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烧咳嗽老不好?快来看!

 必须学好中医 2023-11-21 发布于山东

原创 李明运 林氏医门 2023-11-21 18:01 

该医案分享来自林氏医门李明运师兄

男,11岁,2023.10.25


主诉

咳嗽发烧,经中西医药治疗过,均无改善。

前西医以输液和抗生素为主,改善不效;

前中医以银花、连翘、菊花清热为主,虽有降烧之象,但过后又反复发烧,咳嗽有增无减,仍整日昏昏欲睡。

患者平日不忌口,爱吃辣条,已两天未行大便。

刻下

咳嗽有痰,痰未能咳出,头晕欲睡,精神痿痿,昏昏沉沉,身灼热,反复发烧,喉咙肿痛,口干欲饮,汗少,流清涕,无食欲,小便黄,大便干硬且两天未行,

网诊缺脉诊,舌红苔白厚腻,三角舌,点刺,舌如下图:


舌象
分析与拟方
✨✨✨

辨证:三阳合病。湿热互结,弥漫三焦,热无出路,里夹积食痰浊。

辨方柴胡达原饮+三仁汤+升降散

柴胡24g、槟榔10g,厚朴15g,草果10g,知母10g,黄芩12g、杏仁15g,白蔻仁15g,薏苡仁15g,滑石20g,淡竹叶15g、生石膏50g(另包)、大黄10g、僵蚕6g,蝉蜕6g、姜黄10g。二剂

后访:一剂烧退,咳嗽减九成,咽痛愈,精神复佳,因患者是小朋友,对于中药口感有所抗拒,不愿再服第二剂,故罢




以下作本医案复盤分析,分享如何辨证、推导、分析及用方用药的

首先在问诊方面,当下的临床症候为:咳嗽有痰,头晕欲睡,精神差,身灼热,反复发烧,喉咙肿痛,口干欲饮,汗少,无食欲,流清涕,小便黄,大便干硬且两天未行,网诊缺脉诊,舌红苔白厚腻,三角舌,点刺。

辨六经分析

太阳证:头晕身热、流清涕。(太阳病是有,但不是很明显)。

阳明证:身灼热,喉咙肿痛,口干欲饮,小便黄,大便干硬且两天未行,舌红、点刺。

少阳证:头晕欲睡,精神差,反复发烧,喉咙肿痛,无食欲。

三阴证:无

三毒:大便干硬且两天未行---积食,舌红苔白厚腻---夹痰浊。

因此辨证为三阳合病,夹食夹痰浊

辨八纲分析:

表:头晕身热、汗少、流清涕。(表证是有,但不是很明显)。

里:身灼热、口干欲饮,小便黄,大便干硬且两天未行,舌红、点刺。这些都是里热证,热是从里往外透。

半表半里:头晕欲睡,精神差,反复发烧,喉咙肿痛,无食欲。

病位已辨,再通过寒热虚实辨病性

热\实:身灼热,反复发烧,喉咙肿痛,口干欲饮,小便黄,舌红,点刺,体现出正邪分争激烈,故热象越显,邪实,正气亦实。从而推导本医案病性有阳性。

虚\寒:无

通过六经八纲辨证分析,可得知,本医案患者所患之病为三阳合病,夹积食痰浊,三阳合病从少阳解。

舌象分析:

舌象

1、从整体看,这舌体胀胀满满的,尤其是在舌中,特别胀满,这是宿食之应。阳明内实之象。

2、舌质是红的,这是一个热象。阳明热证之象。

3、再看舌苔,厚厚一层,将舌体包得严严实实的,像大热天穿棉祅,导致里面的热被包住出不来。

那为什么这件棉祅没包住舌尖?

答:至少露个鼻子出来喘气嘛,因此舌面上有红点刺和舌尖红,这是热强行外透的表现。阳明内热之象。

4、三角舌且红,三角舌如箭头直射舌尖,红舌为热,为肝火上亢,肝气郁滞,这是一个少阳病之象。

所以从舌象上也可以表出六经八纲,是个少阳阳明合病,夹积食夹痰饮。

辨方证

辨方证,也是辨方,六经属少阳阳明合病,证虽有太阳病之象,但太阳病不太明显,由于三阳合病治宜从少阳解,故本案言少阳阳明合病也不会有错,方药也是从少阳阳明合病类方中找。

