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方剂学(祛痰剂)

 繁星1 2023-12-08 发布于安徽
图片 第十七章祛痰剂

第一节燥湿化痰剂





REC
图片
00:00:00:00







=1二陈汤=


【方歌】二陈苓草生姜梅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脾失健运、聚湿成痰之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义】

行气燥湿化痰:半夏、橘红;橘红行气,“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治痰类基本用橘红)

治脾:茯苓甘草

生姜:助半夏降逆,制半夏之毒

乌梅:少许乌梅收敛肺气,散中有收,防化痰药伤阴津

【附方1】涤痰汤(新增)      涤痰枳茹二陈汤,南星菖蒲人参姜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语,喉中痰鸣,辘辘有声,舌苔白腻,脉沉缓或沉滑

【附方2】导痰汤(新增)      导痰枳南二陈姜,不用甘草导痰强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黏稠,舌苔厚腻,脉滑

方剂理解:

二陈汤主治湿痰证。湿痰一般量多,容易咳,且色白。湿痰涉及脏腑一是脾,二是肺。脾虚生痰,储于肺中。湿痰停肺,阻滞气机,影响胃气和降,则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反映脾虚脾湿,头眩心悸乃湿痰上干清阳、内阻心脉所致。白滑腻苔、脉滑反映痰湿象。

二陈汤四味主药,一是燥湿痰,二是行气,三是益脾。方中陈皮、半夏燥湿化痰,陈皮兼行气,半夏兼降逆;茯苓甘草益脾治生痰之本,且茯苓渗湿有利于祛痰。调服药用了生姜和乌梅,生姜也可降逆,制半夏毒;湿痰停肺,影响肺之肃降而咳嗽,乌梅少许收敛肺气。

附方中涤痰汤涤痰开窍,用于痰迷心窍,在二陈汤的基础上配伍了枳实、竹茹、南星,破气化痰,化痰力量更强,且配伍菖蒲生姜辛散以助开窍,人参扶正。

附方导痰汤用于痰厥证,痰犯清阳,头目眩晕、头痛,痰象甚,见厚腻苔。导痰汤也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上了枳实、南星破气化痰。导痰汤证痰盛,痞塞、胀满,壅遏气机比较严重,没用甘缓之甘草。

图片



=2温胆汤=


【方歌】温胆利胆和胃方,枳茹姜枣二陈汤[橘夏苓草]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或呕恶呃逆;或眩晕,或癫痫;苔腻微黄,脉弦滑

【方义】

枳实竹茹,理气清热化痰;陈皮半夏理气化痰;茯苓甘草治脾;姜枣和胃

方剂理解:

温胆汤主治痰热内扰证,痰热内扰多影响胆和胃,痰热犯但则表现为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犯胃则表现为胃气上逆。苔腻微黄,脉弦滑反映了痰热象,但是热象不是很重,如果苔不是微黄,而是黄,可加黄连。眩晕、癫痫等病,如果有痰热,也可考虑温胆汤治疗。

温胆汤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上了枳实竹茹,破气清热化痰,增加了二陈汤的寒凉之性,二陈汤中的半夏比较温燥,但此方热象不重。生姜大枣和胃降逆。 

图片



=3小半夏汤=



【方歌】小半夏汤与生姜

【功用】和胃降逆,消痰蠲饮

【主治】饮邪停胃。痰饮内停,心下痞闷,呕吐不渴,以及胃寒呕吐,饮咳嗽

方剂理解:

小半夏汤主治饮邪停胃。饮邪停胃,阻滞气机则心下痞,导致胃气上逆则呕吐。

小半夏汤就两味药,生姜配半夏,燥湿化饮,止呕降逆。由于生姜和半夏的降逆作用突出,因此又可单用于胃寒呕吐。由于半夏燥肺中湿痰,生姜又能止咳,因此又可用于痰饮咳嗽。小半夏汤还未出过考题,主治可以出多选,可用于饮邪停胃、痰饮咳嗽、胃寒呕吐。

图片



=4茯苓丸(新增)=


【方歌】茯苓半夏枳壳硝,两臂酸痛姜汁调(生姜汤下)

【功用】燥湿软坚化痰,行气

【主治】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

两臂酸痛或抽掣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麻木,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

【方义】

燥湿:半夏燥湿化痰消已生之痰,茯苓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虽叫茯苓丸,但茯苓是臣药)

