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浅注》学习61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3-12-24
《伤寒论浅注》 陈念祖 修园 集注
卷二
辩太阳病脉证篇

《伤寒论》: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伤寒论浅注》:下之后,复发汗,则气虚于外,不能熏肤充身,故必振寒。血虚于内,不能营行经脉,故脉微细。所以然者,以误施汗下,内外气血俱虚故也。

   此一节,言汗下后,不特亡津液,并亡其内外阴阳之气血也。

男元犀按:此言汗、下倒施之误。病在外当汗解,而反下之,伤阴液于内,故脉微细;复发汗,又虚阳气于外,故身振寒。此为内外俱虚,阴阳将竭,视上节病较重。

笔记者附:

《伤寒论语译》
   “振寒”,谓振掉而恶寒,是体温低落所造成的。
    陆渊雷云:
前两条是津伤而阳不亡,
此条是阳亡而津不继,即太阳误治而成少阴也……。
振寒脉微为阳亡,脉细为津不继,内外俱虚者,下之虚其内,发汗虚其外也,
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故前两条皆云必自愈;
阳亡而津不继者,其津不能自复,故此条不云自愈,然则姜附四逆之辈,当择用矣。”

冉注伤寒论
    振寒与恶寒有辨,恶寒是邪气盛,振寒是正气弱。
    脉微与脉细有辨,微是阳气薄弱,细是阴血衰少。
    振寒不仅伤阴,而且伤阳。微弱不仅病血,而且病气。

《伤寒论诠解》
    下后复汗,治疗失序,邪气虽去,但正气已伤。
“振寒”即寒冷而振栗,是表阳不足之证;
“脉微细”是里阳虚衰之脉。
    病人经泻下与发汗后,出现表里阳气俱虚的脉证,故仲景断为“内外俱虚”之证。
    阳气之根本在于肾,少阴是一身阳气之总司。今表里内外阳气俱虚,实即少阴之阳已衰。上条下后复汗而伤阴,
本条下后复汗而伤阳。两条前后呼应,互相发明,以论证治疗不当,可导致伤阴、伤阳及阴阳失和的种种变证。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这个书当前讲的是太阳病,太阳病的治疗依法当发汗。虽然讲的是太阳病,如果要是这个人汗、下失法,或者是发汗不当,这都属于误治,而能造成很多的疾病。所谓逆证,就是治坏的病。

《陈慎吾伤寒论讲座》
    下后则亡其里阴,复发汗则亡其表阳,阴阳两虚,则必背毛懔然,甚至恶寒而蜷卧,按其脉必微细。内外俱虚,病乃延入少阴,此为四逆汤证,可于言外领取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