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硕果:课堂改变,才是真的改变——在这里,找到课改的金钥匙

 大奔h1wmjlcm1r 2023-11-14 发布于江西
活在课堂里,就是活在精彩里
——课共体绵阳行印象
作者|张硕果
新学年 新学校管理研究所

最简单的音符,需要最艰苦的训练。——泰戈尔

教育离不开术,却不能止步于术。学为中心的理想课堂不仅关注术,更关注道。教育即生长。努力去关注人,发现人,唤醒人,成就人,无论是在课堂还是管理中,都是一个智慧的选择。——张硕果

改变一所学校,要先从改变课堂做起——怎样改变课堂?

图片

十一月份的绵阳,气候微凉,舒适宜人,完全没有北方入冬的萧瑟。和这样的充满松弛感的环境相反,在此次小学课改集训营的举办地——绵阳市高新区创新小学,我们总能看到有一群人,行色匆匆走在校园,难掩一身的紧张和兴奋。他们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位教育人。此行的目的就是奔着心底的那个简单而执着目标而来。那就是,在这里,找到课改的金钥匙。从课堂出发,以课堂为轴,转动学校教育系统。

如何构筑理想课堂?——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图片

相信是一种力量

这是一所干净雅致的学校,没有充斥满眼的各种文化墙和大肆装修,但却是一所能让师生随时随处静得下来、坐得下来、玩得起来的学校。走进创新实小,大家禁不住左顾右盼。校园各处小景不断,看似随意的设计,却处处透露着儿童视角的匠心。不经意走过的地方,总有师生的创意和作品,散落点缀在那里。更让人欢喜的是,一路走来,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问候和生动活泼的笑脸。和陈梅校长了解后才知道,为节省费用,也为体现自身对教育的理解,很多学校设计的创意都是她带领老师们一起共创的结果,难怪充满了充满了教育味和生长性。在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文化走心的学校。

图片

不过,此行更重要的目的在课堂。创新实小,这也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团队。因为目标特别明确、行动特别坚定,对于认准的事情总能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地努力,于是有了今天这样火爆的学习场面。进入课共体短短十个月,学为中心的课堂在学校就实现师生全卷入、课堂全覆盖,并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此次承办小学课改集训营,对于绵阳高新区创新实小来说,既然一次挑战,也是一份答卷,更是为更多学校参与课改贡献了接地气的实操经验,带来了更大的勇气和信心。

相信是一种力量,因为相信,所以坚定。在创新实小团队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犟龟精神”——只要上路,天天走,就会遇上隆重的庆典。

图片
              
课堂改变,才是真的改变

此次小学课改集训营以“设计'学为中心’驱动任务,激活学生高参与和高思维”为主题。通过课堂观察、课改工坊、模拟实践、主题报告等形式,深入了解“学为中心”的课共体及绵阳实小的课改经验,理解课改的“道”与“术”。

以好结构提质课堂。11月8日,学校的两位老师贡献了两节现场课教学案例。火爆的课堂场面颠覆了我们日常所见的上课与听课。在大报告厅的舞台上,学生在上课,老师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他们的周围,时不时探起脑袋,深入到孩子们中间,观察他们的讨论和记录。在课堂观察表中,时间维度是学为中心课堂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师生学习行为时间以分为单位统计下来,以确保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参与、互动交流、公共发表的时间。

图片

这样的课堂,最吸引人的也是孩子们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和主动的思维碰撞、观点分享。这和很多传统课堂上的小手林立和热热闹闹其实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希望“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真正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还体现在教学空间的维度。小组合作学习让教室里的“秧田式课堂”彻底改变,同伴对话、支持、点评、互助更加成为可能。学为中心里面真正的法宝,应该是“学问思辨行”的整个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框架模型。“学问思辨行”也是学为中心教学模型也是实现学生课堂上高参与、高思维的保障。

这种结构化的保底让孩子们的课堂教学的质量无形中得到保证。两位授课老师利落的表达、自如的课堂调控和适时的点评、补充也让课堂增色不少。

图片

以好问题激活课堂。11月9日上午,姚澄老师带来的一节整本书阅读课也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思辨的观点和理性的表达?如何激发学生思考实现思维的高品质发展?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姚老师借助《思考世界的孩子》为题,以问题入手,制造学生认知的冲突,激活孩子们的思考。 “分享是对还是错?人该不该分享?”,带着学生在不断对话、质疑的过程中,让他们的的选择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不断推翻自己的观点,不断重构对分享的认知。正是在这种借助思辨对自身观点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逐渐打开,也学会用结构化表达整理自己的语言,整理自己的思维。

图片

以好节奏玩转课堂。这次研讨,作为儿童课程的项目领衔,我为大家带来了一节低段的晨诵课《瓜娃娃》。对于儿歌童谣的晨诵,如何通过节奏和韵律打开孩子的身体,进而打开孩子的思维?这节课,我从儿童童谣诵读的节奏感入手,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挑战活动。在自由读、结对读中让学生试读,解决正确、流利等基本的阅读要求,同时保证所有孩子的课堂中的高参与。在打节拍读、拍桌子读的设计中,借助外在节奏带出儿童内在的诵读节奏。在加衬字读、叠字读中,挑战儿童自创诵读节奏。对于儿童来讲,玩和游戏是天性,在晨诵中如何借助玩游戏把孩子的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是这节晨诵课需要带给孩子们的。而良好的语言、意义识字这些都属于额外的奖赏。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彼此欣赏,相互支持,课堂上还设计了展示和点评环节,孩子们落落大方的表现也给到我和会场老师们一个个惊喜。如果这样的晨诵课程能够做到六年日不间断,这些孩子的语言和思想,将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让每个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天使”——在儿童课程的专题讲座中我也分享了关于小学低段儿童课程的最新研发成果。

图片

以“学为中心”统领课堂。除了课堂,研讨会最吸引人的依然是学术的引领,特别是课改总设计师徐兔兔校长的分享,不仅指导老师们重构自己的课堂,更是在帮助老师们重构自己的思维。

如何理解“学为中心”的课堂?为什么一定要是“学为中心”的课堂?保障每一个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权就是学为中心课堂的核心愿景。也是我们在备课授课的全过程中需要反复提醒自己的。课堂中的高参与高思维正是愿景落地的重要路径。如果说高参与,解决的是公平的学习权,高思维则解决的是享受优质的学习权。高思维本质上应该是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的关键集中在动机领域、认知领域、人际领域。

图片

而作为课堂的观察者,如何从传统的听课评课走向观课议课?徐兔兔校长提出了三“心”。以学心观,以益心辩,以仁心说,遵循这样的“三心”才能让讲课的人和听课的人都有巨大地收获。一个多小时的点拨,让很多老师置身头脑风暴,开始从源头上理解“学为中心”的课堂。   

教育离不开术,却不能止步于术。学为中心的理想课堂不仅关注术,更关注道。教育即生长。努力去关注人,发现人,唤醒人,成就人,无论是在课堂还是管理中,都是一个智慧的选择。

张硕果:光阴的故事——我和新教育这些年
如何构筑理想课堂?——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图片

成尚荣: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应当关注四个问题——让教育教学闪耀教育家精神之光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用深度学习撬动课堂转型
改变一所学校,要先从改变课堂做起——怎样改变课堂?
......

图片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图片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