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博物馆|瓷韵:馆藏明清官窑瓷器展

 烽燝ZC 2023-11-21 发布于广东

-

嗨,本篇介绍山东博物馆特展「瓷韵:馆藏明清官窑瓷器展」

图片

* 注:本篇说明文字来自展览介绍牌

- 明代瓷器 -

图片

▲ 黄釉牛头尊,明弘治

明代黄釉瓷器除用作御用餐具外,据文献记载,还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祀用器。《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载:“洪武二年定祭器皆用瓷。”“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

图片

▲ 黄釉碗,明正德

明清时期黄釉瓷器一直是景德镇御窑厂最大宗产品,因烧造条件所限,即便是单色的黄釉,也有深浅、浓淡之分。明代黄釉首推弘治时期的器物釉色最佳。清代以康熙时期的黄釉瓷器最著名,其釉色因与蜜蜡相似,称作蜜蜡黄。

图片

▲ 红釉盘,明宣德

红釉是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呈现红色。高温铜红釉的烧成,在技术上难度很大,能够烧出浑然一色的红釉瓷器十分不易。在中国陶瓷史上,纯正的铜红釉瓷器在元代景德镇烧制成功。元代红釉瓷器传世数量不多,大部分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主要有盘、碗、高足碗等。洪武时期最具时代特色器物为釉里红器。高温铜红釉自明代宣德以后,由于烧造技术逐渐失传,终明一代再没有得到恢复。

图片

▲ 五彩花卉纹罐,明正德

五彩,瓷器釉上彩主要品种之一,五彩的主要着色剂是铜、铁、锰等金属盐类。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彩料为主。按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再在770­°C-800­°C的彩炉中二次焙烧而成。弘治时期所用彩色有红、绿、赭、黑、孔雀绿等色,色调淡雅。

- 清代瓷器 -

1. 康熙朝

清代社会到康熙朝走向平衡发展的道路,朝廷对景德镇制瓷业重视起来,实行“官搭民烧”政策,始派督窑官统领景德镇官窑窑务。

图片

▲ 祭蓝釉盘,清康熙

康熙官窑生产器物,大器厚重,小器轻薄,碗、盘圆器口沿较薄。白釉滋润匀净。因胎的精粗不同,故外壁施彩面、内壁为白釉的器物,其外壁白釉较内壁匀净。青花发色湛蓝,山水纹样用混水技法绘制,色阶明显,花卉纹样色泽均匀,文字图案清晰。

图片

▲ 白地绿彩龙纹盘,清康熙

绿龙盘始见于明成化朝,是明、清官窑瓷的传统品种,其中又有许多小品种。口沿部位配有青花的绿龙盘,始见于明正德朝。明代和清代绿龙盘的主要区别:明代绿龙纹多不勾边线;清雍正官窑的绿龙纹先烧成淡描青花,再于双勾线内填绿彩;清代其他朝代的绿龙盘则用黑彩色勾边,有的清官窑绿龙盘还配有雕地海水纹。

图片

▲ 豇豆红釉太白尊,清康熙

这种造型的水盂是清康熙官窑典型器物之一,属于文房用品,盛水以备砚墨之用。因为人们觉得其造型似李白醉酒倚酒罐时的形态,也称太白尊。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出现的新品种。

图片

▲ 酱釉碗,清康熙

图片

▲ 釉里三彩龙凤纹尊,清康熙

釉里三彩是瓷器高温装饰彩之一。清康熙时期创烧,是以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铁为着色剂,集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色彩于一器的釉下彩品种。由于将三种对温度要求不同的高温彩集中于一器,釉里三彩器传世甚少,可能与当时烧造量较小有关。

图片

▲ 绿地紫彩云龙纹碗,清康熙

图片

▲ 斗彩云龙纹碗,清康熙

图片

▲ 黄地绿紫云龙纹天球瓶,清康熙

2. 雍正朝

雍正官窑器的胎洁白坚致,造型规正,修胎平整。白釉匀净润泽,青花瓷发色纯正,粉彩瓷色泽柔美,斗彩瓷风格典雅,颜色釉瓷的釉色匀净雅致。

图片

▲ 黄釉暗云龙纹碗,清雍正

图片

▲ 黄地绿彩团龙纹碗,清雍正

图片

▲ 祭红釉盘,清雍正

霁红,又称祭红,瓷釉种类之一。源于一则悲壮的传说。明宣德时期,命御窑厂烧制红色瓷器,因铜红釉呈色极不稳定,同时对窑室的气氛十分敏感,烧制几窑也未必有一件合格制品。眼看期限临近,大祸将至,一位窑工的女儿趁人不备,奋身投窑。血染瓷器,满窑皆红。后人遂以“祭红”称此种红釉瓷器。

祭红制品的釉面具有红不刺目、鲜而不过、釉不流淌、裂纹不出的特点,是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

