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的“不得眠”

 风徽中医陈越 2023-12-05 发布于云南

《伤寒论》中的第61条、71条、76条、86条、221条、319条都有“不得眠”。

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本条因误治而虚阳浮越。重点在“下之后,复发汗”,下法和汗法既可能伤阴,又可能伤阳。汗多亡阳,气随津脱,阳不与阴相合则失眠。《灵枢·邪客》曰:“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踏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大惑》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跨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寒热》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阴伤则不能涵阳而虚阳浮越,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需当速固,故用干姜附子汤以救阳。因此部分睡不好的病人可以用温阳法治疗。

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太阳病发汗只需“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不应当大汗出。今“大汗出”之后“胃中干”,知是汗出津亏而“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这是阴虚;阴虚失眠者,多喝水,或者喝点酸奶,酸甘化阴,对失眠都有好处;若是用药,心肺阴虚者则用生脉散、百合地黄汤;肾阴不足者则用山萸肉、熟地黄;若肝阴不足者则用一贯煎;胃阴不足者则用益胃汤;知道这个法则不会局限于一个方。

第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本条卫误汗误下伤津胃虚,客热趁虚而入。“发汗后”又“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这些误治皆会伤津液。津液伤之后,或阴虚,或阳虚,或化热,伤津液皆可令人失眠;言语过多、误汗误下、过度健身、服用泻下药减肥皆令人津液伤。在张仲景思维中伤津液和失眠有很大关系。《灵枢·口问》篇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盛则寤矣。”换句话说,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中,阳能入于阴,就能正常入睡;换而言之,睡眠是营气和卫气的关系。《灵枢·本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说:“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营气和卫气能够蒸津液、泌糟粕、化精微。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谷气入于胃才能生营卫,所以水谷为营卫的来源。

第86条“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误汗,阳盛而阴亏;一个是阴亏而邪热入,一个是阳盛而伤了营血,这是两个逻辑。

第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这是单纯的邪热,阳明病温针火逆,本来就是热病,再给你温针,两阳相加,睡不好。

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经有热又兼水停,二者皆令人不得眠。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味酸平,知母苦寒,茯苓味甘,川芎辛温。今天认为酸枣仁酸味入肝,但在《神农本草经》中,酸枣仁“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知母,《神农本草经》曰:“味苦,寒。主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茯苓,《神农本草经》曰:“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川芎,《神农本草经》曰:“味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酸枣仁直接能够治“心腹寒热、烦心不得眠”且“安五脏”;知母,苦寒,主“热中,益气”;茯苓,甘平,主“惊邪恐悸,养神”;川芎味辛,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所以酸枣仁汤中,枣仁、茯苓补心,知母补卫气,川芎通血脉,所以酸枣仁汤实际上就是在调和阴阳、营卫、营血;换句话说,酸枣仁汤能够入到营分去补虚劳。哪的虚劳?这里可能不好理解,参看营卫的运行就知道了。《灵枢·营卫生会》说:“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中焦,卫出下焦。……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水谷最后是要通于上焦的,卫气和营气“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所以中焦的营卫气机是“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胃中的虚,可以因于误汗;可以因于虚劳(一种多种疾病久治不愈而成虚的病症),“虚劳虚烦不得眠”是久病消耗阴血不足所生的虚烦,它是虚热,这个时候要补虚安神;所以不要把酸枣仁汤单纯的划分为养肝,要理解成营卫不足。很多人受今天认知的影响,认为营卫不足就是桂枝配芍药,桂枝芍药是偏于表的营卫不足,而酸枣仁汤是偏于心的营卫不足。所以张仲景不都是辩证用药,张仲景经常像赵进喜先生讲的那样选效药。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这是痰浊停聚肺胃,胃不和卧不安,胸中的阳气也不和;就是阴多了睡不了,阴少了也睡不了。

除此之外还有寒湿郁热的“黄汗暮躁不得眠”。

《伤寒》为什么难学?同样是“失眠”,猪苓汤的“不得眠”有烦,干姜附子汤的“不得眠”有烦,大汗伤津的“胃中干”“不得眠”也有烦,栀子豉汤的不得眠”还有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去辨方证?如何去抓主症?若说伤津液,干姜附子汤、栀子豉汤、温针哪一条不伤津液?有人说“下利”用猪苓汤,那“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这里“不利”而“渴”用的也是猪苓汤。所以必须得学法。

那么到底怎么去治疗“不得眠”?我给你提个线儿,看看你能不能顺着这个线把所有的条纹儿之间的关系都理解清楚。不要从阴阳入手,一入手就会在干姜附子汤和栀子豉汤之间徘徊;也不要从虚实去入手。这根线就是“胃不和,卧不安”。如果你能把“胃不和”的概念理解到它和吐、下、汗都有关系,你就明白,这都是胃不和。发汗之后,胃中津液受伤是胃不和;下之后,胃气受伤也是胃不和;不管是伤了营,还是伤了卫,总之都是中焦的水谷运化失常,都可以从这个思路去入手。

综合而言,卫属阳,营属阴;卫少则阳虚,干姜附子汤;营少则阴虚,轻微的胃中津液不足,“少少饮水”;严重的疾病所导致的营卫受伤,用酸枣仁汤;虚中化热是栀子豉汤;化热而兼水饮是猪苓汤;偏于痰浊是皂荚丸;寒湿的基础上郁热,多种邪气夹杂仿照黄汗的治法;如果出现真寒假热,用干姜附子汤。实热、虚热、水热、湿热都在这了。单纯的痰浊,用半夏、茯苓,不用皂荚也可以。总之,厘清营卫的运行、生理以及病理,时刻注意固护营卫,存津液。其中注意茯苓配枣仁能补,配知母能清,配半夏能化,配黄柏能治下;栀子豉汤因于伤津液,用栀子清热存津液,豆豉护卫气。

如果说方正辩证是最简单最尖端的中医,那么如果能学会《伤寒》的法,你可以躺着赚钱。你将特别自信,你不用背,你走到哪,看看症状你就知道了该用茯苓配什么?你才能圆机而活法,不然一辈子你就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治不好了还不明白错在哪。

(本文为随庞博老师学习笔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