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7年,“一代文化宗师”钱穆被蒋介石邀请去了台湾,可在他临终

 古稀老人赵 2024-01-01 发布于北京
1967年,“一代文化宗师”钱穆被蒋介石邀请去了台湾,可在他临终时,却交待妻子:“千万不要把我留在这里,我要葬回到大陆去! ”


钱穆: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他是江苏无锡人,与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等众多文坛硕儒、科技巨擘、国学大师同属于吴越钱氏之后。


钱穆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公认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代宗师”。当时与北大的胡适,号称“北胡适,南钱穆”,胡适都知道曾担任北大的校长,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是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与领袖之一。


而钱穆在学术上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迁至昆明重新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昆明五华书院任教。


1948年后,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在江南大学教书的钱穆也受到了影响。当时老蒋曾邀请他南渡,但是钱穆不相信老蒋的为人,没有答应,而是在友人的陪同下,钱穆取道广州,去到了香港。


在香港的钱穆选择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他与和唐君毅、吴俊升等一系列名人学者,创办了新亚书院,这个书院的学生大都是从大陆去香港的学生,他们也没什么经济,所以他们新亚书院读书都是免费的。


可让人震撼的是,新亚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人穷志不穷,当时的教学质量甚至能和香港大学平分秋色,这让大陆高层和台湾很是看重钱穆等人,纷纷派出代表前去劝说,希望能到大陆或者台湾去。


1950年后,钱穆曾两度去台湾大学讲课,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钱穆结识了新亚学院一位名叫胡美琦的女学生,她出身于南昌一个书香世家,是抗战时期逃难去的香港。


虽然胡美琦比钱穆小了33岁,但这阻挡不了两人爱情的生根发芽,当时这段师生恋、老少恋受到众多人的指指点点,但是钱穆与胡美琦却顶住世俗的压力,在一年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二人的生活,恩爱且美满,胡美琦为了能更好照顾丈夫,甚至辞掉自己高校教师的职业,在著作上,胡美琦也非常能理解钱穆的想法,给予了他很多的支持。


1963年后,新亚书院在香港政府的操刀下,与崇基学院、联合书院正式合并组成香港中文大学,之后,钱穆因为受到唐君毅、吴俊升等人的排挤,不得不前往马来西亚任教。


在此期间,钱穆与夫人胡美琦日子过得十分清贫,而在1967年时,在台湾的蒋介石看到钱穆漂泊在异国,便有了爱才之心,他托人劝导钱穆,他和夫人胡美琦可以去台湾高校任教,钱穆当时也的确是无路可走了,便答应了邀约去了台湾。


到了台湾的钱穆受到台当局的重视,不但开出高薪,还以他的晚号素书老人建了栋教学楼,取名为“素书楼”。


晚年的钱穆虽然生活在台湾度过,但是他依然惦记着海的那一边,他惦记着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他也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幸运的是,在大陆改革开放后,各项政策放开了,与台湾关系也不再那么紧张,在1980年时,钱穆在香港与大陆的子孙见了面,1984年,在大陆的子孙,又到台湾为钱穆祝寿。


1990年,钱穆因病逝世,享年96岁,临终前,他拉着夫人胡美琦的手说:“一定不要把我留在这里,我要回到大陆去!”


之后,胡美琦也没有忘记丈夫的嘱托,开始在两岸为丈夫的归葬地奔波,最终在两年后,成功将钱穆的骨灰带回了大陆,并埋葬在了老家苏州。


纵观钱穆先生的一生,他都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即使身处困境也没有放弃一刻,这样的文化大家值得后人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