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篇——关于小茴香与近似种

 王挺军 2023-12-04 发布于浙江

一、引子

立冬之后,天气逐渐转冷,走在街头巷尾,常能闻到各种炖菜与烧烤的香味飘入,勾起众人的胃口来。在菜肴的烹饪中常会用到多种调味料,包括香料。

传统的香料多种多样,代表性的“五香”如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也有用其制成五香粉的,主要用于炖制的肉类或者家禽菜肴,或是加在卤汁中增味,或拌馅等。

此五香不仅能调味,亦具良好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为常用的中药品种,如小茴香为温里药,具散寒止痛、理气和中的功效。

今天就讲讲小茴香吧,还有它的几个近似种,如莳萝子、孜然、藏茴香等。但愿通过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更能加深其印象。

二、药用之小茴香

小茴香,始载于唐代本草著作,如《药性论》、《新修本草》中,曾用名蘹香、蘹香子,其别名众多,包括茴香子、土茴香、谷茴香、谷茴等。

李时珍《本草纲目》名之为“蘹香”,归入菜部第二十六卷,释名曰:“俚俗多怀之衿衽咀嚼,恐蘹香之名,或以此也。”苏颂谓之:“蘹香,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也。”

在古医籍中通常称之为茴香,如古代理气的经典名方天台乌药散,由乌药、木香、茴香、青皮与高良姜等几味组成,其中的茴香,即今之小茴香。又如茴香理中丸中的茴香,同样亦指今之小茴香。

按《中国药典》,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釆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小茴香的性味为辛、温,具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通常用于治疗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等症。盐炒之,能增强其暖肾散寒之功。

小茴香常用于治疝之剂,据宋代《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又,《医林纂要》:茴香,大补命门,而升达于膻中之上,命门火固,则脾胃能化水谷而气血生,诸寒皆散矣。肝胆亦行命门之火,肝木气行,则水湿不留,虚风不作,故其功亚于附子,但力稍缓耳。”简而言之,小茴香能大补命门,功近于附子。

小茴香的大致性状特征: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或稍弯曲,长58mm,宽约2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稍尖,顶端残留黄褐色的花柱基部。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横切面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具特异香气,味甘微辛。

小茴香饮片,通常以颗粒均匀、饱满、黄绿色、香浓味甜者为佳。

三、小茴香之植物基源

按民间通俗的说法,茴香有大茴香与小茴香之分。所谓的“大茴香”,即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 f.的果实,木本植物的果子;而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草本植物的果子,相对较为细小

伞形科茴香属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俗名小茴香、茴香菜、川谷香、松梢菜等,多年生草本,植株具强烈香味,高约1m左右,无毛,有粉霜,茎直立,具细纵纹,多分枝。中、上部茎生叶柄渐短至全部鞘状,叶片34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长14cm,宽0.51mm

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总苞片和小苞片无,小伞形花序有花1030,花柄不等长,萼齿无,花瓣黄色,先端小舌片内曲。果实长圆形,长46mm,宽1.52.2mm,主棱5条,明显,每棱槽具油管1条,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曰:“云似老胡荽者误矣,胡荽叶如蛇床。蘹香虽有叶之名,但散如丝发,特异诸草也。”文中指出了茴香的叶型特征,散如丝发。

茴香属在我国分布仅1种,即茴香。茴香在我国各省区有栽培果实以小茴香入药嫩叶可作蔬菜食用或作调味用在我国北方的食用历史较为悠久,为常用蔬菜品种,故有土茴香、北茴香之称。

四、小茴香之近似种

伞形科芹亚科有几个属的植物,其植株形态往往相似,如茴香属、莳萝属、孜然芹属、葛缕子属等,叶型均散如丝发,特别是果实,尤为神似,经常会被混淆。

市场上偶见以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莳萝子)、孜然芹的果实(孜然)、葛缕子的果实(藏茴香)冒充小茴香使用的情况,需加以鉴别区分。

