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郑交质的历史猜想(周平王为什么会同意交质?)

 畅读历史 2023-12-18 发布于江苏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

《左传》,鲁隐公三年

“周郑交质”,也就是周王室与郑国交换质子,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会通过交换质子,来换取彼此的信任,

“交质”的一个最基本前提,是交换质子的双方,在国际地位上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谁也不比谁高贵,

但周天子,理论上是天下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天子与诸侯交换质子,那是自降身份,把自己置于与诸侯等同的地位了。

周天子为什么要自降身份?为什么会有“周郑交质”?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历史的真相:“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骗了我们多久?

周幽王宠爱褒姒,就废掉了申后和嫡长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册立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

等下,有点不对,嫡长子名字叫宜臼?庶子名字叫伯服

按《白虎通·姓名》,“嫡长称伯,庶长称孟”,

如班固,字孟坚;孙策,字伯符。这里的“孟”和“伯”都指各家族里同辈中年龄最长的,但可以看出,班固是庶出,孙策是嫡出。

唐代孔颖达说,“孟、伯俱长也。《礼纬》云'庶长称孟’。然则嫡妻之子长者称伯,妾子长于妻子则称为孟,所以别嫡庶也。”

按照古人取名的规则,极大的可能,褒姒才是正妻,伯服才是嫡长子,只是宜臼即位为周平王之后,为了给自己王位带来点合法性,就篡改了点历史,还让自己老爹背了黑锅。

周平王即位后,虢公翰在携拥立姬余臣为周天子;周平王崩后,鲁不奔丧。

这两件事是不是从侧面说明了什么?是周王室在自毁长城?真正被废掉的也许是嫡长子伯服?所以周平王得国不正,部分诸侯国不愿意承认周平王。

而愿意承认周平王的,都是在犬戎之乱和平王东迁事件中,得到了实实在在好处的那些诸侯,如秦国、晋国、郑国。。。

历史的迷雾还没拨开,暂时按下不表。但周平王的合法性,确实是个疑点。

再来看看郑国,

郑国的首位国君,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

周宣王时,姬友受封于郑,是为郑桓公。

周幽王时,郑桓公入为王朝司徒。

幽王末年,申公引犬戎入寇,郑桓公殉难,他的儿子掘突嗣位,是为郑武公。郑武公因拥护周平王有功,仍然做王朝的卿士。

武功去世后,太子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郑庄公仍为王朝卿士。

三代国君,三代卿士,地位显赫至极。

现在试想一下,

姬宜臼,周平王,东迁之后首先失去了大片土地,紧接着就有人拥立了自己的叔叔为王(周携王),

自己头顶上还有一块飘忽不定的“得国不正”的阴云,

而自己只能依靠晋国、郑国来维持王室的运行,所谓“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东周初期的晋国,正在忙着内乱(曲沃并晋),剩下掌权柄的就只有郑国了,

郑庄公即位后,他的弟弟想谋反,郑庄公腹黑,却很无奈

所以郑庄公的大部分精力不在周王室,而在自己的郑国,也就是,周王室的资源,做郑国的事,

据《左传》记载,郑国在与宋、卫、陈、蔡的角逐中,经常会以周天子的名义,拉着周王室的军队,一起参与中原大战,

打输了,周天子的军队肯定一起有损失;打赢了嘛,好处肯定都是郑国的。

如果你是周天子,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大概率,你会想,先把郑国的权力限制一下,

周平王就是这么做的,“王贰于虢”,平王想把郑庄公拥有的卿士权力,分一部分给虢公,

没想到,郑庄公知道后,直接来“兴师问罪”,

周平王能有什么办法?没办法,毕竟自己这个王位,是这几个诸侯帮着扶正的,

也许有那么一瞬间,他想硬气一下,但最后还是“怂了”,

“没有的事,你要不信,我们交换质子吧”

于是,周郑交质。


上一篇:春秋,喧嚣的开始

推荐:春秋,第一个被弑的国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