软坚化痰:朴硝治中焦,消痰破结,与半夏合之,辛咸燥润,消结顽痰;合茯苓二便分消

行气:枳壳理气宽中

姜汁糊丸,姜汤送服:开胃化痰,兼制半夏之毒

方剂理解:

茯苓丸是考纲新增的方剂,主治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主症是两臂酸痛,不得上举,此为痰浊阻滞经络所致;舌苔白腻而脉滑反映痰象。

方义不要求掌握,简单看,理解功用。

图片

第二节清热化痰剂





=5清气化痰丸=


【方歌】清气化痰芩星蒌,橘夏苓姜枳[枳实]杏投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热淫于内、灼津成痰、痰热互结之痰热咳嗽

咳嗽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义】

清热化痰;黄芩清肺热;胆南星、瓜蒌清热化痰

化痰:陈皮半夏茯苓化痰,半夏兼止呕

理气止咳:枳实杏仁

姜汁:和胃止呕增祛痰降逆之力,解半夏之毒

方剂理解:

清气化痰丸主治痰热咳嗽。痰热滞肺,咳痰喘,其痰黄稠。舌红黄腻苔、滑数脉反映了痰热象。

清气化痰丸的结构比较明确,一是清热化痰,二是降肺气。方中陈皮、半夏、姜汁化汤,胆南星、瓜蒌清热化痰,黄芩清肺热,这些药配伍在一起,则发挥清热化痰的作用。痰阻气机,引起肺气上逆,方中枳实行气消痞,杏仁肃降肺气。

图片



=6小陷胸汤=


【方歌】小陷胸汤连半蒌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心下之小结胸证。心下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义】

辛开苦降:半夏化痰开结消痞,黄连苦降清热

瓜蒌:清热化痰,宽胸利气散结,治胸满痞痛

方剂理解:

小陷胸汤病机是痰热互结心下。痰热阻滞气机,按之痛,心下痞闷;痰热停于胸中则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滑数脉反映了痰热象。

小陷胸汤是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剂之一,半夏辛散化痰,黄连苦降清热,二者配伍清热化痰;瓜蒌清热化痰,宽胸利气。

图片



=7礞石滚痰丸=


【方歌】礞石滚痰沉芩黄

【功用】泻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证

癫狂昏迷,或惊悸怔忡,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猝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诸多“怪症”,皆由实热老痰久积不去所致)

【方义】

治顽痰:礞石(火硝煅),咸能软坚,质重沉坠,下气坠痰以攻顽痰,平肝镇惊而治痰火上攻之惊痫;煅后攻逐下行之力尤强,为治顽痰之要药

清热泻下:黄芩,苦寒清肺及上焦实热;大黄苦寒降泄,开痰火下行之路

行气:沉香行气开郁,降逆平喘,气顺痰消

方剂理解:

礞石滚痰丸主治实热老痰证,实热老痰,久积不去,导致很多怪症,注意证候中有大便秘结,实热所致。然舌脉象苔黄腻,脉滑数,反映了痰热。一般痰热证,见到便秘,代表方就是礞石滚痰丸。

方中礞石滚痰,沉香行气,黄芩配大黄则清热泻下。一般治痰,都要配伍行气药,一是针对痰阻气滞的病机,二是行气有利于开痰。

图片

第三节润燥化痰剂





=8贝母瓜蒌散=


【方歌】贝母瓜蒌臣花粉,橘红茯苓加桔梗

【功用】清热润肺,理气化痰

【主治】燥热伤肺、灼津成痰之燥痰咳嗽。咳嗽痰少,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

【方义】

清热润肺化痰:贝母、瓜蒌、天花粉;贝母润肺止咳;瓜蒌利气润燥;天花粉清肺生津,润燥化痰

理气化痰:橘红行气治痰,茯苓治脾杜源,桔梗宣肺祛痰

方剂理解:

贝母瓜蒌散主治燥痰咳嗽,燥痰滞肺,咳痰喘,由于比较比较燥,痰少而黏,咳痰不爽,难以咳出。

贝母瓜蒌散证的燥痰,由燥热所致,且燥痰也易化热,因此要清热润肺化痰。方中天花粉清热生津,配合贝母、瓜蒌能更好清热润肺化痰。橘红理气化痰,桔梗宣肺祛痰,茯苓渗湿以助祛痰。

