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来了,谨防心脑病,中老年人这 4 种 食物要多吃,这 4 件 事儿要少做!

 小二侃科学 2023-11-17 发布于北京
更多营养美食

欢迎关注


冬天,那个银装素裹、天地间如诗如画的季节,随着寒风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对于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来说,冬天更是一个需要加倍呵护的季节。为什么呢?因为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从中医的角度看,冬天是“藏”的季节,人体内的阳气也渐入收藏状态,而体外则寒气袭人。如果体内阳气不足,寒邪就容易侵入,导致血脉不畅,从而引发各种心脑血管问题。冬天的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助阳驱寒,保护心脑。




那么,如何守护我们的心脑血管,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天呢?答案就藏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冬天的食物,并结合中医理论,详细介绍它们的功能。

1. 这些食物,冬天必备!

1️⃣生姜:驱寒暖身的好手。中医认为它能温中散寒,增强血液循环。
2️⃣红枣: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丸”,可补气养血,安神。
3️⃣羊肉:温补首选,富含蛋白质和热量,助阳驱寒。
4️⃣黑豆:肾之谷,滋阴补肾,活血利水。

2. 食谱推荐

生姜红枣茶

材料:生姜3片,红枣10颗,红糖适量。

做法:
1️⃣生姜切片,红枣去核。
2️⃣锅中加水,放入生姜、红枣煮至沸腾。
3️⃣转小火,加红糖搅拌至溶化即可。

营养功效:生姜与红枣的搭配,既能驱寒,又能补血。尤其适合冬季手脚冰冷、面色苍白的人群。




羊肉炖黑豆

材料:羊肉500克,黑豆100克,生姜3片,盐适量。

做法:
1️⃣羊肉切块,焯水去血沫。
2️⃣黑豆提前浸泡1小时。
3️⃣锅中加水,放入羊肉、黑豆、生姜,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
4️⃣加盐调味,再煮10分钟即可。

营养功效:羊肉与黑豆的组合,温补而不燥,既能滋补身体又能驱寒。冬季食补佳品!




冬季少做这 5 件事儿

冬季天气寒冷,中老年人有其要注意防护,这 4 件事要注意,能不做就不做!

1. 避免早晨剧烈运动

中医有“冬藏”之说,意为在冬季应减少活动,尽量保持身体温暖。早晨天气寒冷,血管容易收缩,此时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心脑血管事件。

《黄帝内经》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无泄皮肤,使气亟夺。”这就是告诉我们,冬天应该避免过度运动,尽量保持安静。




2. 少食寒凉食物

寒冷的食物会使体内阳气受损,容易导致血脉不畅。

中医古籍《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这就是告诫我们,冬天要尽量少吃寒凉食物,多食用温补的食物,以保持身体阳气。

3. 避免情绪激动

冬季主藏,情绪也应该保持稳定,避免大喜大悲。情绪激动容易导致气血逆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医心方》中就有提到:“心静则脉静,心动则脉动。”

《黄帝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的大起大落会使五脏受损,导致气血紊乱,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中老年朋友在冬天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 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冬季夜晚寒冷,熬夜容易导致身体受寒,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养生学强调“子午觉”,即每天子时(23:00-1:00)和午时(11:00-13:00)是养生的关键时段,保证睡眠充足有助于阳气内敛,保持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中提及:“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就是冬季的养生之眠。

5. 暴饮暴食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但暴饮暴食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气血瘀滞。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中老年人消化能力减弱,更应注重饮食有节、有度。

小二君说

冬天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心脑血管健康的季节。通过遵循中医养生原则,少做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事情,结合适当的食补和锻炼,中老年朋友可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