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清秋:日本「画圣」雪舟与中国山水之缘

 昵称40044036 2023-12-04 发布于浙江

冷清秋:日本「画圣」雪舟与中国山水之缘最近刚好整理日本画家的画,看到雪舟的《四季山水图》四屏,非常疑惑,这明明像南宋时期马远、夏圭派的风格呀,怎么可能是日本画家画的?可是就是这个日本人将中国绘画学到精髓,并且画的很好。在百度上找到了一张雪舟的画像,应该是个瘦高个的画家。

雪舟,出生于1420年,按时间算大概出生于中国明代,年少时出家入相国寺为僧,在禅悟的同时爱上绘画,但其绘画风格不像日本常见的几种,譬如浮世绘呀、小品画呀,其酷爱临摹南宋李唐、夏珪、玉涧、牧溪、马远、梁楷等禅画大师的作品。在同寺山水画家周文学的有意帮助下,他可以去画室帮忙磨墨,这时他可以看到周禅师如何握笔,如何运笔,为以后的学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季山水图—春景》

冷清秋:日本「画圣」雪舟与中国山水之缘

这山石、侧峰以及树木太像马远、夏圭一路的风格了!

1467年3月雪舟随遣明船访问中国,游历名山川,并大量写生,1469年回国后离开禅寺,先后在大分、山口开设图画楼,专门创作水墨山水画。

《四季山水图—夏景》

冷清秋:日本「画圣」雪舟与中国山水之缘

在雪舟所在的时期里,在日本能称上一流的画家的,来过中国的唯有雪舟!

访问明朝是雪舟形成个人风格的契机。他曾自豪地说:“我熟练地运笔遣墨,不是别人教给的,全部都是自己从自然风物中学会的。这就是中国无画师而有画的原因。”

《四季山水图—秋景》

在中国,他游览各地的壮丽河流,自然美景让其目不暇及,留连忘返,亦有“中国的自然风物就是我最好的老师。”的感慨!

《破墨山水图·自序》中写道:“余曾入大宋国,北涉大江,经齐鲁郊,至于洛求画师。虽然,挥染清拔之者,稀也。于兹长有声并李在二人得时名,相随传设色之旨,兼破墨之法。尊挚而归本邦也。”

《四季山水图—冬景》

冷清秋:日本「画圣」雪舟与中国山水之缘

扬子江之浩荡奔腾,大运河之百舸争流,天童山之变幻瑰丽。。。,炼出了雪舟的气魄。深刻领悟到“中国无画师,但并不是说它无画。中国壮丽的山河,各种各样奇异的草木鸟兽,与日本不同的社会风物,就是中国的画。”

1469年,访问期结束回国。在中国呆的三年里,其山水画得到很大提高,不再是一味的临摹,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山水画了。所以后期的山水画,集各家之大成,有院体的雅致秀丽,有文人的清新典雅,有禅林的潇逸简练,更有新奇抽象,画风变化万千。创造出颇具日本式的水墨山水。

秋冬山水图一(秋景)

冷清秋:日本「画圣」雪舟与中国山水之缘

雪舟一生作了多幅《山水图》,想把他在中国看到的大好河山、四季变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将自己的感情也流露出来。此套《山水图》本为四幅,可春、夏景佚失。

秋冬山水图二(冬景)

冷清秋:日本「画圣」雪舟与中国山水之缘

嶙峋的怪石,两颗山树,突兀而又单薄。一条小路伸向山的深处,左面的山只是描绘了一角,山的高度和陡峭都在画外,画中的那座矮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很陡峭,并且山石峥嵘,很见风骨。

画中设置了大量的空间,东方绘画的含蓄、空寂、澄明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把这种冬雪惨淡、寒山幽远、行人绝迹的意境渲染了出来。

《四季花鸟图屏风-一屏》

冷清秋:日本「画圣」雪舟与中国山水之缘

此屏有着明显的日式风格,可能是画家早期画作,但是画家还是最爱中国画元素,连署名多为“四明天童第一座雪舟笔”、“渡唐雪舟”等。

访问归国后,在其画室-云谷庵,先后为香积寺画了《金山寺图》、《育王山图》(1472),为安世永全画了肖像(1473),为弟子等悦画了《山水小卷》(1474)等。

《四季花鸟图屏风-二屏》

冷清秋:日本「画圣」雪舟与中国山水之缘

1486年,雪舟到山口第二故乡,在其创立的天开图画楼完成了毕生大作——《四季山水长卷》,将中国特色的自然景色融入长卷中。从卷头的春景开始到卷末的冬景结束,连续画出了四季山水的变迁。仔细观摩,这一春夏秋冬的四季也分别画成孟、仲、季三景,并且通过巧妙的布置而连成一景。卷末有署名“文明十八年嘉平日天童前第一座雪舟叟等杨六十有七笔受”的款识。从笔法和构图上判断,它是以夏圭的作品为摹本的,同时又不是完全忠实地摹仿,而是大量地加入自己的意向。

1506年,经历了“应仁之乱”的战国乱世,也享受了中国美好风景的雪舟离世了。1956年,为纪念雪舟逝世450周年,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通过决定公认他为世界文化名人。同年雪舟绘画展览在中国上海举行。

有一种说法是:没有中国文化,就没有雪舟;没有到过中国,也没有雪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