阳之升,可知其大便稀溏,舌淡,边有齿痕也佐证其脾虚不能制水之证候。脾虚不运水,停则成饮,饮邪上犯则头晕发作。
诸症均指向泽泻汤,是以予泽泻汤7剂,患者服1剂而有效,2剂而痊愈,不得不叹之神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