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集144

 昵称69650584 2020-08-29

​【诗文集144】周博群抄录 共五首  

2020年8月23日

【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又称整体望诊,即观察患者精神,面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
以期对病情的轻重缓急,获得总体印象。

中医诊法,即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列为四诊之首,神者,即具有极高水平的境界。
含义有二,一是患者就诊时,给医生的第一临床现象就是望诊所得,
再经过四诊互参使其丰富。二是学识渊博且经验丰富的医生,
根据第一临床现象,就可形成一定的方向性诊断,或已知其病之大概,
再经四诊合参,分析其病因病机,鉴别并明确有关诊断。

【全身望诊,望神】
望神,神具体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面色,眼神,形体动态,
语言,呼吸和对外界的反应等各个方面。
神的产生源于先天精气,同时必须依赖,后天脾胃所生化水谷精微的滋养。

神情,即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
心主神志,心神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神志清楚,思维敏捷,表情自然,
反应灵敏,反之则精神委靡或神志昏蒙,表情淡漠,思维混乱,反应迟钝,
此乃心神已衰,是病情深重的表现。

两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诊察目的功能,可知全身脏腑精气的盛衰。
目系通于脑,直接受心神支配,故目神是心神的外在反映。
目是脏腑精气汇聚之处,目的视觉功能可反映脏腑精气盛衰,望神的重点是望目。
凡两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运动灵活,视物清晰者为有神,提示脏腑精气充足。
凡两目晦黯呆滞,毫无神采,运动不灵,视物模糊,或浮光暴露者为无神,
是脏腑精气虚衰的征兆。

面色,人体面部与全身皮肤的光泽,其色泽荣润或枯槁,
是脏腑精气盛衰的重要表现。

体态,即人的形体动态,形体丰满还是瘦削,动作自如还是异常,
也是机体功能强弱的主要标志。

神的分类及判断,根据神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可分四种,得神即有神,
少神即神气不足,失神即无神,假神即好转假象,如回光返照。

神乱,即精神错乱或神志失常,多见于癫,狂,痫,脏躁或热扰心神等患者。

焦虑恐惧,患者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多属虚证。
常见于脏燥者,多因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
狂躁不安,患者狂躁妄动,烦躁不宁,打人骂人,不避亲疏,多属阳证。
常见于狂病,多因暴怒气郁化火,煎津为痰,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淡漠痴呆,患者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面壁而泣,多属阴证。
常见于癫病,痴呆症,多因忧思气结,津液凝结为痰,痰浊蒙蔽心神,
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神昏谵语,患者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或猝然神昏,两手紧固,
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是因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
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所致。
猝然昏倒,患者突然昏倒,口吐白沫,两目上翻,醒后如常人,或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多属痫病,中风,每因脏气失调,肝风夹痰上逆,阻闭清窍所致。

【全身望诊,望色】
望色,又称色诊,通过观察患者全身皮肤的色泽变化诊察病情的方法。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
特别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故面部血脉最为丰富。
凡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映于外。
面部皮肤嫩薄而外露,色泽变化易于观察,故望色重在观察面部。

望面色,即望颜色与光泽,颜色是色调的变化,光泽是明度的变化。
颜色,面部的颜色,可反映血液盛衰和运行情况。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面部五色分属五脏,其对应关系,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光泽,面部皮肤的光泽,是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
可反映脏腑精气盛衰,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面色容润光泽者,为脏腑精气未衰之征,见于无病或病轻者。
面色晦黯枯槁无泽者,为脏腑精气已衰,见于病重者。

望面色必须注意区别常色和病色。
常色,即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其特点是明润,含蓄。
明润,即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显示人体精充神旺,
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含蓄,即面色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显露,是胃气充足,
精气内含而不外泄的表现。