1、莳萝子

莳萝子,为莳萝的成熟果实。

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为伞形科莳萝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平滑,高6090cm。叶34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丝状,长420mm,宽不及0.5mm;茎上部叶较小,分裂次数少,无叶柄,仅有叶鞘。

复伞形花序常呈二歧式分枝,伞形花序直径515cm;伞辐1025,稍不等长,无总苞及小总苞;花细小,花瓣5,黄色,向内弯曲。双悬果稍扁,广椭圆形,长34mm,宽23mm,外面棕黄色,肋线膜状,两侧肋线延伸成翅状。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莳萝原产欧洲南部,我国东北、甘肃、四川、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茎叶及果实有茴香味,尤以果实较浓,嫩茎叶供作蔬菜食用,果实可提取芳香油。

莳萝为外来物种,别名慈谋勒、莳萝椒、洋茴香、瘪谷茴香、千里香等。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莳萝、慈谋勒,皆番言也。”并援引《广州记》云:“(莳萝)生波斯国。马芹子色黑而重,莳萝子色褐而轻,以此为别。”其中提及的马芹子,即为今之孜然。

莳萝子亦可入药,始载于《海药本草》,其谓之:“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功近小茴香。

莳萝子为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甘肃、四川。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

莳萝子的大致性状:多数裂成分果,分果瓣扁宽卵形,长34.5mm,宽1.52.5mm。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及不明显的萼齿。背面棕黑色,有黄白色的线状纵棱3条,背面有3条不甚明显的肋线,两侧肋线延伸翅状,少数未分离的双悬果基部有残存果柄。气香,味微辛

莳萝子为非药典品种,但在多个省区如广西、新疆、甘肃与浙江等地的炮制规范中有收录。按《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莳萝子的功效主要为消食导滞,用于治疗宿食不消、脘腹饱胀等症。

2、孜然

孜然,为孜然芹的成熟果实。

孜然这个词,早先似乎名不见经传,近些年随着烧烤美食圈的日渐火爆,孜然粉作为烧烤必备的调味品而逐渐被民众所喜爱,声名鹊起。

孜然芹Cuminum cyminum L.,为伞形科孜然芹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40cm,全株(除果实外)光滑无毛。叶片三出式2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1.55cm,宽0.30.5mm。复伞形花序多数,多呈二歧式分枝,总苞片与小苞片相似,顶端针芒状,反折,花瓣粉红或白色,顶端微缺,有内折的小舌片,分生果长圆形,两端狭窄,长6mm,宽1.5mm密被白色刚毛;每棱槽内油管1,胚乳腹面微凹。花期4月,果期5月。

原产埃及、埃塞俄比亚,我国新疆有栽培。新疆的孜然,是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向东传入古代西域的。孜然这种香料的名字,是从古波斯人对它的称呼zireh音译而来。

孜然,为伞形科植物孜然芹Cuminum cyminum L.的果实。67月果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

孜然大致性状:为双果,灰黄绿色、灰黄色,分生果细卵状长圆形,两端狭窄,具5条纵棱,被众多短毛,两侧稍扁压,长36mm,直径11.5mm,合面内凹,花萼柱头宿存,锥状。具特异芳香,味微辛麻。以颗粒饱满,色灰绿黄者为佳。

孜然,别名马芹子、枯茗、安息茴香等。据《中华本草》,孜然具散寒止痛、理气调中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消化不良、寒疝附痛、月经不调等症。孜然在新疆炮规中也有收载,文中有个注意事项,提及“对肺有害”。未知个中缘由。

3、藏茴香

藏茴香,为葛缕子的果实。

葛缕子Carum carvi L.,为伞形科葛缕子属多年生草本,高3070cm23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mm,宽约1mm,通常无总苞及小总苞。小伞形花序有花515,花瓣白色,或带淡红色。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约2mm,成熟后黄褐色,果棱明显。

