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之威——南京长江大桥

 皖江文化 2023-12-28 发布于安徽

55年前,也就是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半外多世纪过去了,从宜宾开始的2803公里的长江主干上,虽然已经建有了一百多座更加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但是,这丝毫不减我们因南京长江大桥而骄傲、而自豪、而兴奋。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修建大型桥梁的新纪元,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沪铁路因长江轮渡卡了“脖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作出了在长江中下游重点地区架设桥梁的重大决策。

1955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武汉长江大桥开工建造,铁道部为此专门成立了大桥工程局。在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大桥工程局组织了专门小组,着手对长江下游进行勘测选取桥址。建桥方案最初选址倾向于在安徽芜湖,但考虑到芜湖所选地址不属于市区范围,最终选定了南京。

按照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速度和经验,铁道部要求两年半建成南京长江大桥,遂大桥工程局成立了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组,并派出组长王序森到南京先绘出大桥草图。同时,大桥工程局还邀请工程地质研究所的专家谷德振来主持初步的勘探。

1958年10月,应苏联运输工程部的邀请,铁道部派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局总工程师梅旸春等人去苏联考察,学习他们建设桥梁的经验和技术,并研讨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问题。因苏方对建设这样的大型桥梁也缺少经验,研讨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由于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复杂,难度很大,而中央又决定不聘请外国专家指导施工。为此,铁道部决定发动全国有关方面共同攻克难关。

1960年1月,在各项准备工作大体就绪之后,9号桥墩钢围笼浮运下水,正式宣告南京长江大桥开工。

1968年12月30日,一桥飞架南北,天斩变通途。《人民日报》向全世界宣告,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极大地鼓舞了亿万同胞建设祖国的热情。

  

  

       南京长江大桥建好之前,南北通行的火车,都是靠轮渡过江的。每通过一次都需要两个多小时。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年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艰难历程:


  

这是建成的大桥桥墩。

南京长江大桥共有9个桥墩,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底面积约400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

19665月,大桥的桥墩已经全部建成出水。


  

       工人们正在高空作业。


  

南京长江大桥的九座80米高的桥墩傲然屹立在江心激流之中,把重达数万吨的10孔正桥钢梁凌空托起,跨度除江北第一孔为128米外,其余的均为160米。


  

高空作业的工人们正在安装大节点板。



这是正在架设钢梁。

南京长江大桥修建期间,技术难度之高、工作环境之险、劳动强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工人正在铆固高强度螺栓。

南京长江大桥共有150多万个铆钉,其连接工艺都是采用土办法:在桥上生炉烧钉,烧钉手把铆钉烧红、烧软后,用铁钳夹住甩上去,对面戴隔热手套的喂钉手接到后,迅速将铆钉插进钢梁钉孔。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抛、接、插动作,对时间和精度要求非常高,工人们要进行成百上千次的训练,才能一气呵成,确保铆钉趁热能无缝焊接、确保珍贵的钢钉不掉进大江。就是这种让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的土办法,让150多万个铆钉把大桥钢梁结结实实地联结在一起。


  

这是大桥桥头堡施工

大桥建设历经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使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吨钢材。

建桥工人们发扬了不屈不挠、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中国人争了气。

       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29日,公路桥通车。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

       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先行通车,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同时大桥的配套工程南京火车站也举行落成典礼。

       第一列火车拉着7节车厢从江岸南边开往浦口区。通车时,5万多人挤上大桥,桥下的路上、甚至树上都是人。

       10月1日,上海铁路局正式接管铁路桥并开始运营,凌晨3时,从福州开往北京的46次快车成为铁路桥上通过的第一列客车。

       同年12月28日,长江大桥公路桥也胜利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的力量!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