常色分主,客色两种,主色,即与生俱来,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
客色,即因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等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
按五行理论,春季面色稍青,夏季面色稍赤,长夏面色稍黄,秋季面色稍白,
冬季面色稍黯,此乃正常现象。
又如天热则脉络扩张,气血充盈,面色可稍赤,天寒则脉络收缩,
血行减少而迟滞,面色可稍白或稍青。
面色还可因情绪变动,剧烈运动,饮酒等而发生变化,但只要明润含蓄,均非病色。

病色,即疾病状态时发生异常改变的面部色泽。
常见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特点是晦黯,暴露。
晦黯,即面部皮肤枯槁晦黯而无光泽,是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以上荣的表现。
暴露,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是病色外现或真脏外露的表现。
如实热证满面通红即为病色外现,
肾病面黑暴露,枯槁无华即为真脏色外露的表现。
凡新病,轻病,阳证者,其面色多鲜明显露但尚有光泽。
而久病,重病,阴证者,则面色暴露,晦黯而无光泽。
故病色又有善色和恶色之分,善色即面色光明润泽,恶色即面部枯槁晦黯。

五色疹病,面部颜色有赤,白,黄,青,黑五种,故称五色诊。
赤色,主热证,戴阳证,患者面见赤色,多因热盛而面部脉络充盈所致。
亦可见阴寒极盛,虚阳上越的重证。
满面通红,多属实热证,每因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脉络,气血充盈所致。
午后两颧潮红,多属阴虚内热证,因阴虚阳亢,虚火上炎所致,常见肺痨者。
面红如妆,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胭脂妆,游移不定,属戴阳证。
此乃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病情往往深重。

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证,患者面色发白,多因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
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
淡白,面色及辰舌淡白无华,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
晃白,色白而无光泽,多属阳虚证,若灰白虚浮,则多属阳虚水泛。
苍白,色白而面带青灰,毫无光泽,多属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因阳气暴脱,血行迟滞,面部脉络血少兼血瘀所致。

黄色,主脾虚,湿证,患者面色发黄,多因脾气亏虚,机体失养,
或湿邪内盛 ,脾失健运所致。
萎黄,面色黄而枯槁,多属脾胃气虚,因脾胃虚衰,水谷精微生成不足,
机体失养所致,故见面黄肌瘦而呈萎黄。
黄胖,面色黄而虚浮,属脾虚湿蕴,因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
黄疸,面目一身俱黄,其中色黄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
面黄晦黯如烟熏色者,属阴黄,乃寒湿蕴脾。

青色,主寒证,痛证,气滞血瘀,惊风,患者面见青色,多因寒凝气滞,
或痛则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急,导致面部脉络血行瘀阻。
淡青或青黑,多属寒盛,痛剧,每因阴寒内盛,或痛则不通,
导致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可见阴寒腹痛或虚寒证兼有瘀血者。
面色与口唇青色紫,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所致。
若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四肢冰冷,脉微欲绝,则多为心阳暴脱,
心血瘀阻之象。可见真心痛者。
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间,又称苍黄。
多见于肝郁脾虚,气血瘀阻者,其胁每有癥积痞块。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表,多属惊风,因邪热亢盛,消灼阴津,
筋脉失濡而抽搐,面部脉络血行瘀阻而发青,可见于高热惊厥患儿。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患者面色发黑,多因肾阳虚衰,
阴寒内盛,或血失温养,脉络拘急,导致水色外露。
面黑黯淡,多属肾阳虚证,因阳虚水寒不化,血失温煦,导致面色黯淡。
面黑焦干,多属阴精亏虚,因肾精久耗,阴虚火旺,虚火上炎,面部失养所致。
眼眶周围发黑,多属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下注之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因血瘀日久渐致。

【全身望诊,望形】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外与五体即皮毛,肌肉,血脉,筋腱,骨骼密切相关。
肺合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肝主筋,肾主骨。
五体赖五脏精气充养,五脏精气的盛衰和功能强弱,又可通过五体反映于外。
形体的强弱与内脏功能的盛衰相统一,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

