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烧不是病,而是身体在自救,外感病的发烧如何应对?(常见病:发烧)

 简单医行 2023-12-23 发布于云南

传播中医,人人自医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虽然标题定为常见病,但发烧并不是病,而是身体自救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已经将发烧当作了疾病来治疗,而且是个很紧急的病,必立刻除之而后快!因此医院的输液室总是爆满。

学过中医就知道,发烧是身体里面正与邪的搏斗,正气充足,才能发烧,正气不足,就发不了烧;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比老人更容易发烧的原因。而输液、退烧药,就是一边把正气给干掉,一边把邪气压制住,从而掩盖病情。而被压制后的邪气,隐藏在身体各个薄弱环节,伺机而动,一旦那个薄弱环节更加薄弱时,就是它们兴风作浪的时候,这就是各种慢性病包括癌症的最初来源。

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有外来的,有内生的。

外来的邪气,比如受寒了,或者感受了时疫。

内生的邪气,比如积食,气郁,瘀血,肿瘤,阴虚内热等。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方式,辨证施治,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本篇先讨论外来邪气导致的发烧如何处理。

之前我们在《感冒的各个阶段如何用药》一文中讲到:在感冒的第一阶段,寒邪束表,体内热量郁结不得发散而可能出现发烧,此时需要解表发汗,汗出热自退,绝对不能用寒凉药;在感冒的第二阶段,寒气入里化热时,开始产生低热,然后根据体质的不同,有的持续低热,有的迅速高热。而在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新冠这一类时疫中,则有可能没有第一阶段,就直接进入发烧状态,有的迅速肺部出现炎症。在这些情况下,如何正确应对,协助身体自救,扶助正气,驱逐邪气,快速平稳渡过发烧期,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了。

管是哪种发烧,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39度以下多喝温开水,39度以上喝淡盐水,注意淡淡的味道就可以),多睡觉多休息,这些都是基本操作。



先说最简单的,如果发烧伴有便秘,那么,别的都先别做,先想方设法通大便,大便一通,烧就退下来了,如果没退,或者退得不到位,再采取其他方法。

通大便的方法很多,在之前的那篇《便秘的外治法》中,列举了很多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可以参考阅读:

便秘的外治法,简单绿色,招招制敌(常见病:便秘)

隔葱盐灸肚脐、蜜导煎、摩腹或肚脐和气术等方法都很好,请先尝试。

注意尽量不要用通便类的药物,用药不当,会将邪气引入到更深的层次。



如果并没有便秘症状,而且发烧不严重,那么,推荐用安全的食疗方,以及外治法来解决。

搓热手心、脚心,搓大椎及心肺区域,肘窝刮痧,捏脚趾头(尤其是第二、三脚趾会有痛点),揉百会,揉腹,搓涌泉,往行间方向推揉太冲穴等,这些动作做下来,可能已经退烧了。小儿推拿中还有清天河水退烧的方法,以及从上往下推脊柱,都可以尝试:

推太冲

清天河水

从上往下推脊

三豆饮是首推,因其安全、口感好,不仅不伤正气,还有扶助正气之功效。黑豆、绿豆、赤小豆是三豆饮的原方,各50克,煎水加适量冰糖或白糖当饮料喝,每天一剂。其中的赤小豆可以换成黄豆,赤小豆方适合用于寒湿发热,而黄豆方则适合温病发烧。具体医理及变方,可以参考阅读:

小小豆子不简单,千古名方三豆饮,加减变化功效多(食疗系列)

葱豉汤:葱豉汤只有两味药,都是平时当作料的食品,一味是葱白,一味是淡豆豉,每次用小葱四五根的葱白连根须,豆豉三十到五十克,煎服以后,发汗解表,出一身汗之后,往往热退神清。注意不要久煎,几分钟就可以了。

三根汤:芦根30克、白茅根30克、葛根30克、甘草6克。如果是六岁以下小孩子服用,量减半。一天一剂,大概服用三天就可以了。如果三天没有效果就需要更猛的方子了。此药口感也很好,特别适合孩子。

