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首次公开《圣教序》墨迹底稿,如王羲之亲自写成,《兰亭序》在它面前不值一提!

 旷世缘q33hh84b 2023-12-06 发布于山东

中国书法史上有三次官方大型“集字汇帖”活动。第一次是在唐太宗时期开始的,《集王字圣教序》历时25年才完成。第二次是由北宋太宗赵光义主持编纂的《淳化阁帖》。第三次是由梁诗正等人负责的《三希堂法帖》汇编。这三部作品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极高,后世的书法家都将其视为入门必选。与后两部“大部头”相比,《圣教序》的应用范围更广泛,自唐代开始就是学习行书的首选之作。

图片

怀仁在崇文馆所藏的数千件羲之真迹中,精选出了1900多字,并经过极为细致的钩填、临摹。最终将墨迹稿交给了顶级刻工,在咸亨三年(672年)刻碑完成。现在,《圣教序》的原碑保存在西安碑林,经过1300多年的时间,碑面已经斑驳不清。

图片

我们知道,与墨迹相比,碑刻有两个天然劣势。首先,无法完全还原细节的笔画。即使是最高水平的镌刻工也难以再现一些细微的笔画动作。其次,在书法中非常重要的“行气”无法从雕刻中表现出来。

图片

在怀仁集字时,他注意到字与字之间应有呼应、连贯,这样才能让全篇显得自然流畅。只有气息连贯起来,作品才能真正“活”起来。尽管怀仁尽力做到了这一点,但在交给刻工进行雕刻时,仍然受到工具和材质的限制,最终无法完全实现这一目标。

图片

这一点一直被视为一大遗憾。因此,在当时就有书法家做了一项创举,将《圣教序》重新复原为一份墨迹稿。这份作品保存完好,一字不损,就像王羲之亲自书写的一样。卷后还有苏轼的题跋。它递藏有序,先后被苏轼、佛印、虞集和清朝内府收藏。清朝灭亡后,这份作品一度失踪。直到前几年,台北故宫才正式公开展示了这份作品,它的文物编号是K2B000383N000000000PAF。

图片

与《圣教序》碑刻版相比,这份墨迹稿有两个优点。首先,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被完美还原。王羲之的书法以变化丰富著称。仔细观察这份墨迹版,可以看到他入笔时的凌空取势和尖锋入纸,以及入纸后的调锋、衄挫和提按动作。墨迹版还完美还原了笔尖提按带来的点画的粗细、纤浓以及中锋、侧锋的交替、飞白和翻笔,呈现出细腻自然的效果。许多人认为,《圣教序》的碑刻版才是最佳之选。然而,如果能够亲眼看到这份墨迹版,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说“碑不如帖”。

图片

另一个优点是墨迹版的字体连贯流畅,具有更好的结字和行气。例如,上一个字最后一画的收尾时使用了“内擫回锋”的技法,与下一个字起笔时的虚尖形成呼应。这种笔断意连、虚实结合的衔接是碑刻版中所没有的。

图片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精妙,就在于他的用笔变化多样,字体千变万化,气韵生动、潇洒飘逸。这份墨迹稿的《圣教序》无疑是学习他行书的上佳之作。

图片

现在,我们对怀仁的《圣教序》墨迹稿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复制品的笔画细节与原作别无二致。为了方便您的临摹和携带,我们还制作了经折装和缩小版。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