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要去趟淮安吧!去尝尝那些地道的淮扬名菜!

 ha888cz 2023-11-10 发布于江苏

一家叫文楼的饭店

有难倒乾隆的对联

也有皮薄汤多的蟹黄汤包

图片

茶馓、豆腐脑、钦工肉圆

是寻常美食

也是历代相传的非遗技艺

图片

千年菜品传承

顺应时代革新

美食与文化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图片

以秦岭淮河为界

中国地分南北

淮安,恰好在这分界线之上

图片

南北交汇,水陆要冲

两千余年的名城古邑

也是运河上的美食城

图片

漫步河下古镇

寻访名家大师

本期《游遍江苏》

就带你来到世界美食之都淮安

在美食中感受文化

在文化中品鉴美食!



河下古镇

形成于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之时的河下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四面环水,美食众多,这里被誉为“淮扬名菜第一镇”。

图片

茶馓、豆腐脑、油端子、大头菜……街头巷尾,好吃的美食都不带重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其中,这座古意盎然的单体式门楼格外引人瞩目,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它就是——文楼。

图片



文楼

这是为了纪念文状元沈坤和武状元叶允武的一座公共建筑,而这副千古绝对“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若你能成功对上下联,可以终身免费过来吃汤包哦!

图片

文楼兴办初期,只有清茶早点,后来店主陈海仙首创“文楼蟹黄汤包”,引得顾客们争购品尝,成了当地延续至今的网红美食。

图片

文楼汤包传承至今,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手艺。

一是制馅,由蟹黄、蟹肉、老母鸡、猪皮熬化成汤,熬成的汤汁放在井底,等凝固后才能包馅;二是汤包的皮,十几种筋面用冷水调和而成,这样蒸熟的包子,通体透亮,微微颤动,故名为汤包。  

图片

“九叶诗人”王辛笛在品尝完文楼汤包后,有感作诗: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薄蟹鲜馅味美,入喉顿觉身心爽。

除了蟹黄汤包,来文楼必吃的,还有文楼涨蛋、长鱼血、金丝鱼片等传统淮扬美食。

图片



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

淮扬菜,发源于扬州一带的长江流域和淮安一带的淮河流域,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这三个字代表着美食佳肴,也是文化名片,想要系统了解淮扬菜文化的前世今生,可以上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看一看。

图片

淮扬菜是一个不断拓展的过程,在晚清之前只有帮口,建国以后引进了菜系的概念,国家就把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三省一市”,合并为淮扬菜饮食集聚区。

图片

明清时期,淮安是黄河、淮河、运河三大河流的交汇之处,为防止黄河泥沙淤垫运河淮河,明永乐初,运河淮安段修筑了庞大的闸群,行人商旅都要在石码头登陆北上或乘舟南下,再加上漕运、治河、盐务、榷关、交通五大支柱都在淮安,让这里成为“九省通衢”“盐榷重地”,官商巨贾云集于此,南船北马人流兴盛。

图片

繁荣的淮扬经济,空前庞大的多层次饮食需求,推动了烹饪技术的推陈出新,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兴盛,造就了“清淮八十里,临流半酒家”的盛况。

图片

经历了穷尽奢华的康乾盛世后,淮扬菜也走上了返璞归真、就地取材的道路,许多传承多年的名菜名点也在这时产生。这些玻璃橱窗里的美食,你可以通过互动设备学习烹饪方法,也可以在博物馆的餐厅里直接解锁,尝尝大厨们的手艺。 

图片

淮安软兜,几乎所有淮安的饭店都会做,口感讲究三嫩三香:软嫩鲜嫩活嫩,蒜香醋香胡椒香;

图片

平桥豆腐,是典型的素菜细做,或者说素菜荤做,里边的配角很有讲究:洪泽湖的虾仁,朝鱼,以及老母鸡汤;

图片

蒲菜,蕴含着巾帼英雄梁红玉掘蒲根充军粮抗击金兵的传说……

图片

美食与文化都不可辜负,五味调和,精益求精,原汁原味,不断创新,淮扬菜“和精清新”的文化特征,蕴含在每一道菜品中。



钦工肉圆制作技艺展示馆

淮安的钦工镇,因清朝康熙年间钦差大臣在此督工治水而得名,钦工肉圆,曾是清代著名的贡品。

图片

“钦工肉圆圆又光,吃到嘴里嫩又香,隔过墙头往外撂,落到地上跳三跳。”肉圆好吃的秘诀,一是选料讲究,二是捶打手法。

图片

有力气,也有技巧,孙倩这架势还可以吧。

图片

五六斤重的一对铁棒在手里上下飞舞,敲打中,猪肉的温度升高,纤维不断,蛋白质与空气发生了神奇的反应。

经过加盐捶打的肉糜,翻盆不落,掺入蛋清、鸡精、盐、姜葱等辅料后,还需要等待24小时的发酵考验。

图片

最后,烧一锅开水,一挤一汆,美味的钦工肉圆新鲜出炉。

图片

这样Q弹鲜美的肉圆,你不想来一口吗?

图片



冯祥文工作室

淮安美食之旅的最后一站,孙倩回到了河下古镇,在沈坤状元府西侧的中式宅院,她要去拜访一位淮扬菜泰斗,看看能不能学点淮扬厨艺的皮毛。

图片

淮扬菜大师冯祥文,从厨40余载,对淮扬菜的热情始终如一,从前是做好菜,如今他着重培养厨师,传承创新,宣传推广淮扬菜文化。今天,他要教孙倩做的是两道菜:八宝花胶配葱油拌面、清汤瓜脯官燕盅。

图片

冯大师说,厨艺的比拼,表面在技术,核心在文化,历史、文学、美学、食疗等知识,都是优秀淮扬菜厨师应该具备的,要不断学习成为“儒厨”,也要推陈出新,创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淮扬菜精品。

图片

不知道这两道由孙倩参与制作的菜品,味道如何呢?

图片

图片

在淮安和扬州,有许多像冯大师一样坚守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名厨,他们传承技艺,守正创新,探索研究,才让如今的淮扬美食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风采,担得起“至美淮扬”的名气。

图片

都说淮扬菜是东南第一佳味

人间之至美

它发源于淮安扬州

受到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喜爱

图片

这么多年

它也在不断融合和创新

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焕发新姿

图片

淮扬菜的精髓和智慧

早就在潜移默化中

融入到了每一个淮安人的生活里

如果你也想品味地道的淮扬味

感受美食的艺术

不妨去淮安走一走!

江苏新闻频道

11月9日20:30~21:00

《游遍江苏》

我们不见不散

来源:江苏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