葛缕子,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藏及四川西部等地均有分布。欧洲从葛缕子的果实中提取挥发油,并分离出香芹酮、苧烯、糠醛等成分。

藏茴香,别名葛缕子、黄蒿、贡牛、郭鸟(藏名)等,性味辛甘、温。据《西藏常用中草药》,藏茴香具芳香健胃、驱风理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小肠疝气等症。藏茴香,在《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中也有收录。

葛缕子(藏茴香)麻辣带些甘甜,味道略近小茴香,同时带有少许薄荷般的香气。据称,德国食物是最常使用葛缕子的料理,不管是做香肠、烤猪肉、炖牛肉、或是腌包心菜都少不了葛缕子。

现把小茴香与若干近似种的主要特征区别,列表如下:

五、香料本草与小茴香几种

美食用香料,增香去膻、大有益处。小茴香,自古为药食两用品种,如唐代《新修本草》谓之:“调食味用之。”小茴香,为肉类烹饪时提香的调味品。而茴香的茎叶,在北方常为食用的蔬菜,如做成“茴香馅”的饺子,风味独特而广受民众的亲睐。

莳萝子又称洋茴香,莳萝子与莳萝茎叶,亦具与小茴香类似的用途。孜然味道微辛,是咖喱的主要香料之一。孜然粉,常为肉类烧烤时的佐料,可以祛腥解腻,并能令其肉质更加鲜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欲。葛缕子果实常用于烘焙食谱,可用于烹饪时调味是另一种茴香的很好的替代品。四者之食用,伴随着人类悠久的香料文化;四者之药用,堪称为典型的“香料本草”。

香料本草,还包括沉香、檀香、花椒、吴茱萸、丁香、龙涎香、麝香等含芳香味的药材。在古代的宗教祭祀、美容香熏、餐饮提味、药用保健等方面,香料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千百年来,香料深入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制作精致的本草香囊、香炉等香具,佩香以祛邪、焚香而悦神,乃至修身养性、陶冶性情。

六、其它

小茴香与莳萝子、孜然、藏茴香的原植物均为伞形科芹亚科植物,四者的性状特征较为相似。如叶片的末回裂片均呈丝状,但茴香的末回裂片较长,最长可达4cm,稍近披散状。茴香茎枝有粉霜。

复伞形花序方面,茴香为顶生和侧生的复伞形花序,莳萝与孜然芹常呈二歧式分枝;茴香与莳萝均无总苞及小总苞,孜然芹具总苞片与小苞片。茴香与莳萝的花瓣黄色,孜然芹与葛缕子的花瓣白色或淡红色。

四者的果实,均为细长圆柱形,背面具5条纵棱,但莳萝子的两侧纵棱有宽翅,孜然的纵棱间具众多短硬毛,藏茴香的果棱明显。气香,味尝略有,如小茴香稍甘甜,孜然带麻味,藏茴香麻辣又带点薄荷香

四者入药,均具散寒止痛、理气调中的作用,如小茴香之善治寒疝,莳萝子之温脾肾、解鱼肉毒,孜然之暖胃止痛,藏茴香之健胃理气,其功卓然。另需注意,因其辛温,阴虚火旺者慎服。

至于八角茴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蘹香”条目下亦曾提及,曰:“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别,但气味同耳。北人得之,咀嚼荐酒。”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的成熟果实,又称舶茴香,旧时多从南洋而来,今在两广地区多有种植。

茴蘹本不同字,但简体字后均成茴字,以致于两个茴香(小茴香与八角茴香)易混淆了。另外,对于古人咀嚼八角茴香以佐酒的风俗,本人有所不解,觉得这咀嚼的风味或许是不咋的嘛。

小茴香在炖鱼、炖肉的时候,可以去除肉类本身的异味,重新增添香味,故有“茴香”之名,这又是一个不同的说法。无论何故,香之为食,香之为药,香之为用,茴香之药食两用总是令人欣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