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乙者,大一也,且看吾师之妙论都说了什么!

 勇敢的芯2 2023-11-28 发布于湖南

      按:历代祖师,名字多有隐喻者。如吕祖之名字,先师即有撰文说明——吕祖洞宾姓名字号与丹诀揭秘。西派李涵虚祖师,号长乙山人,亦有隐喻。乙,就是“一”,比如古籍中,常有“太乙”、“太一”之用。长乙,就是长长的“一”,也就是“大一”。《庄子》有“大一通之”者,因之先师陈毓照老师专有《大一专论》一文,已收录在先师著作《天乐丹诀》(2011年3月出版)一书之内。现转载如下:

大一专论 
陈毓照
  
“一”之总论
 
常人对于文盲的讥讽,叫做一字不识,说明比“一”更简单的字就没有了。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很早以前,张家有一个小孩子资质很差,而父母望子成龙之心却很迫切,还未上学就拿“一”字教他念,教来教去教不会,就特地请了一个启蒙的好先生来教。先生为了不负东翁之托,决定从简到繁,也就先从这“一”字教起,一连教了三年,小孩子总算认得了“一”字。先生带他来到村外玩,顺手拿了一把扫帚,从河里蘸满了水,在粉墙上划了一个很大的“一”字,问他是什么字?孩子傻了眼,只是睁大了眼睛,左瞧右瞧,猜不出来,只好说不认得。先生气呼呼的说:“怎么教了三年,连'一’字还不认得?”孩子理由十足的说:“先生,我过去认得'一’字,从来没有这样大啊!”先生鼓了一肚子气,只好卷铺盖走人了。
 
这虽然是流传的一个笑话,但从实际来说,这一个“一”,确也不是那么好认,就算现在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多少专家学士,丹道里手,真正能理解这“一”字含义的人,也许不一定能找得出几个。近几年来,各家气功刊物,也发现过不少对“一”字的高论,但真正解透“一”字窍门的人,毕竟还未出现。
 
鄙人对于这“一”字的认识,确也十分肤浅,兹就其形态与变化之大略,参照古人的传统评议为依据,姑妄论之。讲到这“一”字,历史之久,变化之大,真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呢?要知道未有天地以前,这“一”就早已存在,即使天地毁灭,这“一”字也一定不会消亡。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足可证明他是一个无始无终,没有起迄之物。
 
细查此“一”,他本来是道的独生子,天地的父母,人类及万物的祖宗。所以《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由此可见“道”就是阴阳的合体;“一”就是一气,就是道的化身;二就是二仪,也就是天地;三就是三才,是天地人的总称。三才既具,万物化生。总不出阴阳二气之孕育变化,以道与一气为之主宰。所以这一气的“一”,是一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先天阴阳二物的混合体,是人类万物生命的源泉,是生人生物的元始祖气。独一无二,没有对待。
 
从“一”的外形看,虽然只是这么简单的一划,实际上却蕴育着无穷无尽的元素,却确乎是法术无边,变化无穷的。所谓“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一中起经纶。” 也足以表明这“一”的大作大用。试将此“一”放大一下,就可放大的漫天遮地,无穷无尽的大。若将此“一”延伸一下,则可越伸越长,没完没了,永远没有穷尽。若跟着地球绕圈子,就可经年累劫永远的绕过去,无法记清他的圈数。若向外星球直线延伸过去,无论是离地球几千万亿光年的遥远星球,都只能在它的眼皮底下轻轻滑过,看着无穷无尽没完没了的远去远去。若把这“一”字弯曲成一个圈(○),使它滚动旋转,即使转他个千年万年以至无量数那由他之年也永远是转不完没有尽头的。是故《道德经》说:“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又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这样“一”的形象和功能便和盘托出。
 
所以河图洛书都莫不以“一”之一点为起点,以“一”扭曲之○为标帜。伏羲氏画八卦,也是以“一”为代表乾卦的一个阳(—)爻开始的。以一个一为阳(—)爻,两个一为阴(--)爻,以代表一阴一阳,展开了阴(--)阳(—)二爻的复杂变化,从而演变为四象八卦,以至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管这么多的爻象,都有神出鬼没的变化,但始终离不开只是这“一”中的一个阳(—)爻 和一个阴(--)爻的变化。换言之,也只是离不开先天一气中的一阳一阴的变化。是故张紫阳说:“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张万物昌。”离开了这一阴一阳的变化,就不成其为八卦易象了。
 
古人说:“何为大,惟天为大。”其实天大不如“一”大,早成定局。为了衬托天的伟大,所以,古人造字,天字从一从大,谓之一大为天。说明天是无边无际的,也有“一”那么大的。讲到实际,天大不如“一”大,因为天本来就是“一”中分化出来的半个体积。在一分为二之初,气之清轻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从此“一”便成为天和地二个体积。是之谓一生二或太极生两仪。所以天实际上只有“一”的一半那么大。
 
可见“一”不但是万物的起源,也是万物的终点。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于一本,就是这个道理。由一可以随意扭曲的缘故,又变成两个起点,两种讲法。一个起点就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另一个起点就叫做:“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皇极经世》)”而最后的结果,不是回到“一”,就是回到○,以成其得其一万事毕而复还先天一气的本来面目,金丹因此而名之也。《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不知道从一之始而逆反之,又何能返万为三、合二为一而得一之终哉!此大学之道,必须先知“止于至善”之“一都”以求之也,不然又安能定、静、安、虑、得而复明明德之本体哉?

Image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摘自《封神演义》

Image
Image

生活大道场,修炼乃生活

——在生活中修炼,在修炼中生活。
——将生活中的智慧指导修炼,用修炼中的智慧指导生活。
——生活与修炼完美融合,生活有助修炼,修炼促进生活。
——修炼不在深山内,斗室红尘大道场。
——修炼不必离群居,夫妻牵手共携程。
——共话生活大道,同享天乐生活。
(圆峤洞天)


加微信:
yuan qiao dong tian
(  圆 峤 洞 天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