图片

第四节温化寒痰剂





=9三子养亲汤=


【方歌】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老人中虚之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方义】白芥子温化寒痰;苏子降气化痰;莱菔子消食化痰

方剂理解:

三子养亲汤病机是痰壅气逆食滞,病机涉及三个方面。寒痰停肺,肺气上逆,胸痞咳痰喘;食少难消,反映了脾弱食滞;苔白腻,脉滑反映了痰象。

三子养清汤是个治标方,没有补益的作用。方中白芥子温化寒痰,以利胸中之气;苏子化痰,且能降气止咳平喘;莱菔子化痰,兼能消食。

图片



=10苓甘五味姜辛汤=


【方歌】苓甘五味姜辛汤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脾阳不足、寒从中生、湿聚成饮、寒饮犯肺之寒饮咳嗽

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膈痞满,舌苔白滑,脉弦滑。

【方义】干姜辛味:干姜细辛温化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佐制姜辛辛散;苓甘治脾

方剂理解:

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寒饮犯肺,没有外感,有外感是小青龙汤证。寒饮犯肺,则咳痰喘,由于是寒饮邪,因此咳痰清稀色白而量多;寒主阻滞气机则胸膈痞闷;白滑苔,弦滑脉反映了饮邪。

针对寒饮邪气,干姜、细辛温化寒饮;饮从脾来,茯苓甘草治脾渗湿;肺气上逆,五味子可敛肺降气,同时佐制干姜、细辛之温散。

图片

第五节治风化痰剂





=11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歌】半夏白术天麻汤,姜枣术麻二陈汤[橘红]

【功用】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主治】脾虚湿痰、肝风夹痰上扰清窍之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义】二陈汤(橘红/半夏/茯苓/甘草)化痰;白术治脾;天麻平肝息风;姜枣和脾胃,生姜止呕

方剂理解:

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风痰上扰。这个风,主要是形容部位之高,头部眩晕头痛,从舌脉象可以看出是痰证,没有化热。痰阻气机,导致胃气上逆,还表现出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半夏白术天麻汤也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来,二陈汤行气健脾化痰,加入白术和天麻,白术燥湿健脾,天麻止眩晕。还有生姜和大枣,培土益脾。如果胃气上逆,方中的生姜和半夏还可以降胃逆。

图片



=12定痫丸=


【方歌】定痫蝎蚕天麻运,胆南贝母橘夏苓,菖远丹麦朱珀茯,竹沥姜汁甘草煮

【功用】涤痰息风,清热定痫

【主治】肝风夹痰,蔽阻心窍之风痰蕴热痫证(痰热痫证)

忽然发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目斜口㖞,甚则抽搐,痰涎直流,叫喊作声,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亦用于癫狂

【方义】

涤痰:半夏陈皮茯苓化痰;胆南星、竹沥豁痰利窍;川贝母清热化痰散结;姜汁化痰涎

定痫(止痉+安神):

息风:全蝎、僵蚕息风止痉,化痰散结;天麻平肝息风

安神:远志祛痰开窍,安神;丹参麦冬清心除烦;朱砂、琥珀、茯神安神定惊

甘草:调和诸药,补虚缓急

方剂理解:

定痫丸主治风痰热痫证,这个风也有病位之高的意思,与脑有关。病理因素主要与痰热有关,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从舌脉象又可以进一步看出,主要是痰,略兼热象。痰热阻滞脑窍,神机一时失用,抽搐吐涎沫,喉中叫喊。癫狂,也有风痰热型,因此定痫丸也可用于治疗癫狂。

定痫丸方义不需要记,背住组成、功用,能辨证选方即可。

图片



=13止嗽散=


【方歌】止嗽散草桔白前,紫菀百部荆陈研

【功用】止咳化痰,疏风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风痰咳嗽)。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义】

止咳化痰:紫菀百部,新久咳嗽皆宜;桔梗白前宣降肺气,止咳化痰

疏风宣肺:荆芥疏风解表,解余邪

陈皮行气化痰;甘草合桔梗利咽止咳,兼调和诸药

方剂理解:

止嗽散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其实主要是用于感冒之后的咳嗽不止,可能还有一点余邪。主症是咳嗽咽痒咯痰。有余邪,可见微恶风发热;脉浮缓,也指明有一定表邪。

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桔梗、陈皮止咳祛痰,荆芥疏散余邪,甘草调和。

图片

编辑:小鹿老师

排版:阿童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