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系列文章链接: 朱良春《虫类药物的应用》,本书原版1978年时收录22种(附11种)虫类药,1993年增订版本增加了12种(附3种)虫类药,并增加“拓开虫类药应用之途径”一章,使全书更完备。 本书在总论部分提到虫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攻坚破积、活血祛瘵(瘀)、熄风定惊、宣风泄热、搜风解毒、行气和血、壮阳益肾、消肿散结、收敛生肌、补益培本。在使用虫类药时,要辨证明确,选药确当,注意配伍、剂量、疗程,特别是对毒性较大的斑蝥、蟾酥等,使用应当谨慎,掌握邪去而不伤正,效捷而不猛悍,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以下为具体虫类药物的使用内容,是个人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帮助大家快速把握虫类药的用药思路! 1.全蝎:处方亦多称全虫,处方或可见蝎尾,为其尾入药(蝎尾较全蝎之功力为胜),味辛性平,有小毒,入肝经。粉剂(丸散)内服较煎剂为佳,一般蝎尾用 1~3 条。煎服全蝎可用2〜3g,研末每次0.6〜1g,长期服用,一般无毒性反应。
在朱老此书经验中,各有辨证发挥:如治肝阳、肝风之偏头痛,取其祛风平肝,定痉止痛之功。其祛风止痉并可用于破伤风,急慢性惊风。其化痰开瘀解毒,医治顽疽恶疮之功可用来治瘰疬、结核、痈疽、恶性淋巴结肿瘤。归肝经解服以治漏睛疮,下肢丹毒。开瘀解推陈致新可以治肺结核。祛风解毒用以治顽固性湿疹。其透骨止痛以治增生性脊椎炎、类风、癌肿疼痛、神经系统及骨关节疾病等。余烧烫伤,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白血病等,亦可作为探索用药。 2.蜈蚣:或称百虫,味辛,性微温,有小毒,入肝经。入丸散较汤剂功力更强。本品大量内服,如次超过十条,可引起周身红色斑块,建议,入汤剂1〜3g,研末吞服,每次0.6〜1g,孕妇慎用。张锡纯: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概括到位。
在朱老此书经验中,各有辨证发挥:用在周围性面瘫初期所致的口眼歪斜,取其祛风和络之功(朱老方:生蜈蚣粉2克,以防风、僵蚕各9克,制白附6克煎汤送服)。其抗结核菌作用用于骨痨瘰痨。熄风定痉用在癫痫惊搐效佳。开瘀解毒用于毒蛇咬伤、乳痈、口疳、鸡眼、宫颈癌、下肢溃疡、慢性骨髓炎、皮肤癌、慢性溃疡、疖肿、外伤感染等。其还可以用在呼吸系统,百日咳(蜈蚣+甘草),慢支(蜈蚣+鸡蛋,取蜈蚣解痉定喘之力,类地龙。用在消化系统小儿消化不良。其宫外孕去恶血,促进毛发再生以治斑秃脱发等亦值得临床探索。 *️⃣鉴别:全蝎与蜈蚣同为祛风定痉、解毒消痈药,然其作用,不尽相同。全蝎以定惊、缓搐搦瘛疭见长,蜈蚣则以解毒开瘀之功为著。故风动痉厥用全蝎。如为热盛生风者,以有“热毒”肆扰,伍用蜈蚣,其效更彰。而外科解毒消痈,则蜈蚣独擅其长,尤善解蛇毒。凡惊厥而见眼斜视、上视、昏厥不醒者,以全蝎最妥:见躁狂烦舌者,则蜈蚣见胜。恽铁樵指出蜈蚣与全蝎之异同说:“此数种虫药之中,亦有等级,蜈蚣最猛,全蝎最平。有用全蝎、蝎尾不能制止之风,用蜈蚣则无有不制止者,然亦有宜有不宜。惊风以撮口为最酷烈,非蜈蚣不能取效;寻常抽播,则全蝎足以济事,不宜蜈蚣也”。 3.僵蚕:或称“天虫”,味咸辛而性平,入肝、心、脾、肺四经。无毒,汤剂一般用3〜10g;散剂每服1〜1.5g。散风热宜生用,一般多炒制用。其功效:
在朱老此书经验中,各有临床发挥:用在热病初起,取其散风泄热清肠解服,表里两解之功。其泄热解毒之效又可用以治荨麻疹。用在口眼歪斜活络通经之力。其镇痉之力以治小儿惊风。因其功能散风降火、化痰软坚、解毒疗疮,故于风热痰火为患之喉痹咽肿、风疹搔痒、结核瘰疬等症均适用之。如瘰疬(僵蚕+贝母),银屑病(白僵蚕+白花蛇+白附子+白蒺藜,四白散)。《本草纲目》记载可治痞下心痛,临床用于胃癌,另还有直接降糖作用用以治糖尿病,值得探究。 ❤附药
4.蚱蝉、蝉衣:蚱蝉为全虫,其蜕壳叫“蝉衣”(现规范名为蝉蜕,处方中“蝉退”亦多见),蚱蝉味咸而甘,性微寒,蝉衣则无气味而性微凉,入肺、肝、肾三经。散风热、透疹痘、固以蝉衣为胜;但祛风定痉,则以蚱蝉效宏。凡是因风、因痰而生热,因热、因恐而致痉,因惊、因痰而为痫、癫的证候,用之都有疗效。
在朱老此书经验中,各有辨证发挥:如取其祛风定痉涤热之功治小儿惊搐,破伤风,百日咳(顽固性痉挛)。张锡纯言其利小便,益母草+苏叶+蝉蜕以治慢性肾炎减少蛋白尿,蝉衣+鸡内金+车前子为蝉金散治水肿。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疾病多取其祛风解痉之力。透疹之功用于疹出不透。 ❤附药
*️⃣鉴别:僵蚕与蝉衣虽均有散风泄热、定惊解痉的作用,但僵蚕兼有化痰消坚、解毒疗疮之功,而蝉衣又兼有透疹止痒之效,为二者同中之异。 5.地鳖虫:处方亦有土鳖虫、土元之名,性味咸寒,入肝经。黄酒浸炒,可增效,一般用6〜12g,研末吞服,每次1〜15g。其功能:
《本草从新》谓其“煎含而木舌冰消,水服而乳浆立至”,可知本品有兼治重舌、木舌及催乳之功。一般治木舌肿强,可用本品6克与食盐3克研未谷服。 在朱老此书经验中,各有辨证发挥:因慢性肝炎“久痛多瘀,久痛多虚”,及肝郁气滞,血瘀癖积的机理,取其活血散瘀,消癥破坚之功用之效佳,另其活血消癥之力,可用于宫外孕、脑震荡后遗症、肺结核(推陈致新)、坐骨神经痛、腰痛、疯狗咬伤(其人如狂,瘀热在里)、鼻咽癌、黑色素瘤等。效药回生丹中配伍地鳖虫治重伤昏厥效佳。其接筋续骨,促进骨痂生长用在骨折方中,效果明显。 6.水蛭:亦称蚂蟥,味咸苦,性平,有毒,入肝、膀胱二经。本品腥味甚烈,煎剂往往令人闻之欲呕,多研细末,无血瘀停滞及孕妇勿用,虚人必须用时,应配合补气养血之品。一般煎剂用2~4克,散剂用0.7~1.3克。其主要功效为:
在朱老此书经验中,各有辨证发挥:腹部癥瘕积块,久而不消,用之效佳。其逐瘀之功用在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食道癌(水蛭+海藻),引产堕胎,跌打损伤,接筋(水蛭+松香),门静脉高压脾切后血小板增多症,阑尾炎包块(水蛭粉冲服)等,通过配伍,发挥作用。 ❤附药
*️⃣鉴别:地鳖虫与水蛭、虻虫同为活血化瘀药,但地鳖虫可用于虚症患者,水蛭则非邪实、正实者,不宜轻用。虻虫破瘀之力尤著,更宜慎用。 7.蜂房:现规范称“露蜂房”,性平,味苦咸微甘,入肝、肾、胃三经,带子者效佳。历代本草均谓其有毒,但从临床实践观察,虽服大量,亦未发现毒性反应。煎服6-12g,散剂1-2g。本品具有祛风定痉、解毒疗疮、散肿定痛、兴阳起痹等作用,既能内服,又可外敷(疡医要药),其功效:
