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学源流:朋友有信,跟儒家学习交友之道

 国学新知堂 2023-11-10 发布于北京

朋友是五伦的最末一伦,孟子说:“朋友有信”,朋友之间要以“信”为伦理准则,要求做到真诚相待、诚实不欺。

朋友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朋友是指同门师兄弟或以相同志向联结在一起的同学。孔颖达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这叫同门,结成“朋”的关系。俗称“师兄师弟”。由于求道向学的相同志向,联结在一起关系称“友”。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方来的客人,可能不是同门关系,却因为切磋共进的目标,聚集在一起,这叫做“友”。朋友之间以道义为联结,没有道义这一纽带,无所谓朋友。广义的朋友,是指与社会上一切有交谊的人。比如,同事关系、合作伙伴、等等。
狭义的朋友,以道义为共同的追求目标,切磋砥砺,互相勉励,共同获得知识与德性的成长。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君子交友是为了帮助自己坚定向学求道之心,求得知识和德行的精进,所以不与德行、才能与自己有很大差距的人做朋友。孔子进一步说,对自己进德修业有助益的朋友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即正直的、宽厚仁义的、博学多闻的朋友是益友。对自己进德修业有损害的损友也有三种: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即谄媚逢迎、阿谀奉承、巧言善辩的朋友是“损友”。所以君子需小心谨慎,选择“益友”而远离“损友”。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进德修业才是缔结朋友关系的基础。

孟子日:“责善,朋友之道也。”朋友之间应如实指出彼此之间德行上的过失或不足。一个人有志于进德修业,却不能得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砥砺和鞭策,其成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礼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间可以互相学习彼此之长,也可以观察彼此之短,给对方提出忠恳的改进意见,促进其改过迁善,不断进步。所以,朋友的力量是不可以忽视的。以道义相交的朋友之间,彼此有责善规过的义务,这也是朋友有信的重要体现。
朋友之间的责善规过,前提是要厚植自己的德性,自己首先不要犯同样的过错。所以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首先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要求,其次才能要求别人,而且要求自己的标准一定要比对别人的要求更严格。“君子有诸己而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朋友之间通过对自己的严要求和对对方的责善,互相切磋砥砺,互相勉励,共同获得德业的进步,才是“朋友有信”的精髓所在。
无论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还是一般的普通朋友之间,诚实守信都是应当坚守的伦理准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不信用,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诚实守信是建立友谊的基础,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不恪守诚信,结果众叛亲离,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晋文公遵守诺言,言出必行,哪怕在战场上也是如此,最终称霸诸侯。言而有信不仅对朋友如此,对对手、敌人也要尽量做到。诚信是一个立世的根基,做人的基本美德之一。
诚信,必须要以仁义为准则。不以仁义为准则,虽然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可那终究是小人行径、江湖意气、朋党的勾当。正如庄子所言,做强盗也讲道德仁义。能揣测被盗家中所藏财货多寡,那叫圣;第一个闯入者,那叫勇;偷窃成功断后的,那叫义;能判断可行与否的,那叫智;分赃均匀,那叫仁。所以,当我们践行诺言时,一定要问一问自己所做所为是否符合道义。如果所做所为不符合道义,就应该果断地“舍信取义”。诚信虽然是建立友谊的根基,却不是朋友之道的最高原则。在不违背仁义的前提下,遵守诚信、践行诺言才是“朋友有信”的真实内涵。
朋友是最普遍、最平等的人伦关系,一个人立身处世,要处理好朋友关系,就必须坚持“朋友有信”的伦理原则。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也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曾子杀猪,目的是明确诚信之教,商鞅移木立信,目的是树立政府的信用。不讲诚信,不仅个人无法立足,国家也不能立世。

为人处世,最重“诚信”二字,遵守诺言,言出必行是“诚信”的表现。正因为守信重要,所以我们务必做到不轻易许诺。老子讲:“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轻易许诺的,必然很少兑现;常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会遭遇更多困难。遵守诺言必须衡量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许诺,更容易兑现,从而更容易建立自己诚信的美德,以诚信赢得天下之友。


您若喜欢,为我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