图片

▲ 绿釉暗龙凤纹盘,清雍正

图片

▲ 窑变釉螭耳瓶,清雍正

窑变釉,瓷器颜色釉品种之一,瓷器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釉面色彩斑斓,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本出于偶然,由于呈色特别,又不知其原理,只知经窑中焙烧变化而得,自古称之为“窑变”。

图片

▲ 蓝釉瓜棱瓶,清雍正

图片

▲ 斗彩团菊纹碗,清雍正

斗彩,瓷器装饰技法之一,最早见于无名氏撰《南窑笔记》,约成书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斗彩是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相结合,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瓷器装饰工艺。做法是先在已成型的坯体上以青花料双钩图案轮廓线,或在此基础上以青花料描绘图案的局部,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在釉上以填涂技法,或在基础上辅以染、覆、点彩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图案全样,复入彩炉经低温烘烧而成,从而产生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竞相斗妍的装饰效果。雍正斗彩瓷器代表了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

3. 乾隆朝

乾隆官窑器白釉、单色釉的釉面匀净滋润,内壁施彩绘的白釉平整,无彩绘的白釉呈小波浪纹。圈足白釉显出小橘皮纹。青花发色纯正稳定,纹饰多仿明官窑纹样,且有仿铁锈斑的小苔点。粉彩瓷以白釉为地,构图疏朗,纹样有工笔国画风格;色地粉彩,纹饰繁密,图案化倾向非常明确。

图片

▲ 仿哥釉三孔葫芦瓶,清乾隆

图片

▲ 豆青釉葫芦瓶,清乾隆

图片

▲ 仿哥釉贯耳杏元瓶,清乾隆

图片

▲ 窑变釉瓶,清乾隆

图片

▲ 窑变釉胆式瓶,清乾隆

图片

▲ 窑变釉石榴尊,清乾隆

图片

▲ 窑变釉瓶,清乾隆

敞口,直颈,扁圆腹,圈足外撇,造型端庄秀美,色调以红为主,釉层里同时出现深浅不同的乳絮般的蓝色线条,这些线条在艳丽红釉中向下垂流,红蓝相互漫润,呈现红蓝黄白多种颜色,绚丽夺目,美不胜收。

图片

▲ 炉钧釉胆式瓶,清乾隆

图片

▲ 青花莲托梵文酥油灯,清乾隆

酥油灯是藏传佛教的寺院和教徒家中佛龛前常年供奉着的长明灯,用酥油作燃料,有金、银、铜、陶瓷等不同的质地。它与高足碗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胫部内折成平底,而高足碗多是圜底。这种瓷酥油灯,清官窑在雍正至嘉庆时期都有生产,并有四、五种不同的规格。圈足内的款识,雍正官窑书六字一行楷书款,乾隆、嘉庆官窑书六字一行篆书款。

图片

▲ 斗彩缠枝莲纹折肩贯耳尊,清乾隆

敞口,长颈,折腹渐收,颈部附竹节状双耳。通体纹饰多达十一层,分别描绘海水、蕉叶、缠枝莲、红蝠、团寿、回纹、如意头、八宝、变形莲瓣等纹样。青花明艳幽雅,红彩浓淡有致,纹饰虽显繁缛,却严谨清晰,不失细腻。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图片

▲ 斗彩八宝云龙纹盖罐,清乾隆

胎骨精细,釉色洁净,主题图案以青花勾勒两条矫龙在云中奔驰互逐的轮廓,并在釉上轮廊线内填以绿彩,色彩淡雅清新。器盖游龙戏珠,肩部以佛家常用象征吉祥的“八宝”为饰,腹部上下为间隔主体纹饰的如意,变形莲瓣纹。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方款。

图片

▲ 粉彩三孔葫芦瓶,清乾隆

瓶作三连体形,同腹三孔。蓝地绘红蝠、绿叶、黄葫芦,以金彩勾边。蝙蝠谐音福,葫芦谐音福禄,寓意洪福齐天,福禄双至。底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图片

▲ 蓝地黄彩云龙纹盘,清乾隆

图片

▲ 白地绿彩云龙纹盘,清乾隆

图片

▲ 黄地绿彩云龙纹菊瓣盘,清乾隆

4. 嘉庆朝

嘉庆官窑瓷器在制瓷工艺上完全继承乾隆朝风格,除创作意识形态没有变化外,原料配制、制坯手段、画瓷用彩都遵循旧制,各方面的技巧都十分熟练。

图片

▲ 青花万寿无疆纹碗,清嘉庆

图片

▲ 红地描金开光万寿无疆纹盘,清嘉庆

开光内书“万寿无疆”在晚清极为流行,许多黄地粉彩盘和碗中均喜欢使用,器身或盘沿大多留有四个圆形开光,开光内书“万寿无疆”四字,有的开光之间的空地上,绘以飘带或其他纹饰。