形体强弱,可诊察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体强,即体质强壮,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坚实,皮肤润泽,
同时精力充沛,食欲旺盛。
说明体魄强壮,脏腑气血旺盛,抗病力强,有病易治,预后较好。

体弱,即体质衰弱,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枯槁,
同时精神不振,食少乏力。
说明体质虚衰,脏腑气血不足,抗病力弱,有病难治,预后较差。

肺主皮毛,皮肤荣润光泽,腠理致密,是肺气充沛,营卫充盛之象。
皮肤枯槁,腠理疏松,则属肺气亏虚,营卫不足。
脾主肌肉四肢,肌肉丰满,四肢坚实有力,是脾胃之气旺盛,气血充足之象。
肌肉瘦削,四肢软弱无力,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肝主筋,筋健有力,关节运动灵活,是肝之阴血充盛,血能荣筋的表现。
筋弱无力,关节屈伸不利,则属肝血不足,筋失血养。
肾主骨,骨骼粗壮坚实,是肾气充盛,髓能养骨的表现。
骨骼脆弱,或有畸形,则属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心主血脉,心血的盛衰,则主要从面色和脉象上反映出来。

形体胖瘦,正常人不胖不瘦,各部组织匀称。
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均属病理状态。
肥胖,形体稍胖,肌肉结实,是精气充足,身体健康的表现,不作病论。
若形体过于肥胖,肉松皮缓,神疲乏力者。
多属形盛气虚,是阳气不足,多痰多湿征象,即肥人湿多。
易患痰饮,中风等病证。

消瘦,形体稍瘦,肌肉结实,精神饱满,亦不当病态。
若形瘦颧红,皮肤干焦者,多属阴血不足,内有虚火的表现,即瘦人多火。
每见于病痨等病。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者,为脏腑精气衰竭,气液干枯,
属病重之征,难以救治。

【全身望诊,望态】
望姿态,是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和异常动作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态诊病原理,患者动静姿态,与机体阴阳盛衰,寒热虚实关系密切。
因阳主动,阴主静,故阳,热,实证患者机体功能亢进,多表现为躁动不安。
阴,寒,虚证患者机体功能衰减,多表现为喜静而少动。
故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可判断病性的阴阳,寒热,虚实。

动静姿态,正常人动作协调,体态自然。
脏腑组织发生病变,可使肢体动静失调,或不能运动,或处于强迫被动体位。
一般规律是,凡喜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
凡喜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坐而喜仰,呼吸气粗,不能平卧者,多属肺实气逆。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者,多属气虚体弱。
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自能转侧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
卧时面常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仰卧伸足,掀支衣被者,多属实热证。
倦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属虚寒证。

特殊姿态,即因疾病而出现的强迫体位和因疼痛而出现的姿态。
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者,多属咳喘肺胀,或水饮停于胸腹。
但卧不得坐,坐则晕眩者,多属气血极亏虚,此即强迫体位。
蹙额捧头,俯不欲仰者,多为头痛。
叉手扣心,闭目不语者,多见于心虚怔忡。
两手护乳前,唯恐触碰者,多见于乳痈患者。
以手护腹,俯身前倾者,多为腹痛所致。

衰惫姿态,脏腑精气虚衰,功能低下时,则见精神委靡,目光呆滞,
少气懒言,形瘦无华等。

异常动作,不同疾病产生不同的病态。
唇,睑,指,趾颤动者,多见于外感热病,常为发痉先兆。
见于内伤虚证,多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
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者,多属肝风内动。
见于热极生风,或小儿惊风,或破伤风。
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者,属中风病。
猝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属痫病。
恶寒战栗,见于疟疾发作,或为外寒袭表,或为伤寒病,邪正剧争欲作战汗之时。
肢体软弱,行动不灵,多属痿证。
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
儿童手足伸屈扭转,挤眉眨眼,努嘴伸舌,状如舞蹈,不能自制。
多因气血不足,风湿内侵头部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