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活血化瘀法来治疗糖尿病

 文炳春秋 2023-12-25 发布于浙江

糖尿病瘀血证《血证论》中记载“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瘀血去则不渴矣”,如前文所言,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发为血瘀,亦或燥热伤阴,阴虚燥热更甚,耗津灼液,血留滞而为瘀,即不论何种证型,多兼血瘀。可以说,瘀血既是致病因素,亦是病理产物,贯穿消渴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瘀血证候。

糖尿病血瘀证常由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燥热入血、瘀血阻络所致 ,

气阴两虚除了“三消”症状外,还可见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脉细弱等;

阴虚火旺,除了“三消”症状外,还可见五心烦热、咽干、夜寐不安、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燥热入血,以“三多”为主症,还可见面红耳赤、皮肤痈肿疮疔难以收口、大便干结、舌红绛、脉数等;

瘀血阻络,以“三多”为主症,还可见皮肤肌表有瘀斑、肢体刺痛,女子则出现经量少或经期延后,经多伴有血块,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等;

阴阳两虚,常见于病程晚期,临床可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下肢浮肿、便溏、舌淡胖、脉沉弱等。

若气虚,则推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涩滞于脉中,化生瘀血,即“气虚浊留”。消渴患者常肺、胃、肾阴虚,易内生虚热,阴虚火旺,煎熬津液,因津血同源,津液耗伤,则血液黏滞而运行不畅,化生成瘀,即“阴虚血滞”。

治法

以活血化瘀法来辨证治疗,如气阴两虚,需治以益气养阴,同时兼活血;燥热入血,需治以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瘀血阻络,需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这也拓宽了临床治疗思路。

治疗消渴中著名的药对,即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

一、苍术、玄参

苍术味辛苦而性温,归脾、胃、肝经,能升发胃中阳气,燥湿健脾,止吐泻、逐痰水;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脾、胃、肾经,既能滋阴降火,又能清热解毒。

苍术虽燥,但玄参之润可制其短而用其长,二药相配伍,在健脾的同时,又可滋肾阴。

二、黄芪、山药

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善健脾、补中、益气,又能升阳举陷;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补脾阴之力显著,如明代医者周慎斋所言“凡补脾阴不足,嘈杂,山药宜多用”,又能固肾益精。

此二药相配伍,既可益气生津、健脾补肾,又能涩精止遗。

三、葛根、丹参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肺、胃经,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功善活血化瘀,瘀去才能生新。

此药对为祝老所创制,多“瘀”者,其血液多为浓稠、黏滞状态,从而导致血行不畅,而此二药相配,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使气血通畅,又能生津止渴。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常常随证施治,加入以上药对,均能获得更加突出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