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老子》连载第63期:【为无为】章

 花间一酒壶 2023-12-25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点此收听本章音频讲解


图片
《白话老子》63期:【为无为】章

讲述:黄晓明


【原文】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讲解】

为无为
要以无为的原则去作为。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是第一段。那么我们要把这一章的主题提炼出来。往后翻,这一章的主题就是要做成大事、难事。这一章的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为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老子的思想的精髓就是无为。那究竟什么是无为呢?温故而知新,我们先来回顾下前面章节学到的无为。
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43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以上是我们学到的无为的内容,那么在本章中,无为到底又是什么内涵呢?我们要继续往下看。

事无事
要以无事的原则去做事。
我们先要提炼出来这一章的主旨,就是如何把大事、难事做成。但是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不要出事,没有事故即平安无事,才能做成。什么是大事、难事?老子讲修之于天下,而这一章中又出现了圣人。圣人有时候是国家领导人的代名词,或者是辅佐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角色。所以这是国家级别的事,那么它必然覆盖的范围广,涉及的阶层多。
各种人的利益纠缠在一起等等,所以才是大事,才是难事,但是正因为是大事,是难事。所以在做事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各种人的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做到事无事,即在做事的过程之中,不出事,平稳过渡完成。
所以这一章就彻底的批驳了很多人理解的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这不过是没有认真研读老子思想的望文生义。那为什么要做事?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能不能什么都不做?因为一个国家除了要考虑到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外,我们知道,还要有军队、外交、政治、法律、教育、科技创新等等,去应对因为岁月流变而日新月异的世界格局,才能与时偕行,整个国家不被时代所抛弃。那尤其是在当今,我们来看世界潮流的快速变化,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
那谁能主导好做事呢?去把大事、难事做成呢?唯有圣人。圣人自然不做具体的事物,他是一个管理者、组织者、协调者。从发展的眼光看,他还必须处于一个引领创新和应对世界各种变化的位置上;那么,他手下自然要有各色人等来具体做事。于是,他就要观察手下人的心态,倾听他们的想法,才能保证在人事上不出问题。

味无味
要能品味出言行中的无的味道。
谁能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当然是圣人。因为只有圣人的为才是无为。
这三句话形成一个小段落。解读这三句话,就要充分考虑本章的主题,就是如何做成大事、难事?
事无事,就是做事的原则是要把事情做成而不出事。那如何做到事无事呢?味无味。就是要品味无形的味道,这个味道是什么味道?做事是需要人手的,他们是否有意见,是否有埋怨的情绪?组织管理者要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之中去品味其中的无形的味道,这个味道要在它几乎还无味的时候,很淡很淡的时候就要能品出来。品味出来其中淡淡的,几乎没有味道的时候,那就好办了。
为无为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我们马上要学到的第64章讲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做事过程之中,充分把握其中出事的很小的征兆,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把它解决掉了。那应该怎么解决呢?为无为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其实如果把这三句话调整顺序,改成:事无事,味无味,为无为;那就好理解了。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
大小互变,多少互易;
用德来回应别人的怨气与不满。
大小多少,历来有各种解释:
其一,大事化小,多事变少;
其二,大其小也,多其少也;
其三,大事由小事构成,多事因少事形成;
其四,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其五,大小互变,多少互易;
其六,做事难免有大小多少之差别。
综合起来,也就是大小多少形成对待,且互含变易的哲理。那么在这里,老子没有具体明说,就给后人留下了广泛的想象空间。当然,这也是老子立言的高明之处。
从字面上看,上面几条看起来都挺有道理的。但是,根据解经三原则,解读这句话,要紧扣本章主题,即要做事,要做大事、难事。那么,报怨以德是什么意思?显然怨就指做事过程之中产生的怨气。注意:怨,不是恨,更不是仇。最多是一种口头上的埋怨。怨,还停留在内心,只是一种怨气,一种埋怨。那到底在怨什么呢?
本章讲做事,这就说明是在做事的过程当中,有人感觉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其实未必是不公平,但是他心中有怨气,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敢明言,就会越积越多,就会形成大怨,即大源于小。79章讲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说明老子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怨是很注意的,因为积怨会成恨,积恨会成仇。那如果到了仇就会付诸行动,造成了严重后果,就很难收拾残局了。那当然对怨气要慎重看待。也就是说,这还停留在怨气的阶段,就要主动化解。其实这就是无为,因为怨气还在无形之中。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我们这就看出来儒家圣人和道家圣人的区别。为什么?因为道家圣人对人间的一切他并不在意,他追求的是返本归真,长生久视而已,而人间的事功只是随缘而做。那怨到底从何而来呢?在后面有答案。

