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谏官周怡127】论《复卦》

 北麓湖人图书馆 2023-11-17 发布于安徽

【话说谏官周怡127】

论《复卦》

“象、数、理、占”是《易经》的基本内容,观其象,知期数,究其理,占其势以化之。

《四库提要》对于《易》的解释是:“易之为书、义蕴虽多、大抵理、数、象、占四者尽之。有是理乃有是数、有是数即有是理。六经皆言理、独易兼言数。顾数不可显、理不可穷、故但寄之於象。夫子谓立象以尽意、而全彖六爻之传皆称象曰、则理数之备于彖可知。”

《周易浅述·凡例》有言:“然其说谓《易》之义蕴,不出理、数、象、占,顾数不可显,理不可穷,故但寄之於象,知象则理、数在其中,而占亦可即象而玩,故所解以明象为主。”

胡自逢在《谈数易学研究》中言:“象、数、理三者并重,象是现象,数是数学,义是义理。宇宙间有象就有数,有象、有数就有理,三者相因互为用,为一整体,足以概括《周易》之全部。”

《易经》的卦爻辞中,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学道理;易传中的评论与解释,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易经》之64卦,384爻,拟诸形容之间,处处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性,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心理学的意义。首先,易中有象。其次,即使是一个单一的卦象,其中六爻的变化,也可象征人生的心理发展。再者,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之中,更有着重阐述心理规律的卦象。

《周易》中的八卦,提供的是“象”,乾一兑二代表的是“数”,辞和传阐述的是“理”。全书中,象、数、理都有讲解,唯独没有讲述具体的占卜方法。所以,象、数、理可以看作是道的范畴。而占,可以看作是术的层面。掌握了核心思想,才能在“术”的层面自由发挥。但无论哪种占卜方式,都是经过“象、数、理”之后,才能得出“占”的结果。

01

《复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二十四卦,展示“复”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是“万物复兴之卦”。

复卦是异卦(下震上坤)相叠。震为雷、为动;坤为地、为顺,动则顺,顺其自然。复卦,阐释恢复的原则。恢复的原则必须根绝过去的错误,重新回复到善道。恢复的法则,应当从小的过失开始,过失尚未严重之前,及时反省改善,否则积重难返。

复卦所以亨通,是因为初九阳刚更生返回,再度生气蓬勃,且阳气生于内长进于外无所疾患,众阴欢迎刚健朋友前来无所危害,没有障碍。阴阳反复,是宇宙的自然法则,经过一段时间,阳又会返回来,这是阴阳消长的循环。此时阳刚开始伸长。有利干积极行为。

在易经中,复卦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卦象征着自我复制、翻转、重复,体现了易经中“六十四卦无一同”的理念。同时,复卦也代表着相互的弥补和补偿,寓意着人们在相互矛盾中寻求对接和平衡,努力达到和谐共处的境界。复卦给我们启示是,要找出任何一个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东西。

《复卦》卦爻辞原文: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 其道,七日来 ,利有攸往。

初九:不 远,无只悔,元吉。

六二:休 ,吉。

六三:频 ,厉无咎。

六四:中行独 。

六五:敦 ,无悔。

上六:迷 ,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复卦》喻示事物正气回复、生机勃发的情状,就像一幅大地微阳初动、春天即将到来的图景。

当剥落已极时,必然又否极泰来,转危为安,恢复到能够有所作为的时期。

在此时必须根绝过去的错误,彻底检讨周详策划,不可重蹈覆辙,一错再错。

从善如流是美德,但是在恢复时期,正义尚未形成力量,成败未定。仁人志士,当特立独行,从善固执,坚持原则,为所当为。要知道阴阳来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大势所趋。

《复卦》卦象辞原文: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复卦》谈的是回复,实际上谈的就是改正错误之道。在此一卦里,论述了回复的'亨通、"无疾、"无咎",谈论了只要"不远复”,便“无抵悔”。也颂扬了“敦复”的“无悔",亦肯定了屡犯屡改的”频复",并特别提出与指责了凶险异常的、若"用行师”,则”终以大败”,若“用以其国”则有"君凶”亡国的迷途不知返的"迷复”。这种坦诚的改正错误的态度,不要说出现在远在殷周之际的君王口中,就是在殷周之后至近代史的历代君王中,这一种见识与态度亦实属罕见的。

02

周怡对《复卦》的卦辞、彖(tuàn)辞、爻(yáo)辞、象辞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和解说。阐述了“勤惕厉以修人事”,要“反复其道,修身以复道”,要“顺阳刚之道而行日新月盛,自不能已,勉人之,及时应天顺人而行道”,要“三月不违”。文后,表达了他对于《复卦》中“上六”和“迷复”的看法。

《复卦》(《讷溪杂录》卷三)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雷在地中,复。”“雷出地奋,豫。”“雷在地中”,尚未出地,藏在地中也。雷阳也,至八月收声,八月只有二阳,阳退将尽,阳微不用事也。雷在地中,复一阳初生,已是全体都来,复一阳用事矣。