图片

▲ 茶叶末釉瓶,清嘉庆

茶叶末釉,古代铁结晶釉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颇似茶叶细末,俗称「茶叶末」。

图片

▲ 红彩御题诗纹盖盅,清嘉庆

盅的盖面与外壁上所书诗句,出自嘉庆皇帝的同一首诗:“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清寒。”落款为“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浣御制”,下绘圆形“嘉”、方形“庆”朱文印章。

乾隆官窑也烧造红彩茶盅,不同之处在于:一是诗的内容由当朝皇帝御题;二是盅内心的“三清纹”松树、梅树、佛手,乾隆官窑的各据一方,呈三足鼎立式,嘉庆官窑的聚在一起,参差相叠;三是嘉庆盅的胫部轮廓线比乾隆盅的圆浑。乾、嘉时期,这种纹样的盅,品种除了红彩之外,还有青花。

5. 道光朝

道光官窑器在造型、品种和款式上,继承乾隆官窑的表现手法,而器物的份量比乾隆官窑器重;白釉的滋润程度、彩瓷的细腻程度和工艺的精湛程度也不及乾隆官窑器。釉面普遍有波浪纹。

图片

▲ 粉彩花卉喜字纹碗,清道光

图片

▲ 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纹碗,清道光

图片

▲ 祭红釉玉壶春瓶,清道光

图片

▲ 青釉暗缠枝莲纹戟耳瓶,清道光

6. 同治朝

同治官窑所出瓷器,造型规正,品种多为粉彩器。器物上所绘纹样,大多数图案性较强,画笔工整。圈足内的白釉呈小波浪纹。同治朝景德镇官窑的制作,恐怕是清代官窑的最低潮,除宫廷婚庆所需和少量陈设瓷外,很少有佳作。

图片
图片

▲ 青花松竹梅纹大罐,清同治

岁寒三友纹,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多以象征长青不老的松、君子之道的竹和冰肌玉骨的梅组成表达清高坚贞气节的松竹梅纹,名岁寒三友,又称三友图。

图片

▲ 黄地粉彩梅鹊纹盘,清同治

图片

▲ 黄釉碗,清同治

7. 光绪朝

光绪官窑有大规模的烧造,品种丰富,除了署“大雅斋”“体和殿制”等款铭之外,落“大清光绪年制”款的器物,也多姿多彩。光绪官窑瓷器,品种、造型多模仿前朝。白釉较疏松,有波浪纹。青花瓷的发色和康熙青花相比显得漂浮,粉彩瓷色料的颗粒比乾隆官窑的粗。

图片

▲ 青花斗彩螭耳尊,清光绪

图片

▲ 粉彩八宝云龙纹大盘,清光绪

龙纹,元、明、清三代,朝廷对龙纹使用有严格规定,龙纹成为皇权的象征。清朝规定“亲王以上可绘画五爪金龙”“郡王以上绘画四爪之蟒”,凡“僭用违禁龙凤纹者”,“官民各杖一百,徒三年”。

图片

▲ 青花粉彩花鸟纹扁瓶,清光绪

小口细颈,腹部扁圆。颈部两侧安有双耳。胎骨轻薄,器内外施釉,色如白脂。通体以粉彩绘制纹饰,绘画采用工笔画的技巧,由折枝梅花、青翠的竹叶与栖于枝头的喜鹊组成主题图案,辅以如意、卷草等纹饰。

图片
图片
图片

▲ 粉彩秋操纪念杯,清光绪

秋操杯,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秋操”指的是“秋季军事训练”,是晚清政府检阅陆军新军编练结果的军事演习。在经历了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惨败后,清廷终于认识到,要想在内外交困中继续生存,就必须编练新军,实行军事现代化。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共举行过三次“秋操”:第一次在河北河间举行,第二次为河南“彰德秋操”,第三次为安徽“太湖秋操”。

图片

▲ 红地描金团凤纹葫芦瓶,清光绪

图片

▲ 窑变釉贯耳杏元瓶,清光绪

杏元瓶,是清代档案对此种瓶的称谓,盖因其腹部有杏核状凸起,是我国古道瓷器中的传统品种,自雍正以来几乎历朝都有烧造。

图片

▲ 粉彩云蝠纹瓶,清光绪

8. 宣统朝

宣统官窑瓷器比较精致,白釉润泽,青花发色均匀,虽然色泽显得漂浮,没有层次感,但是纹饰的画笔工整,仍显官窑风范。

图片

▲ 黄地绿彩龙纹菊瓣盘,清宣统

图片

▲ 粉彩花卉纹玉壶春瓶,清宣统

玉壶春瓶,一般认为由诗句中的“玉壶先春”而得名。其基本形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创烧于北宋时期,当时的定窑、汝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均曾烧造过玉壶春瓶。明清时期景德镇窑所烧造的玉壶春瓶品种繁多,见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里三色等。玉壶春瓶属于盛酒用的酒瓶,原本都有盖,但在流传过程中,瓶盖大都遗失。玉壶春瓶和梅瓶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的程序化瓶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