对于本案,如果选用《伤寒论》的方,我会考虑用大柴胡汤+竹叶石膏汤+半夏厚朴汤+杏仁桔梗,再作一些加减优化(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生姜、大黄、竹叶、石膏、麦门冬、厚朴、茯苓、苏子、杏仁、桔梗),这个也是有效的。

但对本医案,我更偏向用达原饮+三仁汤+升降散,在这三小方的基础上再作优化使用。


1、达原饮

出自《瘟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黄芩,白芍,甘草组成。治以辟秽化浊,宣透膜原为法。

主治:瘟疫初起,邪在膜原,证见憎寒壮热,或1日2~3次,或1日1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红,苔如积粉,扪之燥涩,脉象弦数。

方用厚朴苦温燥湿,下气消痰;

草果燥湿化浊,芳香辟秽;

槟榔消谷利水,破气行痰,三药直达膜原以宜利五脏六腑律气壅滞,能使秽浊之邪速溃。

湿浊去则水道通,三焦理而气机畅,阳气不受湿遏,则寒战高热,头痛烦躁诸证愈矣。

“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荣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味不过调和之剂,如渴与水,非拔病之药也。”

在本医案中,对达原饮的方药选用,选了槟榔、厚朴、草果、知母、黄芩,由于胃实,故去甘草不用,白芍在本案亦不宜,故去之。本案的少阳证比较明显,三角舌,肝气郁滞,故加了柴胡。加生石膏,由于患者壮热,与原方的知母有白虎汤的含义。


2、三仁汤

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组成。

主治:湿温初起,邪留气分,湿胜热微,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者。

湿温初起,邪犯上焦,肺失宣降,不能正常敷布津气,湿郁少阳三焦,故身重疼痛;

卫阳为湿所遏,不能达表,故恶寒;

清阳不能上头,反为浊阴蒙蔽,故头昏重痛;内犯胃肠,纳运失常,故胸闷不饥;

此证平时并不发热,唯午后阳气得天时相助方致午后身热;

上述诸证均为湿郁表现,且有面色淡黄,舌白不渴,故属湿胜热微。

方解:

方用杏仁宣降肺气,启上闸以开水源,合行气的厚朴疏畅三焦气机,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

白蔻仁、半夏芳化燥湿,醒脾利气,恢复中焦运化;

薏苡仁、滑石、通草甘淡渗湿,通调下焦,祛已停之湿;

用竹叶、滑石略事清热,合而用之,能呈清热除湿功效。

在本医案中,选用本方的杏仁、白蔻仁、意苡仁、厚朴、滑石、竹叶,而去半夏、通草。用杏仁化上焦之痰,白蔻仁化中焦之痰,意苡仁下焦之痰,竹叶清热及化痰利小便,用滑石等于给痰浊脚底抹油,溜得更快一些,让痰浊从小便排出。


3.升降散

出处:升降散为《伤寒温疫条辨》中十五方之总方。由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组成。

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主治: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方中僵蚕、蝉蜕袪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宣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邪热、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和,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

在本医案中,升降散四味药全用,取该方升降之意,清阳升,浊阴降,以达到表里双解的功效。

最后选定三小方重组药为:柴胡24g、槟榔10g,厚朴15g,草果10g,知母10g,黄芩12g、杏仁15g,白蔻仁15g,薏苡仁15g,滑石20g,淡竹叶15g、生石膏50g(另包)、大黄10g、僵蚕6g,蝉蜕6g、姜黄10g。

其中生石膏可以另包,前剂服后退烧,后剂可以撤掉生石膏,以免石膏之寒伤胃,余药在后剂继续服用,继续化痰降浊。

有是证,用是方,患者反馈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作者介绍

李明运,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职称,来自南宁。

作为中医爱好者,坚持不懈学习中医。

中医师承南宁何建凤医师。

曾向玉林骨科医院李任成医师学习黄帝内针及扶阳法。

经方师从副主任医师、钦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钦州市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导师、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李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基地钦州站负责人,林佳明先生。

崇尚仲景医学,醉情中医,六经辨证,勤研经方,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给予很多人提供了帮助,是仲景医学的忠实践行者,立志做经方一代传人,为百姓做点实事,也为伟大的中医传承尽绵薄之力。

善于运用纯中医药、中医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撰稿 丨 李明运

编辑 丨 温睿敏

校对 丨 曾应梦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