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

 王世建 2023-11-21 发布于河南

阳明病是三阳热病总纲

疾病有热也有寒,医生要把证来辨。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说道: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伤寒进入人体之后,因为阳气之多寡不同,而有化寒化热的差异。因为阳明经是人体多血多气之经,种种化热之症状往往不离阳明经,所以大部分热病要在阳明经上找原因。邪热积聚人体,时间日久,种种疑难杂症就会出现,这时候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采取白虎承气法,往往很快起效。比如古人讲到“痿证多因肺热生,阳明无热病不成。”就是一个重要提示。

其余肝胆热病,心热,筋骨热病,往往都有阳明热的参与。伤寒入里后所化生种种热证,多在阳明盘算。老师又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大大深化了“热结旁流”的临床意义,古今医家普遍认为热结旁流就是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乃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旁流下所致。老师从临床中理解到,邪热积聚胃肠不解,可以导致邪热在人体的流溢,流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会受病,医生若无法辨认这也是热结之旁流,就会耽误病情。老师从临床中体会到,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热性妇科病,往往都是热结旁流导致。一般医生不辨认此证,导致久治无效,而用白虎承气法往往很快见效。我认为老师所理解的热结旁流,比起古人的理解,更加深刻和有更广泛的解释力。

我也因此而想到,人体有三大排毒通道,汗、尿、便,胃肠邪热不解除而会产生种种病变,那么排汗的通道若是堵塞,也会是很多疾病的来源。伤寒条文中有“不汗出而烦躁者”,那么临床应该会有“不汗出而头痛者”“不汗出而腰痛者”“不汗出而失眠者”“不汗出而胃病者”“不汗出而心病者”“不汗出而骨病者”等等这样的病情出现。同样,小便有问题,也会引起种种症状。这时候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采取汗、下、利小便等法,就可以解除类似病情。我更加体会到,老师反复讲的“切勿舍近求远”的深层含义,也是说不要远离人体自身的反应,只要顺应人体的本能需要“利之”即可解除很多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