在朱老此书经验中,各有辨证发挥:取其解毒疗疮、散肿定痛之力治治疗癌肿,风痰流注、肿块疝坠,痛疽肿毒,骨结核、骨髓炎、关节炎(蜂房+地鳖虫+全蝎+蜈蚣),牙龈肿痛,缓解关节肿痛等。取其温阳益肾之力治遗尿、清水样带下、阳痿等。在肺系疾病肺癌、白喉及咽喉肿痛,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取其祛风解服定痉(甘缓)治之效佳。外科脱疽、疔疮等取其解毒消痈之功。配伍上,可治牙痛(蜂房+细辛),疔肿恶核(蜂房+半枝莲),荨麻疹过敏等(蜂房+蝉衣),阳痿不举(蜂房+蜘蛛),遗尿失禁(蜂房+桑螵蛸),痹证(蜂房+地鳖虫+全蝎+僵蚕),顽固腰痛(蜂房+乌梢蛇+地鳖虫)等。 ❤附药
8.蜘蛛:分草蜘蛛(仲景所设蜘蛛散中为此)和花蜘蛛。草蜘蛛性微寒,有小毒,入肝经,具破结通利(蜘蛛散治阴狐疝气),化瘀解毒,消肿止痛作用。花蜘蛛性微温入肝经,功擅兴阳益肾,对阳痿著效,入丸散每日一只。 在朱老此书经验中,各有辨证发挥:治阳痿花蜘蛛特效,取其兴阳温肾之功,且治痔疮瘘管取其温下元,推陈致新之力。另可治疝气坠痛,疔疮,蜈蚣、毒蜂蛰伤(大蜘蛛放于患处吸吮,一小时可消肿定痛),治小儿口疮(蜘蛛+白矾+冰片),小儿疳积(蜘蛛+鸡蛋)取其解毒破结之力。治阑尾炎,无名肿痛取其解毒消肿止痛之力。 *️⃣鉴别:蜂房与花蜘蛛虽同为温肾壮阳药,但花蜘蛛功擅益肾助阳,而蜂房则不特温肾,且对全身机能有强壮调整作用,故于顽痹重症、骨痨瘘疮、恶核肿瘤,亦有功效。蜂房与草蜘蛛虽同具解毒之功,但草蜘蛛仅限于疗毒虫螫,而蜂房则施用甚广,对痈疡肿瘤均可用之。是则三者同中有异,蜂房效用最广,而花蜘蛛、草蜘蛛,各有所擅。 9.九香虫:味咸性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一般用3-6g,丸散0.6-1.2g。因本品性温,又有温肾壮阳之功,故凡肝胆火升,阴虚舌红者,均需慎用。
其温肾助阳之力治肾虚腰痛可伍入提升效果。行气止痛之力多用在治因肝郁气滞而引致的气痛。如胃痛、胃癌的肝胃气痛,痛有定处;慢性肝炎肝郁气滞或肝郁血瘀型胁痛(九香虫+三七+全蝎);背痛剧烈“着痹”。另外对术后肠粘连气滞血瘀型用之增强疗效。配伍三金(金钱草+郁金+鸡内金)并九香虫+芒硝,可治胆囊结石促进排石。 10.蜣螂虫:俗称“推车虫”、“铁甲将军”,性寒味咸,无毒,入肝、胃、大肠三经,一般用4.5-9g,散剂1-2g。功破癥结,通二便,拔毒生肌,消肿止痛。内科方面,其功效:
在朱老此书经验中,各有辨证发挥:取其通下攻窜之功吐粪症,术后肠粘连。治肝硬化腹水取其破坚块通下之力。治癌肿坚块主要用于胃癌及膀胱癌。其拔毒之力可治对阴疽,并对瘘管,小儿疳积,枪伤等亦有效。但用本散剂可用于痢疾、脱肛(麻油调外敷)。其还有特殊功效治多骨,即用于顽疮恶疽,溃之不敛,内有死骨、多骨的情况(蜣螂虫+干姜,外掺患处)。 *️⃣鉴别:九香虫与蜣螂虫虽均有止痛之功,但九香虫功在舒理气机,蜣螂虫则作用于脏器实质;九香虫以病在上部(脘胁部)为宜,蜣螂虫则以病在腹部为合;九香虫以行滞气、温肾阳见长,蜣螂虫则以破癥结、通二便为主。 11.地龙:亦名蚯蚓,俗称“曲蟮”。广地龙效力较强,味微咸,性寒,无毒,入肺、脾、肝诸经。一般用9-15g,丸散1-2g。药理研究其有退热、降压、止咳喘、镇静抗惊厥作用。其功用
用治中风、痫疾、温邪高热、黄疸、喉痹、哮喘、痹痛等症。 用于哮喘,可直接水熬白糖收膏用,或地龙+海螵蛸+天竺黄治之。镇肝降压并泄热可用于高血压病、癫狂、高热惊搐等。白糖的地龙浸出液取其泄热、生新之功治流行性腮腺炎,下肢溃疡,湿疹,药疹,丹毒,血管栓塞性疼痛,小儿鹅口疮,临床带状疱疹亦用之确效。取其通络治痹之力治历节风痛。取其通络之力治脑卒中后遗症,如补阳还五汤,在脊髓外伤性早期瘫痪亦可用之。另地龙+鹿角霜辨证加入对窦房结综合症效佳。 (此为上篇,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