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是海峡隔断人,再读送老兵骨灰回大陆的高秉涵的故事,想起大舅

 菩提树下思如泉 2023-12-18 发布于浙江

#看见人间百态#

人到中年,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过往经历如一幕幕画面、飞速闪过;

未来岁月,又伴随不断衰老和渐多白发皱纹,不可抗拒的到来。

转眼,生活在台湾66年的大舅,已经故去9年了,两岸形势又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突然降温的冬日周末,坐在被窝里,读着二表姐带来的、关于大舅生平的复印件《我的故事》、《往事堪思量》、《回首来时路》,再读到菏泽老乡高秉涵的故事,非常有感触。

据统计,当年国民政府逃往台湾时,带了大约120万残兵和难民,这些人绝大部分年龄在15-25岁之间。

在1947-1987年的岁月沉浮中,他们从青壮年,因为时代的悲剧,被深深的海峡阻隔,一晃到了耄耋之年,骨肉分别的惨痛经历,长夜当哭的人间悲情,不是亲历者,又如何体会?

大舅曾说过,“1987年台湾开放到大陆探亲,10万申请表被一抢而空,抢不到申请表的老兵,含着眼泪在街头举着牌子“我想回家”......”

岁月倒流,再读到比大舅小7岁的、一同到台湾的高秉涵老人的故事,也是令人心潮起伏......

1.13岁流亡到台湾

高秉涵生于1935年,1947年以菏泽县简中师范初中部学生身份,随着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混在人群中逃离大陆,只身一人能到台湾,可谓九死一生。

少年不知离别意。

决定和学校南下的那个早上,高秉涵的母亲把一只父亲用过的金笔送给他,并叮嘱道:“不管什么时候,一定要好好读书。”

不到13岁的他,无法理解战乱中的生离死别的含义,还以为只是一场短暂的旅行,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母亲突然用戒尺打他的手,并揪住他的耳朵说:“记住,如果学校解散了,你就跟着帽子上有太阳的军队走,他们不回来,你千万不要回来。”

这批学生,坐上几辆马车,即将启程的时候,外婆塞给高秉涵一个石榴。

马车开动时他便啃起石榴,没有看到母亲在向他挥手,一个同学推了推他说:“你妈妈在叫你.......”

高秉涵一回头,马车正好路过一个转角,他遗憾地错过了母亲最后的告别,从此再也未能见到母亲。

颠沛流离的途中,一片混乱 ,朝不保夕。

某天,流亡学生们发现带队人员突然消失了,他们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讨饭回山东老家;二是跟着溃败的国军继续逃难。

他想起母亲的话,转而投奔了一位同学的父亲,在国军181旅541团卫生连做了一名学生兵,后在渡江战役后和部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记着母亲的话,跟在国军屁股后面跑,后历经烫伤和各种辗转,稀里糊涂被裹挟着到了台湾。

初到台湾的高秉涵,露宿街头车站、与狗抢食,朝不保夕,后在站台做小贩,又在恩师的鼓励和资助下,经过六年半工半读的艰苦岁月,考取了大学,毕业后做了十年法官,后改行做了律师。

知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高秉涵有了一些经济基础后,热心的牵头成立了菏泽旅台同乡会,对生活艰辛的菏泽老兵有求必应,加以照顾。

尤其是两岸开放后,高秉涵老爷子郑重承诺、鞠躬践行,万里奔赴帮菏泽老乡送骨灰、促使叶落归根的善举,令人感动。

2.令人流泪的细节

高秉涵一生的故事与故土难离、思乡情切有关,一些返乡探亲的细节描述,多次读过仍让人深度共鸣、眼眶发酸:

1.爬到高山痛哭:每当传统节日,勾起他对亲人的思念,但他无处可去,只能爬到附近的山上,对着山东方向大声呼喊:“妈妈!”然后痛哭一场。

2.一生不吃石榴:只因为当年与母亲分别之际贪吃石榴,没有多看母亲一眼。

3.泥土何其多,唯独故乡贵:老乡卞永兰从绕道大陆,带来了菏泽的泥土,高秉涵给每一个老乡分了一勺。

高秉涵回到家后,将分来的泥土分成了两份,一份珍藏在了自己在银行的保险柜中。另一半则分成了七份,掺在茶水中喝了,以慰相思之情。

4.泥土水哪能喝?一个人思念家乡到了何种程度,才会将家乡的泥土冲水喝下?高秉涵用开水冲服家乡的泥土,子女见状立即制止,并要将水倒掉。

高秉涵见状顿时痛哭:“那是家乡的味道呀!”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高秉涵时隔31年,终于鼓起勇气,给远在大陆的母亲写了一封家书。这封信辗转多地,历时了三个月才送到了高秉涵家人的手中。