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筹谋难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
做成大事,要从细小的地方做起。
这两句意思就是:想做难事,先要学会做容易的事情;想做大事,先要学会做小事。那么就好像学习老子,我们如果从第一章学起,第一章内容非常的复杂,所以的确是很难读懂。那在我的著作《道德经十讲》中,我们就可以先从积累篇64章、63章、23章等相对简单的章节开始着手学习从而逐渐入门。
图难于其易这句话还有一解,就是想要解决难事大事,其实要在它还很小、也很容易的时候去化解掉。64章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都有个易。所以怨气也要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很容易解决掉。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的难事,必定先从容易的事情做起;
天下的大事,必定先从细微的事情做起。
首先要注意到,这个难事、大事,是指天下级别的。所以,老子是教诲天下的侯王们如何治理国家。
那么,要把这两句话合解,可以解读出两个思想。
一个是系统工程的概念。要把难事、大事分解成无数的容易的事情、小的事情,然后逐一完成、解决,再组合为整体,就自然做成了大事、难事。
一个是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自然也就做成了难事、大事。
当然,我们作为学习者,是完全可以把这个思想、这个思路来降级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之中。
比如学习《老子》啊,这肯定也是一个难事大事。那么按照这一章的思路,我们拆解81章,把其中的内容分散在每一天。每天我们读一点,学一点,背一点,悟一点,也难免有记了又忘记的,那没关系,我们再背一背,逐渐就会越来越熟悉。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把老子81章的5000多言拿下了。我们把学习老子这个大事难事分解到每一天,最多花个几年的时间,快的话也就是一两年,自然就熟悉背诵入门。
剩下的就是什么呢?要靠岁月,要靠岁月的情怀。就好像是酿造酱油,随着时间慢慢的原材料在酿造酱油的大缸中,悄悄的发生变化。那么经典也是如此。我们要把81章堆积在心里,自然也会慢慢消化,慢慢参悟出东西来。
我有个朋友两年前开始跟我学《老子》,他听我的话下工夫背下来了。现在两年快结束了,他就发现因为他对经文很熟悉了,没事就在脑子里过过,他就发现不知不觉的就会自然明白一些。说明他已经在自然的参悟之中。
那么我们赖以为生的工作也是如此。要想紧紧的抱住自己的饭碗,就需要有系统的思维,把自己的行业知识、技术等等,分解成很多小的、容易的内容,那么先把这些小的、容易的学会了,自然慢慢就会组合成为比较全面的、系统的相应来说,也就是高难度的知识体系。我在后来干的行业也是这样。自己要懂得慢慢补齐短板,自然就成为行业专家了。
所以,老子当然有很高大上的宇宙生成论,各种哲理等,不明觉厉。但是,他也是很接地气的,直接就告诉你应该具体怎么做事了。所以我们照抄就好了。从学习开始,学习也是做事的最基础嘛。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所以,圣人始终不去做大事,
结果成就了他的伟大。
注意,这里的为,是无为的为。也就是不等着大怨出现,就着手解决。64章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事情很小的时候就解决了,所以始终保持安定的局面。那么,在这一章则具体讲的是一旦有怨气,甚至这个怨气还在心里,还没有表现出来言行。那么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他内圣外王,通于人心,圣人就能内心觉知,而解决掉了。所以,看上去圣人没有做啥大事,但是因为百姓内心没有怨气,所以就把大事难事做成了,所以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夫轻诺必寡信
轻率地许下承诺,必然会因为很难兑现而变成寡信的人。
应用解经三原则,所以句子之间也是紧密耦合的。那这句话的解读就是:怨气从何而来?就是国家管理者没有兑现诺言,失信了。为什么诺言兑现不了?是因为轻率就许下了承诺,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困难,所以最终很难完全兑现。
圣人本身已经就在高位了,而且从哲理上他早就看透了名利的虚无幻相,他的这一生的追求是返本归真。但是,他手下具体做事的依然还是俗人,俗人他自然要看重与付出相对应的名利。尤其是要做成大事难事,他本身就一定是人类社会的精英,所以需要承诺,需要论功行赏,才能激励大家把事干好。用现代的话讲,这就是要描绘愿景。
我们生活之中的经验就是容易答应别人,结果自己变的被动。曾经有一年很多人请我讲《道德经》,我都痛快地答应了,因为传播经典是好事呀。结果那一年就把自己搞累了。当然了,我还是都兑现了诺言,相应收获也很大。但是由此我就深刻理解了老子的这句话。我现在学会了不会轻易的许诺。那如何才能够不轻易许诺呢?要有觉知,慎言。一般是要先考虑一段时间再说。

多易必多难
把事情看得都很容易,结果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为什么会轻诺必寡信呢?是因为把事情看的都太容易了,结果就遇到了很多困难。
生活中的经验是,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圣人组织的肯定都是国家项目,没有容易的,必然都是大事、难事。其次,每个人的能力、时间、精力、智慧、资源、金钱都是有限的,都有边界。对此要有自知之明。
多易必多难,意思是,要充分考虑到影响事情做成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因素,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太容易了。

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因此,以圣人之资,即使是面对看上去的小事、易事,也会慎重对待,充分估计困难;
所以,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困难。
15章讲道者的7大特征,最前面两条就是: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豫就是要打出余量,预先准备;犹,就是有种谨慎和怀疑,看看是否哪里还有疏忽的、没想到的。正因为他谨慎怀疑,耐心细致,算无遗策,所以圣人终其一生,始终都没有困难,最终都做成了大事、难事。最后当然是功成事遂身退。
最后我们做个总结。这一章重点在如何做事情,如何做成大事、难事。有很多的细节,有很多的哲理,也非常接地气,很容易懂,很容易学到,很容易做到,可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那么我们学的这一章,就要懂得如何把生活、工作中的大事、难事分解成小事和容易的事情,每天做一点,每天解决一点。日久见功。那我们这一生都可以取得成功,最终不会遇到困难。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