“复亨,刚反”,亨画也,刚反深,喜之辞也。刚反则亨通矣。

“动而以顺行”,动无不顺也。动以天则无妄,动以顺行,则动以天而又顺动,自宜人也。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顺之入用也。出入即其阳之,来复及生长而言实,则喜其出入之顺,自无碍也。朋来同类之阳,尚未来,喜其必来亦自无碍也。故未来而即言其来,又何咎也。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阳已去许久,今喜其反复来,反复其道也。七日来复去已六月矣。今到七日又来,复喜天道不爽,得消息之常合天行定数而喜则大也。盈虚消息,天行虽有定数,圣人则尽夫人事以回天,不待天以自至也。治必有乱,能常忧勤惕厉,以保治可无乱也。尧舜禹之授受是也。乱必有治不忧,勤惕厉以修人事,不可望治也。故曰:“反复其道,修身以复道也。”“七日来复”以其时则可也,又合天数也,天人交相会也,八月七日,阴阳之义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天运阳长则往。白利君子,反复其道,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何往不利,顺阳刚之道而行日新月盛,自不能已,勉人之,及时应天顺人而行道也。喜辞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天地之心无时而息观一阳之动,则天地之心可见。圣人教人,认识天地之心而体察之,而静养之,而充扩之,动而以顺行,是即养天地之心而充扩之也。乍见孺子入井,必有怵惕恻隐之心,复其见天地之心也,喜辞也。

圣人于复深喜而乐道之复其见,圣人之心乎?满腔子皆恻隐之心,雷在地中复也。复虽一阳初生,已是满腔皆是矣。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安静以养微阳动,而以顺行也。微阳来复,圣人深喜之,惟恐有伤,故欲安静以养之顺天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阳复于初复不远也。此只取初义,又不说七日来,复也失不免于悔,不远之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学者慎动之功,常明,常健,谗有违,即知谗,知即复了,不至于违。是谓元吉。颜子庶几是知如此,学者修身为如此。

颜子“三月不违”,圣人只称其三月不违,言其久而定也,三月不违终不违矣。大凡三月近百日矣。仁是心之主,本是心之故物,到得三月不违,已是打成一片坚凝贞固功夫,纯熟不复有出入了,如何还有违时?然则三月之后,不必用功,自不违乎?曰:“非也。”功夫到三月不违,则纯熟之久,欲罢不能,见其进不能见其止是也。

功夫只三月就定了。如春生三月叫春工,已尽是夏了;夏长三月则夏功已尽,又是秋当收了;秋收三月则秋收已尽,又是冬当藏了;冬藏三月见冬藏已尽,又是春当生了。春夏秋冬各三月,其造化之功不欠,亦无间断歇息时。观化工,则知圣功矣。后儒类言三月之后不免少违,大失圣意。亦是不知学,不知仁,不曾用功者,可哀可笑。复得三日定,便可日日复复得一月定,便可月月复复得三月交,何得可有违时?文王之德之纯,只是至诚无息,却与天命于穆不已一矣。如今不知“三月不违仁”之味,只是未能不违之。复圣人言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之类皆此义,观四时之三月尤分晓。

六二:“休复,吉。”近于初九,取象言下仁,非是二,果下于初也。六二柔顺中正,复之休美者,故吉。初阳复于仁二,有下人之德,能以友辅仁也。复之休美可爱,吉道也,非其动而以顺行中正,如是则何以休美而吉也。借初以象,易之妙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六三不中不正,动不免于躁也。以复之时,其性尚柔则易反也。故有频复义,频复见,频失也,所以有厉,终能复,故无咎。何言爻在三动而三焉。有频象也,喜其复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初之止。五爻四居中也,在五阴之中,独应初阳,是谓中行。独复一家非之,而不顾一国非之,而不顾天下非之,而不顾实见,得是自当复也。故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不言吉者,取中行,独复义也。不必言吉,而吉自在也。观此爻之取象,则易之取象益明矣。休复、敦复,皆复也。此二、三、五皆复,何四言独复?各爻自取象义也。

六五:“敦复,无悔。”六五以中顺之德,敦笃于复善者也,故无悔。动而以顺而又中,则敦厚于复,复之不息也。止曰:“无悔问也。”

初九复之元吉,亦曰无祗悔。五之敦复无悔,则绝无失矣,吉不必言也。五顺之中可无悔,总不若阳明之正。初九又复之主也。二正而中顺之至善也。五象何取“敦复”义?地道厚,地道之中,有敦之象自考,以六非五正,故云:“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shěng);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上去刚远而柔之极,迷于复,道考也,凶之道也。修之吉,悖之凶,必然之理也。违心拂理而行,鬼神所不佑也。是以有灾,有眚,动辄得咎也。无所往,而可“用行师”,尤不可,终有大败,以其国君㐫。“至于十年不克征”,无可用之日也。行师以其众命而轻用之,终有大败。行师而大败,则国失其势,以其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终无可成也。

“复”取反于刚,取阳来之义也。初九一阳初动,复之主也。二动而以顺中且正复之休也。能下仁者,与初九最近也。四应初九,故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五顺之中亦化悔。三“频复”,不免于“厉”。惟上则一无所取,去道远,是谓“迷复”。曰:“反君道者,失其主宰也。”

徐进斋曰:“上六位高而无下仁之美,刚远而失迁善之机,厚极而有难开之蔽,柔中而无改过之勇。”说“迷复”义最尽坤,有众象。故取行师义,坤有国象,上有君象。

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使人进步

2023年10月5日,在蒋家山遗址公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