一年多后,再看到家乡三姐给他写的回信,一个小名称呼“春生”,就让他泪流不止。

6.睡觉都要在一起:1984年,在香港短暂的相聚时光里,高秉涵不敢浪费一分一秒,甚至睡觉都要与家人睡在一起,在提到母亲时,高秉涵与兄弟几人痛哭不已。

7.紧紧握着儿时同伴的手:“春生(高秉涵的小名)回来了,春生回来了......”,在村民的大喊声中,高秉涵饱含着泪水,回到了记忆中的家乡,看着眼前儿时的玩伴已经老得不成样子,高秉涵一时间心中发堵,不知说些什么。

8.近乡情更怯:1991年返乡,高秉涵来到魂牵梦绕43年的故乡村口时,却不敢再向前迈一步。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让他想起与母亲分别的那个早晨。

绕村走了一圈之后,他才在亲人的指引下来去父母坟前祭拜。他跪在母亲坟前,痛哭道:“娘啊,离开你之后我再也不敢吃石榴了。”

9.把我的骨灰带回去:眼见人已黄昏、而归乡的日子遥遥无期,很多老兵、同乡就把回家的希望,寄托在年轻的高秉涵身上,嘱咐他:“老弟啊,我是没有希望回去了,你还年轻,一定要健康的活着啊,有机会回大陆,有朝一日能回家,一定要把我的骨灰带回去……”

10.让已经去世的老兵落叶归根:护送老兵的骨灰回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骨灰盒都重达十公斤,“我每次都是亲手捧着他们的,这样才安心,有时候在路上会在心里默默和他们说话。

“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是满满的乡愁”。高秉涵老人一坚持便是20多年,并成功帮助了200多位老兵回家。

3.同是天涯沦落人

在台湾刻苦自励、事业有成的高秉涵律师,因为种种善举,被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他是1948年赴台老兵中的一员,他的经历太有典型性了。

我大舅也姓高,比高秉涵大7岁,被裹挟着去台湾时,也是以学生的身份。

人缘相近、地缘相亲、血脉相连,菏泽和徐州本来就是邻居,风俗习惯一样,看到高秉涵的故事,就会移情于大舅,为两位老人、以及70+年前的那场骨肉分离而心碎。

和高秉涵不同的是,赴台后,大舅部队服役20+年,在邮局工作20+年,退休后又生活了20+年,前后在台湾生活了66年。

和高秉涵相同的是,66年间,他对大陆的热切思念和无限乡愁。

每一封家书,大舅都有编号,都经过详细整理,有的还反复誊抄,在日记里还记录阅读家书的当时感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不置身于大舅、高秉涵老人的处境,是难以理解家书对孤悬海外的他们,有多么大的意义的。

家书是战乱中给亲人的一个告慰,也是身在他乡、不知归期的游子,疗治思乡苦楚的一剂良方。

高秉涵在自己《天涯感悟》一书开篇中,写道,”游子是树,故乡是土,泥土是落叶的归宿,故乡则是游子生命的源头、情感的皈依”

大舅也在《我的故事》中多次诉说对故乡的思念。

而大舅多次返乡,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深情,是我们未有长时间与故乡分离经历的人,是不会有的。

大舅的近乡情更怯、迟迟不敢进家门,在姥爷姥娘坟前的失声痛哭,对大陆大妗子的歉疚,对兄弟姐妹因受他连累的苦难......那种歉疚和哀伤,纸笔无法尽述,每逢想起,都泪湿眼眶。

理解了两岸分离,给普通百姓家庭带来的痛苦,也就理解了83岁高龄的于右任、那首情真意切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路不可望兮,只有痛哭。”

大舅和高秉涵是不幸的,离乡40+年后,父母都已不在人世,苦苦想见的,还是没有见到;

某种程度说,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还能活着回到了大陆,见到还在世上的亲人。

今年是2023年,大舅已经离去9年,离去了86岁,也是高龄了。

高秉涵老人今年也88岁了,他应该是1948年赴台最年轻的老兵了,也是最有乡土情结的老兵。

他是普通的一位老人,也是深蓝的一位老兵。

愿两岸不再战乱,也愿高寿的高秉涵老人能见证两岸的和平。

【高秉涵】男,1935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吕陵镇高孙庄村的书香门第和革命世家。曾外祖父宋道坦是光绪年间武举人兼善中医,是曹州一带名绅。外祖父宋绍唐为清末最后一批公费生留学生,在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加反清革命,是资深的国民党元老派,后任东昌府知府,在教育界和实业界大力推动改革。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