原方:《施今墨对药》曰,治婴儿感冒发热,用三根汤,芦根30克、白茅根20克、葛根10克,煎水一茶壶,加糖少许,令频频服之,无需饮水,渴即饮之,往往一日一夜即可退热。

竹叶卷心:采新鲜的竹叶卷心加点冰糖,熬水后味道淡淡的,非常可口,适合发烧心经有热的孩子,不仅能退烧,心也不烦了,晚上也不闹夜了。



如果发烧达到:孩子39度以上,大人38.5度以上,如果以上方法均不见效,推荐以下方法:

青蒿浴,方法简便,小儿易于接受,无副作用,成人也可。3岁以内幼儿用青蒿100g,3岁以上小儿用200~250g,先将洗澡用的水烧开,加入青蒿,盖上锅盏再煮沸1~2分钟,将锅离火,闷出药味,待药汤热度适宜时倒入盆中,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出微汗热退而安。

此法也可用于各类热病后期,或者感冒后反复低热不退,用青蒿辛香透散,可以把伏热透发出来。

陈允斌老师的退烧方子:蚕沙+竹茹+陈皮各30g煮水喝(这是大人量,孩子可以根据年龄用10-20g)。不管风寒风热,高烧持续几天都不退,病邪已经入里,尤其是各种方法都用过了以后还没有退烧,就可以用这个方。

石膏粳米汤: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石膏粳米汤的原文: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原方:石膏30g,粳米60g,两味同煎。嘱多放水煎煮,熬成米油状,趁热慢慢饮服,至汗出,不必尽剂。注意多放水,水少了,就煮成粥了。

以上两方,大人、小儿均可使用,尤其是石膏粳米汤,更适合小儿,如果效果不佳,还可以酌情增加石膏用量,分多次喂食。

而成人还有更多选择,之前在感冒篇里讲到的第三阶段用药,如抗病毒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等,都可以在高热阶段使用。

如果高烧伴有咳喘严重,即“汗出而喘”,说明虽然表解了,但肺里面还有多余的热没有出来,身体通过咳喘的形式来散热。这时候选择麻杏石甘片(原方出自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小儿选择小儿麻甘颗粒,可以快速退烧,又能治疗感冒引发的急性肺炎,或者预防出现肺炎。

如果小儿出现高热惊厥,也叫急惊风,出现悸动不安,意识模糊,手足都有些轻微的抽搐等症状,有的还伴随着角弓反张或者胡言乱语,严重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种小儿惊风是急性的,通常在高烧不退后容易发作。除了送医院治疗外,还可以先给孩子服用羚羊角口服液



在高热阶段,有一些外治法非常有效,简单安全,一定要尝试:

小儿推拿中的退六腑,可以用在高热时:

家中常备一次性采血针、消毒棉球等,关键时候来几针,针刺及放血可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

大椎穴放血、少商、商阳刺血、耳尖刺血

不用都做,做其中一项,有效就可以了。挤出来几滴暗红的血,直到血液颜色变得鲜红,就可以不用挤了。

高热惊厥昏迷时,可采用十宣放血:

最后,说几点注意事项:

1、如果手脚凉要想办法弄热,可以搓热、用热水袋热敷或者热水泡脚等,一定要弄热。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保证水分充足、手脚是热的,就不会引起惊风抽搐等,发热多高也不会。

2、发烧时,气血都被调去攻邪了,脾胃之气变少,所以没胃口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大吃大喝,是在帮倒忙。发烧结束后,一两天内也不宜多吃,宜清淡少量饮食

3、经过正确的处理后,如果有反复,或者反复来势迅猛都是正常的,一般2—3次后,就会真正驱退邪气,正气回复。因此心中要淡定,良好的心态也是驱邪的强大力量。


点击蓝字,看其他合集:

经典方及中成药的使用:经典方

简便方,治病又养生:简便方

外治法,不吃药也治病:外治法

用中医思维理解常见病:常见病

阅读好文,轻松学中医:读好文

学习手诊,了解先天与后天的健康走向:学手诊

学习舌诊,随时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态:学舌诊

学辩证,调理有方向:学辩证

分享医案,寻找治疗方法:医案集

如果喜欢本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