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诊——望诊(一)

 小银成 2023-12-2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望诊

图片

望诊的概念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改变,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查方法。

望诊的原理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心为主宰,脏腑为中心,身形各部在经络的联系与沟通作用下,也“内属脏腑”,从而使内脏与形体各部之间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观察机体表现的各种外象,便可测知脏腑功能强弱及气血阴阳盛衰,判断疾病情况。

望神

一、望神的概念和原理

1.神的概念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包括广义和狭义二种:

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

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

2.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①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神旺。

②望神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3.望神的要点:目光(重点)、神情、气色、体态、言谈举止、应答反应。

二、望神:得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临床意义: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

2.少神:少神即神气不足。

临床意义: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

3.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4.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图片

5.神乱:神乱即精神错乱或神志异常,其临床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神情淡漠或痴呆以及卒然昏倒等症,常见于癫病、狂病、痫病、脏躁等病人。

图片

三、望神的注意事项

1.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

2.做到神形合参

3.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

4.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望色

一、望色的概念和原理

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局部或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

二、常色与病色的概念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

[特点]明润、含蓄。

2.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

[特点]晦暗、暴露。

常色分主客,病色有善恶。

图片

3.常色与病色(善色、恶色)的鉴别

图片

三、面部的脏腑分属

古代医家根据“司外揣内”的原理,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灵枢·五色》、《素问·刺热》)面部气色分候脏腑。

1.《灵枢·五色》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

图片

图片

2.《素问·刺热论》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

图片

四、五色的主病

图片

图片

五色主病表

图片

五、望色十法

浮沉→表里;

清浊→阴阳;

微甚→虚实;

散抟→新久;

泽夭→轻重。

图片

望形体

一、望形体的概念

1.望形体概念: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二、望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形体强弱:

①体强:胸廓宽厚,骨骼粗大,皮肤润泽,肌肉丰满;表明内脏坚实,气血旺盛,抗病能力强。

②体弱:胸廓狹窄,骨骼细小,皮肤枯槁,肌肉消瘦;表明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能力弱。

2.形体胖瘦:

①肥胖: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者。

→形气有余:胖而能食

→形盛气虚:肥而食少

②消瘦:体重明显下降,较标准体重减少10%以上者。

体瘦食多→中焦有火;

体瘦食少,舌淡便溏→中气虚弱;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脏腑精气衰竭,气液干枯。

图片

望姿态

一、望姿态的概念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动作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二、望姿态的内容

1.动静姿态:

①动、强、仰、伸→阳证、热证、实证;

②静、弱、俯、屈→阴证、寒证、虚证;

2.衰惫姿态:提示脏腑精气虚衰,病重。

3.异常动作:

①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

②手指蠕动→虚风内动(阴虚);

③四肢异常动作

三、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