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单元教学(39):基于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leeechen64 2023-12-28 发布于重庆
本文相关阅读:
大单元教学(1):大单元究竟“大”在什么地方?
大单元教学(2):单元教学的缘起与发展
大单元教学(3)为什么新课标提出“探讨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4):大单元教学中的“单元”是怎样确定的?
大单元教学(5):如何让大单元教学真实落地?
大单元教学(6):当前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趋势
大单元教学(7):如何设计一个大单元的学习?
大单元教学(8):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流程是怎样的?
大单元教学(9):如何重构大单元学习?
大单元教学(10):如何设计大单元学历案
大单元教学(11):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模型
大单元教学(12):跨学科设计与哪些“大”关联
大单元教学(13):具备哪些基本能力才能让“教学评一体化”真正落地
大单元教学(14):大单元教学的“五个逻辑路径”
大单元教学(15):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大单元教学(16):构建多学科融合、大单元整合的“大项目制”学习模式
大单元教学(17):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
大单元教学(18):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19):教师备课如何进行问题矩阵设计
大单元教学(20):如何让大概念驱动单元深度学习?
大单元教学(21):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
大单元教学(22):如何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23):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
大单元教学(24):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续)
大单元教学(25):大单元教学必备可视化工具
大单元教学(26):如何设计大单元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大单元教学(27):大单元教案及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标准
大单元教学(28):“教-学-评一体化”学案设计
大单元教学(29):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有效学习设计策略
大单元教学(30):新课标下的全过程评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31):中小学大单元教学的常用课型
大单元教学(32):打破壁垒,创新大单元作业设计
大单元教学(33):打破壁垒,创新大单元作业设计(续)
在如今的教育大潮中,理解不仅意味着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代表他们能在新的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但遗憾的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常常像是一顿“快餐”,虽然填饱了肚子,却缺乏营养。而大单元教学设计则像是一顿“盛宴”,它围绕核心知识,将各种相关知识点巧妙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连贯的学习体验中深入理解并应用知识。这种教学设计就像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道曙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有望解决许多教育难题,让学生的学习之旅更加丰富多彩。
“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存在明显不足,如理解不了、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理解不透等,这些问题已成为他们学习进步的主要绊脚石。
首先,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学习的终极目标。在当下教育环境中,仅仅进行知识的灌输已然过时,更需要聚焦于培育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批判思维。理解不仅涉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更要求学生对知识背后的本质和关联有深入的洞察,能够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灵活应用于各种实际情境,从而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正如航海中的指南针,理解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助力他们在学业道路上稳步前行。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理解能力时,他们能够清晰地设定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规划学习内容和策略,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理解也能帮助学生保持清晰的方向感,避免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最后,理解还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指标。在教育评估体系中,理解被视为一种高阶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因此,通过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为三步骤:理解→记忆→应用。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记忆是应用的基础,应用促进思维突破。

理解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系

理解是心智的深层活动(思考),涉及对知识的吸收(吸收)、再构和实际应用(应用)。它要求学生能够洞悉知识的本质,形成独立的见解,并能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所学。而大单元教学设计是目标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整体性和内在联系,通过连贯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理解与大单元教学设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理解为核心目标,围绕核心概念与原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同时,理解又是评价大单元教学设计效果的关键指标。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时,大单元教学设计才算真正成功。因此,理解与大单元教学设计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深度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首先,它应该围绕核心概念和原理进行组织,确保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其次,教学设计应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三,大单元教学设计还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
同时,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也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表现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大单元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深度理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背景

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面临着诸多挑战:知识的碎片化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而非深度理解和应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阻碍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它通过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到具有内在联系的大单元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这种教学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同时,大单元教学设计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他们的理解水平、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些成功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这些案例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提升,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更能灵活地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此外,大单元教学设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资源整合、目标设定、情境设计和过程结构。
资源整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石,它要求教育者有效地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为教学提供全面而丰富的内容支持。这种整合不仅是对知识的汇总,更是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梳理,从而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目标设定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扮演着“指南针”的角色。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既能确保教学的方向性,又能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明确的标准。合理的目标设定能够引领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核心目标展开,进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情境设计则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加生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适宜的情境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过程结构强调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和层层深入性。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知识。通过合理的过程结构安排,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从知识感知到深度理解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与重构。如,宋晓行老师采用“进入探究——搜集、整理信息——深入探究——反思和行动——评估”的过程结构模式

基于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中小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应跨学科整合、主题式教学、问题驱动、合作学习以及实践应用。
首先,跨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策略要求教育者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构建出更加丰富、立体的教学内容。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其次,主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策略围绕核心主题或概念,组织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主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三,问题驱动。问题驱动策略强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这种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最后,实践应用。实践应用策略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这种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上述五个策略策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完整框架,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评估与反思
首先,设计多元评估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多样化的评估手段,如测验、作业、项目、表现等,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这种多元评估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重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其次,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意见。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后,关注学生的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案例1::基于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数学中的函数与图像
一、教学背景与目标
本单元教学设计以“函数与图像”为主题,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与图像的关系。具体到数学知识,本案例将实现以下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理解函数与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3.能够用函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搜集与整理信息阶段。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类型的函数及其图像,整理成资料卡片。这一阶段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2.深入探究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探究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理解函数与图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阶段属于数学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反思与行动阶段。学生反思个人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明确自己在函数与图像理解上的不足。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4.评估与反馈阶段。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展示学生对函数与图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三、教学实施过程
1.课堂导入。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函数现象(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路程与速度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信息整理。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信息整理,包括函数的类型、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以及对应的图像特点。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整理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3.分享交流。学生按照“函数类型+性质描述+图像展示”的方式上台分享自己负责的函数资料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倾听并提问,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深入思考。
4.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探究不同类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同时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5.函数图像绘制。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包括描点法、变换法等。学生通过实践练习,理解函数与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6.反思与行动。学生反思个人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付诸实践。
7.评估与反馈。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展示对函数与图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同时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案例2:基于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影响与成长”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案例旨在通过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理解并达成人文要素的目标。具体到语文学科知识,本案例将实现以下目标:默读能力的提高;对名人故事的理解与表达;对文言文知识的初步了解与探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默读技巧,了解名人故事背景和文言文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名人事迹,进行口语表达;能够运用文言文知识阅读简单的文言文。
情感目标:感受名人的品质和影响,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态度目标: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价值观目标:理解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进入探究(1课时)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的生活和行为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些名人的故事,看看他们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并简要介绍名人所处的历史背景。
任务布置: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名人作为研究对象,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故事。
2.信息搜集与整理(1课时)
分组与资源利用:学生按照之前布置的任务分组,每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名人事迹及相关资料。
信息整理: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按照项目分类(名人姓名、朝代、事件等)进行整理,制作成PPT或展板,以备后续分享。
3.深入探究(2课时)
分享交流: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按照“关键语句+故事概述”的方式进行口头表达。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反思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名人的品质、影响及个人成长,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分享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确保探究活动的方向与深度。
4.默读与表达(2课时)
默读训练:选择几篇与名人相关的文章或故事,指导学生掌握默读技巧,如快速浏览、跳读、预测等。
口语表达: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名人事迹,并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观点。
文言文初步了解:通过阅读《司马光》等文言文,初步了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如词汇、句式等。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味和特点。
5.反思与行动(1课时)
个人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明确个人成长与影响的重要性。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行动计划: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6.评估与反馈(1课时)
学习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小剧本创作和表演的形式展示对名人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评价与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同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和学习借鉴。
总结提升: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基于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在中小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成果。它能够整合碎片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展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望在个性化教育、在线教育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如何平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等挑战,仍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