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记 | 最后一尊雕像

 xxjjsdt 2023-12-18 发布于江苏

深秋初冬时节,栖霞山连绵成片的枫树林、乌桕林、槭树林、榉树林,层林尽染;鲜红、深红、紫红,漫山红遍。那状如龙爪的红叶,伸展着手指,述说着秋天最后的美丽;那层层叠叠,似虹若霞的枫林,宛如充满魅力的美丽女子吸引着人们去赴一年一度的约会。这个时节,对于南京人,以及来南京的游客来说,栖霞山无疑是最好的去处。
三十多年前,从市区去栖霞山交通还不太方便,但为了一睹栖霞红枫,我与家人倒了几次公交车。近些年来,去栖霞山的交通大为改善,目前在建的地铁六号线,终点站就设在栖霞山脚下。以后去栖霞山赏枫,更方便了。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栖霞山除了独特的自然风景外,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栖霞山不仅有醉人的枫叶,更有荟萃南朝石刻艺术精华的千佛崖,还有“石匠殿”里令人难忘的石匠。
每年的深秋,我都来栖霞山,不只是为了看红叶,更为了看望那位害羞似地静静伫立在最后一座石窟的、头部已经残破的最后一尊雕像。

入山门,穿过南朝名刹栖霞寺,被誉为“江南云冈”的千佛崖就呈现在眼前了。千佛崖是我国南方现存规模最大、开凿时间最早的石窟群,比洛阳龙门石窟还早17年。南齐永明七年,明僧绍之子仲璋与智度禅师合作,在栖霞山西峰石壁上开凿大佛阁,以纪念明僧绍。大佛阁凿好不久,佛龛顶上竟现出了神奇的佛光。于是,齐、梁两代的皇族和贵族为了祈福,纷纷出资在栖霞寺后依崖之高下凿刻佛像,逐步形成了如同蜂房鸽舍般的佛龛群。千佛崖有佛龛294座、摩崖造像515尊,座座精致典雅,生动传神,其宏伟瑰丽虽不及云岗、龙门石窟,但却同为我国佛教艺术黄金时代的珍贵遗产。因其地处南方,更在我国宗教石刻艺术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历史价值。因之,虽然造像仅半千,仍尊号曰“千佛”。令人惋惜的是,这些佛像雕刻在易于风化的砂岩上,年月久远之后,自然剥蚀严重。除自然因素外,千佛崖还曾遭到多次人为破坏。六朝时陈霸先之战、宋时抗金之战、清咸丰时太平军之战、民国17年军阀孙传芳之战等,栖霞山均为战场,千佛崖也因此遭受战火破坏。民国年间,栖霞寺主持若舜用水泥粉饰石窟佛像,更是严重破坏了佛像原貌。
石匠殿是千佛崖最后一座石窟,位于无量殿东侧很不起眼之处。殿内不是佛像,而是一尊右手擎锤、左手握凿、背倚山崖、圆目而视的石工像。民间传说,古时,有一信奉佛教的皇帝,找了位石匠,在栖霞山下雕一千座佛像。于是,石匠不舍昼夜地雕刻。当最后一天雕完第999座佛像时,因过度劳累,抱着工具睡着了。刚醒来,就接到皇帝要来拜佛的命令。现雕吧,实在来不及了。于是,便急中生智,一边口吟“我佛保佑”,一边往山崖一靠,遂化身为石,正好凑足一千之数。皇帝已一连磕了999个头,到了石匠面前,看也不看,磕完最后一个头就走了。
这个传说其实是从明代《重修栖霞寺记》中记载的王寿的故事演变而来。明万历27年,关西僧人三空见千佛崖佛像剥落严重,便和寺僧明通筹划修缮事宜,主要修缮者为栖霞山一带有名的石匠王寿。王寿不仅设计了新的佛龛,还对齐梁以来残破的佛龛进行了修补。后人为纪念他,便给王寿凿了石像,这便是石匠殿的来历。遗憾的是今日所见石匠雕像头已不存。
栖霞山的枫叶确实很美,但如果没有千佛崖,栖霞山则肯定要失去许多分量和韵致。是那一个个普通的石匠赋予了栖霞山的石头以生命和灵性。
朋友,你若去栖霞山,除了游红叶谷、霜红苑,观枫林湖、桃花湖,赏铺翠池、揽红池,拜栖霞寺佛祖、千佛崖佛像,还请别忘记去看看那位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看看那最后一座雕像。
你若去看他,或许可以倾听到历史深处石匠们挥汗凿石的叮咚声。贺震/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